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即形成金融中心,根据金融集聚程度可分为地区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是我国金融、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环渤海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潜力和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北京发展金融集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并从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吸引和培育金融人才、开放金融市场、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及其京津唐经济一体化、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研究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规律,通过发展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促进集聚经济圈的形成与合理演化,对于拓展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提升发展中国家经济竞争力而言,意义重大.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胡晨光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主要以中国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为例,从集聚经济圈的视角,探讨了集聚经济圈形成过程中产业集聚的动力、效应与演化等产业集聚规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规模和金融集聚规模两个方面构建金融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尔逊最大熵原理对珠三角经济圈内城市的金融集聚竞争力和辐射域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辐射的网络格局,同时检验了所构建的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本文创造性地将珠三角城市划分为一个具有三层金融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圈,这使得珠三角经济圈具有双辐射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4.
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环渤海经济圈将引领中国北部经济的原因,探讨了当前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华东科技》2005,(1):14-1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区域型经济圈在区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区域型经济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三足鼎立”的态势,这三个中国最大的经济圈目前竞争力超群。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历史上就是区域经济中心,具有突出的区位、市场、资源、科教优势,也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是东西部地区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和交换的战略结点。国内不少专家认为,加快武汉经济圈建设,完全有可能形成中部地区强劲的增长极,并通过加强与中部各城市圈的连动协作,进而发展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全国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近10几年来中国外资银行发展情况的研究,阐述了外资银行在分支机构、业务资产和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动态,着重分析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空间分布情况.选取外资银行分行数量为主要指标,结果表明中国外资银行主要来源于欧美、日韩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区位选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人均GDP作为测度指标,利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ESDA、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3年太原经济圈16个研究单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太原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绝对差距在逐年增加,相对差距虽呈波动变化但差异值较大.太原市区、榆次区以及煤炭资源丰富的孝义、介休等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其他单元发展水平低.216个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的相关性越来越显著.从2013年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经济圈西南部存在一个高值集聚区域,在太原市区的西南部有一个低值集聚的"洼陷区域".3从驱动力分析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工业化、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等相关性较强.其中,工业化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最显著,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低.  相似文献   

9.
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体系对西三角经济圈相关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分析,同时测算出具有金融辐射力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根据金融竞争力评估的相关结论,明确了成都、重庆为该区域的双核金融中心,并提出打破传统观念、行政束缚,整合西三角经济圈金融资源等促进双核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都市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聚集分维和网络分维计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分形结构特征。长江三角洲由于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和交通通讯网络的发达而表现出内部空间结构的紧致性。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其城市空间亦趋于集聚和整合。环渤海经济圈则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集中于渤海湾地区而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内外圈层,使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最为松散。为此提出了要发展卫星城,构建广域交通体系,扩大城市容量,增强各二级中心集聚、辐射能力等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经济联动一体化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金融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推进产业升级.基于2008~2018年京津冀地区金融相关的截面数据,通过计算京津冀区域的金融相关率来度量其金融集聚水平,并探究了四个潜在影响因素对金融集聚的贡献水平.结果显示: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向天津和河北转移的趋势明显;金融基础,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程度对金融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显著性依次递减.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政府政府干预等方式,对金融集聚水平较低的城市进行迁移和扩散,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战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于整体部署和顶层规划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希冀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引入"中心-外围"(CP)模型理论并加以运用,分析了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四者互动的区域创新一体化,提出以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于这一思考,系统梳理成渝地区区位、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和高教资源现状,为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提供现实性基础。围绕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目标,依循对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4个链条式子目标的"正向"问题逻辑进行逐一分解,通过借鉴国内相关区域一体化经验,明确4个子目标在一体化发展中的突破口:产业一体化重在分工互补,人才一体化重在开放流动,教育一体化重在互认共享,城市一体化重在创新集聚。根据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高等教育集群这一"逆向"思路出发,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以创新性、中心性和协同性的集群式思维为建设方法,这是建设之根本。二是以集群式操作为建设路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接引领产业体系;探索群地结对联动,促进要素因地流动;设立成渝高教新区,推动教育互认共享;联结双城集群网络,发展双核共驱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问题。以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基础进行集群式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形态,也是构成宏观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也面临诸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金融集聚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的方便,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是通过分析闽台两地的金融发展,以两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有效的金融集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说明了实现金融集聚中政府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加快金融集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作为一种在信息不对称下的资金转移的机制,在当今社会中承担着优化资源配置,承接风险转移的作用。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金融资源在区域之间的配置效率呈现出非均衡性。本文通过DEA-Malmquist法,对江西省各设区市金融支持对经济发展以及三大产业发展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经济发展效率之间存在着区域差异,根据结果将效率分为三种类型并对差异进行解释。最后本文根据测度结果,指出应加强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强化金融业务创新,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7.
张星 《科技潮》2004,(7):1-1
今年以来,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为国家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包括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还有说不尽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特别是后三个,简直被指为中国经济的引擎所在。大城市群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0%出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几个世  相似文献   

18.
泛珠三角经济圈涉及面广,跨越了我国东、中、西3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横向差异非常大,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根据泛珠三角经济圈1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技术水平的差异程度,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泛珠三角经济圈进行空间上的分类,把空间特征相似的地区聚成一子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对泛珠三角经济圈各子区域的功能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9.
将金融发展分解为金融规模与金融深化两方面,在考虑区域空间相关的基础上,引入金融集聚变量,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和溢出效益,发现金融集聚并不能直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但是金融集聚可以与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相互作用,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现阶段,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相较于金融集聚的深化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主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集聚的影响下,金融资源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金融规模抑制了周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并且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不显著,而金融深化提升了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都市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由于促成了优势产业的抱团发展,产业链得到良性扩展,区域的集中优势不断凸显,优势产业的"雪球"则会越滚越大,所以这种"大商圈"的经济带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率先诞生了三大都市经济圈,并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西部地区也陆续建立了几大经济圈。本文在研究分析这些经济圈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刚出台的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思想作出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