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由于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和微电网运行约束等限制,如何进一步提高微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冷、热、电联产型微电网中引入用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量并承担部分热、冷负荷的电锅炉、吸收式制冷机和压缩式电制冷机装置,提出了基于预测控制的微电网能量管理方法。综合考虑网内各单元的工作特性,建立满足实际运行约束的冷、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能量管理模型。在孤网运行模式下,兼顾储能装置容量期望以及各单元运行特性,构建微电网能量管理优化目标。利用预测控制滚动优化策略以及可再生能源输出和冷、热、电负荷需求的预测结果,建立带有逻辑变量的有限时域优化问题,实现基于预测控制的微电网最优能量管理。仿真结果表明:引入电锅炉、吸收式制冷机和压缩式电制冷机装置可以达到提高微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量、减少燃料消耗、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预测控制中的滚动优化策略能够有效消除可再生能源输出的不确定性和冷、热、电负荷需求波动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调研港区内电力的使用情况;生产辅助区、生活区典型建筑的电、热、冷负荷量与周期内负荷变化情况。采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Enegry Plus进行动态负荷逐时模拟和计算,得到全年小时建筑冷、热、电负荷的分布数据。为港区建筑物采用分布式能源积累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3.
人体某些生理参数存在表征人体热感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探究不同室温环境中人体生理参数(皮肤温度、脑电)与热感觉变化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客观实验并结合人体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脑电频谱功率在冷环境、中性环境、热环境下与热感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平均皮肤温度、额头温度与热感觉变化显著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通过对脑电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能量分析,发现处在不同室温下人体的整体热感觉同δ频带 (0.5-4 Hz)以及α频带 (8-13 Hz)的频谱功率变化显著相关,与β频带 (13-30 Hz)的频谱功率变化中度相关。此外,人体在应对冷环境时δ、α、β频带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更为显著,由冷环境过渡至中性环境单位TSV标度下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幅度要高于热环境,在脑电频谱能量这一生理参数层面揭示了人体对冷环境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简要地综述与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它的主要优、缺点,其适用的设备与热力循环以及这种系统适用的地区。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这种系统特别适用于电、热(冷)联产;为保证变工况下任意电、热(冷)负荷的需求,宜用加补燃的程循环(蒸汽循环);在我国,目前这种系统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5.
离子回旋频段内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离子回旋频段内冷等离子体和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表达式,计算得到了其分布,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等离子体更能反映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介电性质,在托卡马克离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相关研究中应尽量采用热等离子体模型.  相似文献   

6.
热电冷联供系统对于保障建筑的能源供应非常重要,其设计关键在于正确配置机组,而这要求必须要对建筑的热、电、冷负荷的做出精确测算。  相似文献   

7.
史凯  许运礼 《科技信息》2011,(19):349-350,414
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即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介绍了以燃气作为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原理,国内发展现状,并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微型燃气轮机(微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DES)为例确定了各组件的热力学过程和火用损失的计算方法,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系统进行比较,以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的半导体制冷器性能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NSYS Workbench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输入电压、热端温度、半导体单元属性、半导体电偶臂及级间绝缘材料属性等因素对二级半导体制冷器冷端温度、冷端冷量及制冷系数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半导体制冷器热端温度不变,冷端温度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递减;保持输入电压不变,冷端温度随着热端温度的升高而递增;保持输入电压和热端温度不变,冷端冷量随着冷端温度的升高而递增;在冷端温度、热端温度一定时,制冷系数ε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半导体单元高度的增加和单元间距的减小都可以使冷端达到更低温度;随着半导体电偶臂及级间绝缘材料属性即热导率、高度的增加,冷端温度均呈递增趋势.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显示,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9.
在线检测非金属夹杂物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夹杂物的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线检测方法-电敏感区法,用此法在冷态和热态下在线检测了非金属夹杂物,证明在线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赵明 《科技信息》2009,(22):258-259
本文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特点及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强调分布式能源是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方式,指出对城市中心区域热电厂进行分布式能源改造使其具备冷、热、电三联供能力,可为城市多品味能源供应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并通过实例说明改造后的热电厂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属浴急速升温加热反应原料和在冷水中对反应残渣油急冷的方法,对孤岛减压渣油和南京焦化渣油在400~440℃条件下的裂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热转化动力学模型.这种金属浴反应器温度稳定、热容量大、传热速率高,优于电加热法.试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管式加热炉工艺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的配电网络中,由于检修或者改造等原因会需要从其他线路借电.借电时开关倒闸的工作方式分为冷倒和热倒,冷倒是直接将待借电路断电,然后合闸连接到供电线路,而热倒无需停电,直接连通两条线路后再将待借电路的上游断电.热倒不影响下游用户正常使用,但需要解决两个并行线路之间的潮流和核相问题.其中,核相需要对三相分别计算相位,由于配网线路改造频繁,接入设备类型各异,核相工作量很大,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本论文利用状态检修在线监测技术原理,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核相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实现方案和核相策略,有助于提高配电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先把数字分为两类,热:1、3、5、7、9冷:2、4、6、8、0再看你的出生牟、月、日是属于“热”还是“冷”。具体方法是把年、月、日的尾数取出。例:如1982年4月21日出生的话,1982的尾数为2,“冷”,4月为“冷”,21日尾数是1,为“热”。根据结果将三个属性组合起来得到“冷,冷,热”,然后找出你的属性。  相似文献   

