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跟驰模型的雾天安全限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描述雾天交通流特性,挖掘交通流速度以及交通状态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不同气质的驾驶人在不同能见度下的驾驶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雾天驾驶人的驾驶心理特性,在NaSch模型中引入加速概率,改变以往加速过程中的贪婪机制,构建考虑雾天驾驶心理的道路交通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能见度水平下车流密度、车头间距、速度以及排队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交通运行水平模型,为高速公路雾天不同能见度下选择合适的限速值和行车间距建议值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描述雾天交通流特性,挖掘交通流速度以及交通状态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气质的驾驶人在不同能见度下的驾驶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雾天驾驶人的驾驶心理特性,在Na Sch模型中引入加速概率,改变以往加速过程中的贪婪机制,构建考虑雾天驾驶心理的道路交通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不同能见度水平下车流密度、车头间距、速度以及排队长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交通运行水平模型,为高速公路雾天不同能见度下选择合适的限速值和行车间距建议值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3.
交通流跟驰模型是微观交通流仿真和交通安全评估的重要工具,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广泛运用.传统交通流跟驰模型主要考虑车辆参数,对于驾驶员因素不够重视,本文将驾驶员视角引入全速度差(FVD)模型,研究基于FVD模型的扩展模型,结合驾驶员后视效应,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扩展模型的交通流稳定性特点.通过将驾驶员视角用驾驶车辆体型参数进行数据量化,分析车辆体型参数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研究的扩展模型在车距较小的情况下交通流稳定性要优于FVD模型;驾驶员对视角变化的敏感系数越高,整个交通流越稳定;驾驶员后视概率越高,交通流越稳定;对于大型车辆,车流高峰时期为其开辟专用车道能够提高该阶段交通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工况紧急程度对驾驶员避撞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同济大学8自由度高仿真驾驶模拟器研究了临撞工况紧急程度对驾驶员避撞行为的影响.通过不同初始车头时距(1.0 s,[1.0 s,1.5 s),[1.5 s,2.5 s])和不同前车减速度(0.30g,0.50g,0.75g)的组合,建立了不同紧急程度的前车减速临撞工况,运用驾驶员感知反应时间、油门释放反应时间、制动转移时间、制动延误、最大刹车踏板压力、最大减速度等指标比较了不同紧急程度下避撞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随着工况紧急程度的增加,驾驶员更快地释放油门及达到最大刹车踏板压力,并且施加更大的制动力度;②当初始车头时距为1.5 s左右时,驾驶员感知反应时间约为1.2s,而当初始车头时距增大到2.5 s以上时,感知反应时间变得非常大,甚至达到了3 s;③驾驶员开始释放油门与开始制动间的转移时间不受工况紧急程度影响,保持在0.8 s附近;④在低紧急程度下,驾驶员表现出多阶段刹车行为,使得驾驶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最大刹车踏板压力.  相似文献   

5.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安全报警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安全报警要求,在比较固定车距报警、车头时距报警和驾驶员预估模型报警算法,并结合汽车制动过程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驾驶员模型的安全报警算法。该方法具有贴近驾驶习惯且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该文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合理性。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车速为20km/h时,驾驶员模型算法优于车头时距算法,而两种驾驶员模型算法之间则相差不大;车速增加至30km/h时,驾驶员预估模型算法与车头时距算法结果接近,而该文提出的算法的报警时刻更好。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动态期望车头时距的跟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跟驰模型把期望车头时距视为常量,因实际交通流具有动态性,静态期望车头时距模型并不能确切地描述现实交通流.提出了一种动态期望车头时距的跟驰模型,将其车头时距用韦布尔分布拟合,使其成为随跟驰车辆性能差异和驾驶员自身差异而变化的动态变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动态车头时距的跟驰模型能使后随车车速的平均绝对误差从1.715 9 m/s降至0.762 9 m/s,优于静态常量期望车头时距跟驰模型.  相似文献   

