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萍 《甘肃科技》2001,17(1):6-7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与人口、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的,而资源、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则是由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人类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而造成的结果,并已成为摆在当今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尤其在以干旱著称的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更是长期以来困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贫困的首要制约因素。如何开发与有效利用我省的有限水资源,消除贫困,造福人民,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国内外有关专家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从自己多年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2.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人类获得了影响大自然的巨大能力,近几十年来以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来了空前的物质文明。人们在赞美自己成就的同时,不得不惊呼世界正面临人口、食物、能源、资源和环境等危机,担心目前的繁荣正在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其中,高效地依靠光合作用来获得更多的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再生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资源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非常关键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资源问题,如何维护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地球环境与生物演化之间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类地质事件及生物化石富含地球过去变化的信息.因此,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地质作用和环境变迁对人类预测未  相似文献   

4.
<正> 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是当今制约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资源能力已超过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承受力,这种危机的加剧,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寻求缓解这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手段。在此形势下,我国民族地  相似文献   

5.
前言     
科学界与整个社会愈来愈认识到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随着人类人口增长与经济活动增强导致环境压力愈显突出,其后果已不断为人们所认识和体验:栖息环境质量下降、南半球高纬度臭氧洞、物种灭绝加快、全球气温升高,富营养化加剧,人类各种发病率增加等.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是韩国著名生态人类学家全京秀的代表作。在我们这个时代,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过去一个世纪,人们一直强调人类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其对环境的影响,犯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最后被大自然所"报复"。作者系统考察了朝鲜半岛历史中的生态和人文环境,试图探索一条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人口的盲目增长和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大破坏,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人类自身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相继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影响。人们已经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谋求经济发展,各国政府也相继开始重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问题。因此,企业环境信息便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环境信息披露在解决环境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和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将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社会物质要求;生产建设活动的快速增长.在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浪费,生态环境质置严重下降等问题,特别是国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各种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导致地质环境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使自然界生命所依赖的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人们终于认识到:高消耗、高污染、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需要,必须寻找一条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央从1999年以来.连续四次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就是要进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向学生进行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穆光宗 《世界知识》2008,(12):12-12
汶川地震灾难使我们重新认识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生态体系中存在着至少三类人类居住区,即人类居住环境适宜区、人类居住环境危险区和人类居住环境不适宜区。人口的合理分布必须考虑到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能源与生态问题出现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的唯一选择。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应包括增长速度、经济效率、经济稳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土地资源角度,研究了豫南丘陵山区的人口发展和分布方面的问题,指出: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五陵山区的人地关系如今已不在协调.现有人口已经超过了较高生活水平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发展生态农业、适当迁移人口、鼓励劳务输出等措施已成为今后豫南五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非农建设用地量的激增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一对较难克服的矛盾.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已成为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适当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扩大,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已造成了极度的紧张状态。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臭氧层  相似文献   

16.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德霖 《安徽科技》2004,(7):21-22,27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资源的巨大消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和人类生态平衡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许多国家提出了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从而出现了发展绿色经济、开发绿色科技的热潮.由于化学在人类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及它在资源利用和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发展"绿色化学",开发绿色产品(材料)及绿色化学工艺正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和今后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由于CO_2等气体增加,引起未来气候环境变迁,从而导致全球性缺水;有限的耕地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沙漠化,土地资源受污染,森林被毁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类破坏活动等,将给人类未来生活环境带来严重后果。对这些关系到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应从现在开始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便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英芳 《科技信息》2009,(34):50-51
一、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目前人类正处在一个人口激增的时代,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必将对粮食、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开始意识到,人类不能无节制地生育和壮大自己。实行计划生育,依据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过去主要是生物因素危害人类健康,而现在主要是生活方式、环境及医疗卫生利用等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态,特别是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最直接、最密切的因素。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谱的的前4位一致都为慢性疾病现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卫生问题。当今健康的生活方法对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课题。在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即所谓的“人地观”,比较流行的有:认为地理环境是文化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简称决定论;认为“无定足以胜人,人定也足以胜天”的或然论;“控制和征服自然”的征服论;以及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生态危机加剧,使人类再也不能忽视大自然对人类不负责任行为的报复,于是出现了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协调论。这几种主要的人地观,不仅代表了地理学家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同时也成为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整体认识的一个部分,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我国山区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这与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