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天 《当代地方科技》2011,(22):156-15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推出新举措,今年6月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该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陕西作为一个教育大省,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挥作用,成为目前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文章将结合陕西高等教育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具体状况,来分析陕西高等教育在这一经济区发展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的扬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两个经济区,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本文在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基础上,对两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采取措施促进两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两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优势,促进倆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3.
正李晶、周自翔合著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不仅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性介绍,还将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和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有关研究人员多年来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中总结。著作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  相似文献   

4.
"陇右"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地域概念。汉唐对陇右的开发和经营主要集中在西部,亦即"大陇右道"下的"河西地区"。这与陇右整体的历史地位是不相称的。对狭义"陇右"的开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汉唐时期"陇右"开发存在的许多缺陷,对后世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源共享是跨省经济区合作发展的基本内容。从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资源的流动性特征来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甘宁经济区资源共享机制主要涉及技术、人才、金融、市场、信息五类经济资源,基于此可建构起两区资源共享机制之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经济空间组织的对比分析及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两种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比较分析,认为建立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形式是实现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PS软件对关中各城市的中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陕西关中地区构建8个城市经济区的总体设想和推进关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陕西省咸阳市今后一个时期和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历史机遇,实现全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是造福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经济总体差异和产业空间构建思路。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6市1区近年的人均GDP和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等计算数据阐释其经济发展日前的总体差异,调查其产业空间的构建基础,并且提出产业构建战略。结果研究表明,核心城市的人均GDP标准差在增大,说明经济的绝对差异在加剧;变异系数在递减,说明经济的相对差异在变小。核心城市之间工农业产值比重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有合作基础,产业存在关联和互补。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构建和产业区构建是区域产业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复原秦汉时期关中农业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区域特征、影响因素。采用历史文献考证法、考古学、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代的关中,人多地狭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内的环境与技术选择,使关中农业土地开发与利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秦汉时期,关中农业土地开发由西部向中东部迅速扩展,地形、水资源、土壤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是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原经济区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我国政府指定的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这一区域农村地区面积大,农民人数较多,承担着国家粮食保障的重任。当前,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构建合理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对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分析关中农村地区产业集群的萌芽状况,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及其未来发展战略。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和城镇化等相关理论,研究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产业集群已经在关中农村地区初步萌芽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以产业集群为关中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不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目标参量,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并给出多目标模型求解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与经济关系的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该模型和算法,进行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例研究,得出了不同水平年关中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满意方案。研究成果对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就表现出三类关系,一类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呈现出的负相关关系,一类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而四川、宁夏、新疆等地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间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所致.因此,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必须要考虑地区特点,对不同地区实行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运用西部地区1952—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方差分解,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长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金融发展效率即贷存比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也没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出多层次、多元性的金融产品,调整和优化业务品种结构,强化对于农业信贷资金的监管力度等促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国家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对西部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西部的矿产资源可以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能源资源中的煤和油气在西部有很大优势,应加快勘探开发,水电在西部潜力巨大,应予以利用,但在开发中注意它对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在世界性水危机情况下,西部的水资源给予特别关注。西部的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有很大变化,情况堪忧。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立足新型城镇化的"人本"视角,从人口、消费、教育、就业等八大方面,构建了包含26个基本指标的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人口城镇化质量做出实证测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差异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区域聚类特点;各省份均有不同的发展特色;教育经济和产业医疗是决定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先决因素,人居环境与人口潜力是衡量各省份后期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此,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应当把教育、经济与就业因素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不能忽视人居环境与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7.
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相对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具有完整的一、二、三产业部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同时,创新型县(市)的建设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现有创新评价指标研究的经验,结合我国基层政府考核指标,在我国现有统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4个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为基层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创新活动、创新组织和创新资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确保"十二五"末江苏省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西部经济是全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西部经济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必须以加速推进西部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为突破口,使西部经济同WTO接轨,这既是WTO的根本要求,也是西部经济面临的向市场经济双重转轨任务所决定的。而加快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除制约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利益障碍,以及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完成这一路径选择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用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协调度测度模型,测算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1978~1993年为不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度基本为负值,1994~2004年为基本协调阶段,协调度递增为正值;2004年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以武汉市为中心的少部分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协调度基本为正值,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高程度的协调性,以神农架为中心的鄂西山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协调度值也较高,但表现出较底层次的协调性,而其他广大地区的协调性较差,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0.
陕西和甘肃地处西部地区,近代工业起步较晚,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为明显。然而,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战争的范围逐步扩大,我国北部和东部工矿企业大举迁往西部,陕甘地区迎来近代经济发展的短暂春天。抗战胜利后,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陕甘经济又趋衰落。从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比并分析其在近代历史上盛衰的深层原因,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