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论述论文正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向大家简要介绍藏传因明的发展史。在公元八世纪因明传入西藏到现在经过了漫长的一千多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中经历了以陈那为主的印度大师的因明著作翻译成藏文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噶瓦则和俄列白西绕等西藏译师先后翻译了《集量论》为代表的陈那因明著作六部,《释量论》为代表的法称因明著作七部。还翻译了商羯罗主,天主慧,释迦慧、法上、智生、护善等印度因明学家的著作共六十多部。第二阶段法狮子(恰巴曲桑1109-1169)和萨班·贡嘎坚村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著书立说,开创藏传因明独特而优越的…  相似文献   

2.
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先秦的名辩之学和古希腊的逻辑,三者都是关于推理方法、论证方法的学说,属于同一范畴。因明作为古印度治学、研究的核心学问由唐代僧人玄奘传入中国,后由其弟子发扬。因明中的因是至关重要的,因的重要性在于其是指称立者论式即宗成立的关键。似因是立论者在对宗行论证时所使用的错误的因。因的过失共有十四种,如何成立好的因,就要明白因的过失有哪些,从而避免这些过失。  相似文献   

3.
古因明论式从十支到五支,各有自己的特色。十支论式中更多的是论辩方面的东西,实际应用力比较强。五支论式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除了世亲的五支以外,合支都与因支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世亲的五支则在喻支上做出了较大的改革,出现了假言命题,从而为陈那继承发扬其学说并创造出三支论式做出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
古因明论式从十支到五支,各有自己的特色。十支论式中更多的是论辩方面的东西,实际应用力比较强。五支论式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除了世亲的五支以外,合支都与因支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世亲的五支则在喻支上做出了较大的改革,出现了假言命题,从而为陈那继承发扬其学说并创造出三支论式做出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张盛彬(1932-),男,安徽金寨人,皖西学院教授,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60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皖西学院(原六安师专)中文系副主任,学报主编。主攻认识逻辑学、论说文、文章学研究。论文《论因明、墨辩与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俄语中一词以及同一词根的等,在列宁和斯大林的著作中曾多次出现,尤以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用到的地方最多。在1965年前,这一词汇一般都译为“教条主义”。如列宁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一句(《列宁全集》俄文第9版第31卷第82页),在1950年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列宁文选》(两卷集)以及1958年我国编译局翻释的《列宁全集》31卷中均译为“不仅右倾教条主义是一种错误,左倾教条主义也是一种错误”。(全集本第84页)又如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  相似文献   

7.
因明又称佛教逻辑,是通过宗、因、喻等所组成三支作法,进行推理、证明的学问。逻辑三段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演绎推论的理论,被视为西方逻辑学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一定范围内是等效的,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论证的目的不同;中词媒介方式不同;推理形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8.
黄道周在《性无嫉妒论》中从人性与人情两个层面揭示了嫉妒的本质,鞭笞了明朝末年“迫名位”的伪君子们“言妒妇则比他人”的丑行,为所谓嫉妒“小人”“妒妇”“悍婢”说了几句公道话。俞正燮的《妒非妇人恶德论》以其博大渊深的学识,广泛列举历史上针对所谓妒妇而发的言论与有关资料,严格“以经史正义”逐条予以批驳,为千年妒妇长出一口“闷气”  相似文献   

9.
沈佺期《遥同杜五过庾岭》,异文多达16处。经与《唐诗别裁集》、《全唐诗》比勘校释,诗题应合为《遥同杜五员外审言过庾岭》。颔联似以“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瘅疫不堪闻”为佳;颈联出句中“鸢”字不若“人”字;尾联“江山”一词胜于“春风”一词。  相似文献   

10.
原初"是"为指代词的观点,是系词来源的"代词说"的重要依据。原初"是"的指代词观面临诸多相反证据。首先,不可能以科学方法求得,只可能因错误推论间接得出。其次,汉代学者训释上古经典,遇"是"则照录,决不以"此"释"是"。再次,《尔雅》《说文》明示"是"、此"的对立。各种迹象显示,原初"是"与今天指代词模式相异。  相似文献   

11.
《远游》略说——兼评廖胡二家中失朱季海近人胡光炜以廖平尝有《远游》篇与司马《大人赋》如出一手大同小异之说(见所作《楚词讲义》),因掇拾篇中文句,自谓仿孙氏疏证《孔子家语》之例作《远游疏证》,以明其伪托当出汉武之世(见《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相似文献   

12.
(一) 张盛彬,男,1932 年生,汉族,安徽金寨 人,原《六安师专学报》 主编。1960年合肥师范 学院中文系毕业。1991 年晋升为教授。研究方 向:论说文、文章学、逻 辑学(认识逻辑学)、思 维学等。代表作有:《论类比》(《末定稿》)、《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中国社会科学》)、《“认识逻辑”纲要》、《文科论文写作》等。 施建业,男,1938年 9月生,安徽霍邱人,皖 西学院中文系教授。安 徽省美学学会理事,中 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曾 任六安师专中文系副主 任、教务处长。 出版的专著有…  相似文献   

13.
晋代杜预对“辅车”一词的错误训释流传甚广,影响至今。《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大小小的辞书,乃至一些学校的权威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等概莫例外。作对这一错误训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辅”之本义当为绑在两辐间的直木,并指出了现行辞书中释“辅”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九》的旧注在训诂上存在着人称混乱,比兴义揭示不当及有些词语训释不准确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主要介绍各种戒律制定的缘由、经过,作为佛家“律法”,其语言与经、论不同——其中所用语词有大量训释。文中主要对其中训释性语句的释义作用作一个简单分析,以揭示《摩诃僧祗律》对佛经语词训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典故训释是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尤以语典的训释难度较大。笺注者往往会因未能察觉原文所用语典而以常语释之,或未能准确理解原文所用语典以及误解作者用典意图而出现误校或误释的情况。试以清人对《荀子》中语典的校释情况为例,对此略作论说。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摘要:关于明代吴讷《文章辨体》的文体分类数目,历来说法多有抵牾。在当时,说法已不相同;到清代,《四库提要》中两次提及,说法不一;今人也是各持己见,众说纷纭。除去因不可抗拒的版本原因造成的分类数目的差异外,此书系统内部的不统一也是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重要原因。因该书每种文体之前皆有“序说”,以此为显著标志,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考辨,可基本认定,《文章辨体》内集分体五十一,外集为九,计分文体六十体。  相似文献   

19.
1 汉语语法学的研究,从《马氏文通》算起已经八十年了。汉语的词类问题,作为语法学的基础部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长期以来,“依句辨品”占踞着统治地位。“依句辨品”等于“离句无品”,等于“词无定类”。一九五四年,高名凯先生根据这个必然的逻辑,进一步直截了当地提出“汉语无词类”  相似文献   

20.
论《马氏文通》的"句"和"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如何区分《马氏文通》的“句”和“读”入手,对《文通》中“读”的论述进行考察,分析句读的功能,揭示出《文通》中“读”的本质是可以充当除句子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的词组。“句”是完整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独立的句法分析的最大单位。句读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读”是“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