7.
杨达  祝俪菱  蒲云  杨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3(11):1140-1144,1150
对由两种驾驶方式组成的单车道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利用实际数据对两种驾驶方式对应的最优行驶速度车辆跟驰模型及智能驾驶员车辆跟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使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获得了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条件,并定义了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函数和驾驶方式的稳定性函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异质交通流的稳定性受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驾驶方式在交通流中的比例和驾驶方式的稳定性函数. 仿真发现智能驾驶员的驾驶方式比最优行驶速度的驾驶方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还获得了在不同的速度下,有关不同驾驶方式比例的稳定性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8.
提出描述交通灯控制下城市道路交通流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中交通灯对于路段上车辆的影响是全局的,驾驶员可根据交通灯的状态及时调整驾驶行为,同时还考虑前方车辆的预期运动.该模型中车辆的运动更加平滑,符合实际交通现象.应用模型中的驾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怠速和速度骤减的状态,从而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9.
考虑前方交通状态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新的交通流格子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分析,获得了改进模型的中性稳定性条件和mKdv方程密度波解.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驾驶员通过关注前方交通状态,选择平稳的驾驶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加减速行为,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从而进一步改善交通,增强交通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率论方法,通过对由多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不同组合概率的研究,得到了跟驰车头时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基于经典车头间距模型,通过对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下最小车头间距的研究,得到了多车型混合车流的组合车头间距,进而得到了跟驰车头间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由大、小2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研究表明,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不仅与反应时间、车辆速度、车辆长度、制动性能等有关,还与混合车流的车辆组成状况及跟驰序列相关.最后实例分析了不同小型车混入率情况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1.
在超声波换能器制造标准中规定超声波换能器的标称频率与其实际回波中心频率的误差不能超过±10%。在超声波换能器设计生产中,这是一个比较难以控制的指标。本文提出了用驻波理论设计出一个物理模型,将粘接后的保护膜与晶片看作一个整体,晶片中激发的超声波在这个整体中形成驻波。对给定频率的晶片可以用保护膜的厚度来控制探头的回波频率,减小保护膜的厚度,将提高探头回波中心频率,增加保护膜的厚度,将降低探头的回波中心频率。  相似文献   

12.
对四能级系统超快调制光谱学(UMSFS)中的光子回波进行了研究。当泵浦光束为宽 线宽且相对时间延迟大于0时,双光子四波混频对应于和频三能级光子回波。泵浦光束为宽带线宽且相对时间延迟小于0时与泵浦光束为窄带时情形类似。学种技术在测量与基态是偶极禁戒跃迁的两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分裂明,可得到消除多普勒增宽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微波测量中回波信号的时间变量函数 ,确定了时间变量函数和频率变量函数之间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线性耦合振子中的回声波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韵律行为是生物学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行为相应于物理学上的回声波.该文给出了回声波的一般理论.具体地说,我们研究了一类典型的线性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找到了回声波的形成机制,研究了回声波的稳定性并给出了一个判定稳定性的标准.为了应用本文所获得的理论结果,我们还给出了几个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层介质结构超声识别的方法。应用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分层介质结构的回波,研究了用BP神经网络进行介质结构识别的算法与性能,结果表明它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实际分层介质结构的正确识别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四脉冲光子回波(一)”“四脉冲光子回波(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当四个光脉冲组成的脉冲序列的间隔的相对大小发生变化时,回波的数目,回波种类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准确判断出被检测人员是否携带金属刀具,提出一种针对金属刀具的毫米波回波信号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回波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并根据峰值个数确定该信号是否具有金属刀具特征,能有效减少时间开销,进而提高针对金属刀具目标安检的效率,并设计仅有刀、圆柱体替代人体、人携刀和人无刀4组实验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0.5s内准确判定出具有金属刀具特征的回波信号,达到快速检测金属刀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提出用计算机仿真重建反射回波,以分离软组织超声反射与散射波的方法。该法不仅 能考虑到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幅度的衰减,还能够考虑到频率构成的变化。为实现该法,在以 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层衰减系数不同的分层介质超声传播模型,形成了估计各层衰减系 数与各界面反射系数的有效方法。为提高衰减系数估计中谱分析对噪声的稳健性,提出并采用 了冗余自相关算法。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与生物组织仿真模块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声表面波 (SAW)传感器无线测量时访问信号的宽度对回波及测量的影响。访问系统通过发射访问信号和接收回波并加以处理来获得测量信息。访问信号是一定宽度的高频脉冲 ,回波信号必然在两端存在过渡区。通过分析声表面波的激发和反射 ,给出了回波信号由多个反射差拍叠加的数学描述。计算了过渡区的宽度 ,提出了访问信号宽度必须大于过渡区的宽度并给出了确定公式 ,分析了访问信号的频率对回波信号的影响 ,给出了实测结果。该工作可以为无线声表面波传感器的设计和访问系统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适应回波抵消器的算法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单介绍回波产生背景及回波抵消器的基本原理后,详细阐述了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自适应回波算法,并比较了各算法的性能,指出了各算法的适用场合.LMS算法是所有算法的基础,NLMS算法是对其的归一化,改进RLS算法则针对多重回波而言,变步长的LMS算法及MVS算法主要是对LMS算法的步长值由固定突破为因输入信号或误差信号而可调节的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