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报道了3个新型近紫外光引发剂:4-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3,4-二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3,4,5-三甲氧基-4-苯甲酰基二苯乙烯。利用光照实验和光示差热扫描量热仪(Photo-DSC)对这些分子的光引发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不同数目的甲氧基、光照时间以及光引发剂浓度对光引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Photo-DSC测得3种化合物的单体聚合速率分别为0.065 32,0.102 01,0.163 23s-1,表明随着随着甲氧基数目的增多,能有效地提高光引发剂的引发性能;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与引发剂浓度的增大,光聚合比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紫外光固化涂料技术与抗静电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由光敏树脂、光敏交联剂、光引发剂、抗静电剂等组成的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探讨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与紫外光固化性能的关系,并对抗静电剂种类和添加量与涂膜抗静电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固化速度快,附着力强。涂膜抗静电性能优良,具有耐擦洗性。  相似文献   

3.
噻吨酮酰胺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12个噻吨酮酰胺类光引发剂,它们均为新化全物。经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结构。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它们的光引发性能,并和其它种类取代的噻吨酮作了比较。结果发现取代基的位置和结构对引发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涂料。讨论了光强度、光引发剂、预聚物等对涂料固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浊度法,对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敏引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杂蒽酮类的光引发效率高于二苯甲酮、安息香双甲醚等;硫杂蒽酮中的取代基类型和位置及促进剂种类,对其引发效率有明显的影响;氧对该聚合体系阻聚现象不明显;该类光引发剂最佳引发浓度ω_B为1.5%~2.5%。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照射下光敏引发聚合技术,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水溶性光敏剂和氧化还原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剂合成聚丙烯酰胺,并对光敏引发法合成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PAM)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NPAM)与热化学法合成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TAPAM)在煤泥水中进行絮凝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光敏引发合成的PAPAM用于洗煤水的絮凝沉淀净化过程中,絮凝剂用量少,沉降速度快,被处理后水的浊度低.絮凝性能明显优于热化学法所得的TAPAM,光聚法非离子聚丙烯酰胺PNPAM效果最差.该结果为洗煤水的净化处理及絮凝剂选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光引发合成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进行聚丙烯酰胺(PAM)的合成。选取合适的光引发剂并进行了改性,同时研究了光引发合成PAM的影响因素。在紫外光照射下,采用改性的商品光引发剂,用量为丙烯酰胺(AM)的0.01%-0.05%,聚合单体浓度ω(AM)为15%-25%,聚合时间50—90min,可获得特性粘数η=800-l400mL/g,AM残留量<0.05%的高纯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8.
新型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II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8个新的水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经过外、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了结构。同时测定了其吸收波长及荧光吸收光谱,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和荧光量子效率,并对其结构与光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光引发剂对自由基型UV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引发剂是自由基型紫外光光固化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体系的光固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详细研究了光引发剂对自由基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光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Irgacure184和二苯甲酮复合引发体系比单一引发体系引发速度快,凝胶含量高,复配引发剂的最佳用量在4%左右.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淀粉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制备乳胶常用的引发剂,对各类引发剂的机理作了评述,讨论引发剂的选用对乳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试验,较详细地研究了含氮油性剂T406与含硫极压抗磨剂、含氯极压抗磨剂的复合效应。试验发现,406油性剂与含硫、含氯极压抗磨剂在复合使用中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有的增效作用属超加合效应。这一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新油品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双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润滑机理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双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接触特性和润滑油膜的形成特点,提出了能模拟该蜗杆传动挤夺效应和吸效应共同作用的简化接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模拟试验台。利用试验台对挤压效应和卷吸效应耦合作用的润滑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分析了主轴转速,加载速度,油腔深度等对接触面间润滑油膜的形成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电趋肤效应机理及电趋肤效应的应用问题,讨论了静电趋肤效应和电流趋肤效应(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分析了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机理上的差别,分析了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认为静电趋肤效应是由于外电场对处于场中导体内负电荷做功,使之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升高,从而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直流电载流子在横向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下产生趋肤效应;交流电载流子除了与直流电载流子具有产生趋肤效应相同的原因外,还会受到感应电场的作用,能态升高后产生趋肤效应,因此交流电趋肤效应明显强于直流电趋肤效应.正因为如此,现代发展起来的高压直流输电较高压交流输电更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14.
构造了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叠加态|ψj(β)>+ei|ψj(βeiδ)>,并研究了它的高阶压缩效应和反聚束效应,结果表明参数相位差对它的高阶压缩阶数和反聚来效应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改进的双槽法和激光辅助照射制备多孔硅锗,用电子扫描探针观察其形貌.同时测样品的PL光谱,峰位在725nm左右,且不随制备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强度比一般多孔硅的强度强10倍左右.提出了量子受限和界面态效应综合模型来解释其发光.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转移矩阵方法,研究了由两个全同声子晶体构成的可调谐声学谐振腔中声波的共振遂穿效应,其遂穿过程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Zener共振遂穿效应.通过改变声波谐振腔的长度,研究了声子晶体的带隙中声波遂穿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不同带隙具有不同的遂穿特征,遂穿频率随着谐振腔的增加呈周期性振荡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研究了周期表中65种元素的有效核电荷,利用原子(或离子)的半径及电子的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讨论了惰性价电子效应产生的普遍性;并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揭示了这一效应所表现出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Cu-Zn-Al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变过程中产生的热弹性马氏体所具有的晶体学可逆性和其形成过程中的自协作效应与取向效应是形状记忆合金产生形状记忆的根本原因,据此对Cu—Zn—A1形状记忆合金观测结果给出了解释.中还阐明了发生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驱动力来自母相与新相间的自由能差,热弹性马氏体的形状、大小可由相变时的过冷度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用表面磁光克尔效应测量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并求得在饱和状态下的克尔旋转角.对于很多磁性薄膜,易磁轴方向为纵向,通常纵向克尔效应较明显.用自制装置可研究磁性材料表面的磁性质,现此实验已在近代物理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煤岩破坏电磁辐射记忆效应特性;借助细观损伤力学和电磁动力学等理论,对煤岩内部结构损伤扩展及电磁辐射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岩破坏电磁辐射具有记忆效应特性,但记忆最大历史应力、纵向应变的能力明显优于记忆横向应变和体应变的能力,受载煤岩损伤破坏过程的不可逆性是煤岩破坏电磁辐射产生记忆效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