14.
智能化表具数据自动抄收及远传系统是代替传统的人工抄表方式,对公建内的电能量、冷热量、中央空调系统和住宅内的水、电、气、热能耗的表具读数进行自动采集,并传输到管理中心.根据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小康型住宅小区规划要求,要对新建和改建住宅统一规划,逐步实行水、电、气、热表具出户统一管理.有关文献明确提出了各种能耗系统的计量要求,为了有效进行能量计量,智能抄表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研究了温度冲击前后煤样在围压加、卸载条件下的渗透率变化。对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煤样的渗透率与围压之间存在负指数关系。温度冲击影响着煤样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煤样经过冷冲击和热冷冲击处理后,煤样的最大渗透率损害率增幅分别为2.88%和10.64%,渗透率损害率增幅分别为18.35%和21.60%;即热冷冲击对煤样应力敏感性影响更大,热冷冲击对煤样渗透率的伤害大于冷冲击对煤样渗透率的伤害。在卸载过程中,渗透率的恢复存在明显的应力滞后效应,产生了塑性变形,由加载过程造成的渗透率伤害不能完全消除。冷冲击和热冷冲击都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煤样渗透率的滞后效应,热冷冲击的滞后效果大于冷冲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属浴急速升温加热反应原料和在冷水中对反应残渣油急冷的方法,对孤岛减压渣油和南京焦化渣油在400~440℃条件下的裂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热转化动力学模型。这种金属浴反应器温度稳定、热容量大、传热速率高,优于电加热法。试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管式加热炉工艺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欢会的新文件,于2000年8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其后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冷槽”和"热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部(青藏高原以东)冬季形成低温的“冷槽”,而夏季形成高温的“热脊”冷槽、热脊形成的机制是不同时空尺度的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冷槽、热脊的形成对中国东部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蓄冷系统能够提供满足热湿分控空气处理模式中新风除湿要求的低温水,将两者组合构成的复合系统,既能获得较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又能扩大蓄冷温差,达到更好的移峰填谷效果.文章对比分析了复合水蓄冷前后热湿分控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并与2种常规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热湿分控空调系统能耗均低于常规热湿耦合空调系统,能耗分别为常规热湿耦合空调系统的95%和88%;由于存在蓄冷槽损失,各系统与水蓄冷槽组成复合系统后,能耗均略有上升,但运行费用均有明显降低,运行费用分别是原系统的81%、61%和48%,而且具有显著的移峰填谷效果;与复合蓄冷槽的常规热湿耦合系统相比,热湿分控空调系统能有效增加蓄冷槽的蓄冷温差,由传统的5℃温差蓄冷,变成15℃温差蓄冷.  相似文献   

20.
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燃气内燃机和吸附制冷机为核心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以满足冷、热、电负荷需求时能源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联供系统经济最优化模型.并以应用场合负荷需求作为计算基础,得出具体的联供系统最优化运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联供系统具有良好的热经济性;联供系统最优化运行模式与能源价格有关,在天然气价格不变时,电价越高,联供系统运行经济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