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口述史是一个二重概念。它既是一套学术体系或日学科,又是一种方法论。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在运用方式上有同构性,但在研究理念上则有质的不同。有关回忆录、访谈录等是否算作口述史以及国史研究中的口述史是否可信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没有区分作为学科的口述史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的差别。口述史学是“记忆中的历史”,口述史料是文献资料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蕴含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思想对于当代后发式国家寻找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具有重大启示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是从俄国公社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上来考虑社会制度层面的跨越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在于现代世界历史的出现。在当代,后发式国家拥有了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平台,可以吸收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文明成果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息是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生产力来改造自己,从而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世界现代史”是世界历史研究或世界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在我国史学界引起广泛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世界现代史”著作,已有20余部之多。“世界现代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首先是如何认识世界现代史的理论体系,因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涉及到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思路,涉及到对世界现代史主线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民族团结方面呈现其定在优势.历经几十年风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历史与现实的检验,日趋成熟,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显著贡献.时至今日,秉承持守与不断超越的俱进思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解决现实民族问题方面更具科学性.因此,本文以“当代社会”这一特定语境为视点,在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在当代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分析现状及其问题,并进一步结合时代特点探讨民族区域自治的未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当代翻译史就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翻译的历史。本文以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发展脉络为研究内容,借鉴人体学思想,分别阐述了翻译标准是人脑,翻译学和翻译批评是两只脚,异化和归化是两只手,翻译作品是心脏,传统翻译的积累和国外译论是消化系统,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看作呼吸系统,而翻译人员则是其血液循环系统,从而梳理了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主干和脉络划分。  相似文献   

6.
道家文化之起源、演变和发展共经历了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等五种历史形态 ;自先秦以后 ,诸历史形态皆是继承前此道家文化之“薪火”、根据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需要加以“损益”而形成的。每种道家形态“损益”的具体内容和思想特征即形成历史上“新道家”之“新”。当代“新道家”只有解决好自身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才能求得自身的“生生之道”。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西藏社会制度、政治环境、传统文化和对外交流四个层面,对西藏当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制度的跨越是西藏当代音乐产生与发展的根源,西藏悠久的传统音乐是当代音乐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党的文艺方针及党对文艺工作的正确领导是西藏当代音乐赖以发展的政策和组织保障,二十世纪世界文化的空前交流是西藏当代音乐形成与发展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出现的“救亡-启蒙”论,以一种新的历史叙事方式,在当时切合了投身中国革命又经历“文革”的一些人的反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救亡-启蒙”是追求“启蒙”的中国现代史叙事,作为新的历史解释模式,突破了传统“革命史”范式一统天下的局面,给我们带来了中国现代思想史新的研究角度,丰富了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认识.在“救亡-启蒙”论中,五四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原点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关于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中救亡是否压倒了启蒙等成为当时重要的学术议题.这些观点上的争鸣,是思想界重现“百家争鸣”现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9.
当代新道家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新道家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既是道家文化适应当代社会的必然结果,又明显受到当代新儒家思潮的刺激。参照当代新儒家的定位理论,当代新道家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即当代新道家必须是道家、必须是新道家、必须是当代的新道家。同时,在当代新道家的未来发展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坚持道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二要正确认识道家的人生态度与社会作用;三要对当代新道家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0.
李丽 《科技信息》2006,1(4):269
不能忽视全球化浪潮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应当继续坚持和阐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加强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交流和沟通,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应当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在全球化时代课题的求解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民族流传了千年的史诗文化,是祖先留给藏族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格萨尔史诗传承中,“仲肯”——说唱艺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本身也堪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然而,他们却均在现代化生活潮流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与次仁罗布的《神授》不约而同地书写了作为文化传承者的史诗说唱艺人的当代命运,并通过他们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新问题,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些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1960年代美国学者列文森提出的儒学“博物馆化”说认为传统的儒学不仅仅在知识理论上已经无法为现实提供解释和指导,同时也失去了作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列文森认为儒学的“博物馆化”是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社会之冲突导致的必然宿命。余英时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儒学“游魂说”则重在反思当代儒学研究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导致了儒学仅仅成为知识理论化的存在。儒学的人文精神并不与现代工业社会存在根本冲突,恰恰相反,儒学人文教化的精神适足以为解决社会分工带来的异化问题提供文化资源。儒学的复兴必须是学术理论层面的突破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李秀成的“保民为乐”与洪仁玕的“革故鼎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后世两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即李秀成的“保民为乐”思想和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保民为乐”提倡尊重他人的人生价值和人格,是一种人道精神、人本精神;“革故鼎新”建立在对近代社会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仿效“西法”,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精神。李秀成和洪仁开是同时代的人物,但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李秀成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改朝换代”的水平,远远落后于时代,它不可能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不可能将中国推向富强。洪仁开了解西方文化和历史,提出了《资政新篇》;从太平天国本身说,《资政新篇》没有得到实施,但是,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整体来观察,其所规划的各种改革,在洋务运动时期大多数得到实践。但《资政新篇》过分强调“法制”,丢掉了“伦理道德”。李秀戍的“保民为乐”思想弥补了洪仁开的“革故鼎新”思想。两者都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文化成的历史。就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风气因文化而形成、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城市实力因文化而倍增。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应充分发挥"推进器"、"调色板"、"磁力场"的功能,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特色和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致,以山水文化塑造城市的"形",以历史文化凝聚城市的"气",以名人文化锻造城市的"神",以创意文化增进城市的"智"。通过文化的创造力来点燃城市之火,塑造现代都市人脚踏实地的善良秉性和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5.
对洪仁开《资政新篇》的解读必须掌握其内在的总体逻辑和整体思路。这份文件的主旨是“新民德”,即以上帝教为核心价值观塑造民众新道德。通过阐发如何“新民德”的问题,文件构建了一个以上帝教为精神伦理的开放的工商社会秩序。文件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纲领的观点可以成立。洪仁王干对“新民德”主张的系统思考和阐发,确立了《资政新篇》在近代维新思潮中的先驱者地位,奠定了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天朝田亩制度》重构农本社会秩序到《资政新篇》再构工商社会秩序,鲜明地反映了近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废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其小说具有一种梦幻般的审美特征。审美乌托邦、田园牧歌情调以及禅宗式超越的精神追寻,营造出废名小说中一个个镜花水月般的“梦幻”世界。  相似文献   

17.
当今教育界,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断发展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当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世界史把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称为当代,本文主要讲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背景).社会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促使美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师质量的教育改革措施,这些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措施不但提高了教师质量还形成了美国特色的责任制度“教育绩效责任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美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就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改革运动,不断吸取改革中的精华部分,相互配合,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华  胡凯 《科技信息》2010,(27):199-199,20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道家思想的勇退"出世"、释家思想"行出世之道,怀入世之心"以及中国"和"文化的生命关系思想,对现代生命教育有重大启示。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学问。本文主要从儒道释生命哲学和"和"文化生命关系两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英国史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及特征既归因于国内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及学术文化机制的影响,同时与英国传统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历史渊源也是分不开的。英国“新左派”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史政结合,关注现世”的史学理路、价值取向及成就斐然的学术研究逐步塑造着英国史学文化的面貌。概括地讲.它借鉴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史学思想成果,通过理论引进、学术争鸣、拓展研究领域等方式对英国的史学研究和史学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开创了当代英国史学学术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成体认自性般若,“识自本心”、“即心成佛”的顿悟过程。将外在的宗教仪式、功课与自性联系起来,实现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内在化,体现了高度主体性精神和自由品质,这是《坛经》所蕴涵的人间佛教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