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组成、分类、各种应用形式及其特点,结合一别墅建筑空调的设计,探讨了地源热泵技术在安徽省的应用,指出了目前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文中结合该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地源热泵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选型情况,用户实际应用和实地测量证明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夏热冬冷地区南京市某办公建筑为例,设计一种与土壤源热泵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以达到舒适并节能环保的要求.方法通过应用TRNSYS软件建立子系统模块,然后建立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以及常规热泵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对系统各设备能耗、热泵机组性能及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重要部件的性能进行模拟;通过太阳能作为再生能源时提供的热量、除湿转轮的除湿量和全热换热器交换的湿量,分析系统运行效果;采用Airpak软件对室内温湿度进行模拟,分析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实现室内舒适度效果;并对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及常规热泵空调系统进行经济性及环保性分析.结果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全年能耗相对常规热泵空调系统节省能耗29. 4%,并且可以通过全热换热器与除湿转轮基本实现对南京地区建筑湿负荷的处理,进而减小热泵制冷能耗.结论太阳能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对环境污染小,节能环保,其应用更具有可行性与长远性.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热点.针对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进展,探讨了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太阳能建筑的技术特点,指出了我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严寒地区农户、别墅独栋建筑,探索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在冬季供暖中的应用。设计方案从太阳能的年辐射量入手,分析了太阳能夏季可以提供的热量、以及建筑物冬季消耗的热量。提出太阳能存储、直接内供暖的方案,考虑到节省初投资的因素,为了减少造价,提出了太阳能结合水源热泵系统的供暖方案,以及太阳能结合空气能热泵的供暖方案。考虑了节能效率与运行费用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对采用太阳能复合热泵采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北京地区典型别墅建筑的模型,描述了别墅建筑的结构特性,利用Dest软件对太阳能采暖建筑室内的热负荷进行分析,分析了窗墙比、保温层及玻璃对别墅热负荷的影响,得出室内热负荷随着不同因素变化的曲线,并应用曲线分析了负荷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工程为例,对与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阐述了平板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的特点,指出了未来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产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火用分析的太阳能热泵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指导,建立了非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各部件的火用模型。根据系统投入火用的特点,首次提出代价火用效率(即收益火用与代价火用之比)作为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优化指标。将其应用于北京某别墅太阳能热泵系统优化设计分析中,获得此建筑太阳能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器面积与储水箱容积的最佳配比,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代价火用效率提高了15%。研究结果为该系统在设计和运行方面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作为高能耗的建筑与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结合已成必然.文章分析了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陈述了我国太阳能建筑的现状,展示了世界太阳能建筑最新成果及太阳能建筑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我国的太阳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骄  朱霆 《工程与建设》2010,24(2):236-238
文章从太阳能利用的角度切人,以2009年"安徽省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竞赛为设计实例,来综合探讨太阳能利用与住宅建筑一体化设计问题.重点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原理及其如何与建筑的结合,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以及设计院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太阳能吸收制冷还是风冷电压缩制冷用于建筑空调供冷,均存在制冷效率偏低的问题,结合太阳能吸收制冷可利用太阳能制冷的优势,以及传统风冷电压缩制冷可实现全天候制冷的特点,构建一种风冷式冷凝器辅助的复合制冷系统。通过建立新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组成新系统的吸收制冷循环的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以及风冷电压缩制冷子系统的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系统增加了太阳能利用率,延长了太阳能有效利用时间,且实现了全天候制冷。提高吸收制冷循环蒸发温度是延长太阳能吸收制冷循环工作时间和降低新系统能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ed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easonal stor-age(CSHSSS)used in cold climate in China.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olar energy seasonal storage water tank used in the central solar heating system was firstly developed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This was fol-lowed by the simulation of the CSHSSS used in a two-floor villa in Harbin,and 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n storage water temperature of tank volume,solar collector area,tank burial depth,insulation thickness around the tank,etc.The results show there is a relatively economical tank volume to optimize the system efficiency,which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ank volume at the constant collector area,and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llector area at the constant tank volume.Furthermore,the insulation thickness has obvious effect on avoiding heat loss,while the tank burial depth doesn't.In add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lar collector efficiency and storage wa-ter temperature is also obtained,it decreases quickly with increasing storing water temperature,and then in-creases slowly after starting space heating system.These may be helpful for relevan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in cold climates in China and all over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2.
 自然通风是一种节能的被动式通风冷却技术,其原理是在由温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的作用下驱动室内空间的空气自然流动,与机械通风相比,自然通风具有显著的节能优点。太阳能烟囱利用太阳辐射加热烟囱通道内的空气,提高温差,从而强化自然通风。本研究介绍了太阳能集热墙体(Trombe)式和倾斜集热板屋顶式两种典型太阳能烟囱的结构及其强化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影响太阳能烟囱通风性能的主要因素,并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太阳能烟囱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太阳能烟囱的高度和深度(玻璃盖板与集热墙的间距)影响烟囱内空气的温升以及空气的自然对流的流动特点,从而影响了太阳能烟囱的自然通风流量。空气流量随着烟囱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烟囱深度超过一定值后空气流量不增反减。当烟囱的深高比超过2.5后,烟囱出口端会出现逆流,从而抑制了通风量的增加。集热墙的结构以及倾斜角度对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研究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的理论方法包括基于能量平衡分析的模型和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研究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炕的蓄热特性研究及其对睡眠热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方传统火炕的特点,建立了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的太阳能炕理论模型,并搭建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台,进行了实验测试,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依据通过实验验证的模型,采用合肥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太阳能炕系统在冬天工作时对睡眠热舒适度和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外平均温度0℃左右和炕面温度不超过35℃的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维持在8~15℃之间,在晚上21点太阳能热水系统对炕停止加热后,人所处的睡眠环境能保持在28.5~34℃的热舒适温度区间,太阳能贡献率为34.5%.  相似文献   

14.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源双热源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一空气源热泵和单一太阳能热水器的不足,提出太阳能-空气源双热源热泵系统,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运行的影响.通过太阳能辅助热泵与空气源热泵运行对比实验得出,在整个加热过程中,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的系统运行性能和加热水速率均优于空气源热泵系统.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平均值约为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的3倍.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太阳能辅助热泵相对于空气源热泵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模块和轿车天窗的一体化设计,增加了轿车天窗储存电能的功能,实现轿车发动机不启动时的电源供给,使车内的排气扇工作,有利于停车时车内外空气交换,从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太阳能通风结构、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几方面介绍了健康住宅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体现了健康住宅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从而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olar-powered absorp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riven by a bubble pump with energy storage.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reliable solar energy supply by storing the working fluids and hence, functions 24 h per day. First, the working principles are described and the dynamic models for the primary energy storage components are developed. Then, the system is evaluated based o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a typical day in a subtropical area, with the area of a solar collector being set at 19.15 m2, whilst the initial charging mass, mass fraction and temperature of the solution are respectively set at 379.5 kg, 54.16% and 34.5 ℃,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pective coefficients of performance (COP)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the en-tire system (including the solar panel) are 0.7771 and 0.4372. In particular, the energy storage density of the system is 206.69 MJ/m3 which is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of chilled water or hot water storage systems under comparable conditions. This makes the new system much more compact and efficient. Finally, an automatic control strategy is given to achieve the highest COP when solar energy fluctuates.  相似文献   

18.
对贵阳地区某别墅空调冷负荷进行详细计算,计算结果可作为贵阳地区相似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估算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太阳能热水系统占地大、供热水稳定性差、空气源热泵冬季易结霜、能效比较低的问题,提出太阳能/空气能蒸发集热器并构建其热泵热水系统.建立该系统的TRNSYS模型,分别研究太原地区的夏季和冬季工况的系统制热性能参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太阳辐射照度大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COP)值为6.026,较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提高44.16%;在冬季低温高湿易结霜典型工况下,该系统平均COP值为3.25,较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提高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