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论已严重脱离了当下文艺生活。它不但面临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在国际文论界的失语,而且还面临着对中国古代文学自身的失语,必须主动、及时地进行现代转换。西方文论是中国现当代文论的母体,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也需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和利用西方文论。如何看待西方文论在中国文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事关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大事。  相似文献   

2.
卢佑诚先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长期坚守着古代文论研究的第三种范式。所谓第三种范式,既不同于从前的以古代文学来完全统领古代文论的研究,也有别于后来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研究,它由两个基本原则的相互融合而构成:一是传统的问题阐释;二是现代的价值判断。第三种范式不仅纠正了传统范式的封闭性,而且克服了新兴范式的浮躁性,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必经的长期历程。  相似文献   

3.
从先秦到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从萌芽到成熟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文论的功能不断变化调整.《文心雕龙》的出现,成功地综合了文论的各种功能,从而宣告了古代文论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论的话语中有没有“审丑”的问题?什么是“丑”?“丑”与美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抑或是对立统一的?这是古今中外文学理论研究中颇为新奇,又令人困惑的课题。中国古代前贤对此虽有一些零星的论述,但不成片段。从建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话语的视角出发,对此作些新的阐释和探究:有利于推进本土化、民族化的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21~24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西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文学遗产》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古代文学专家及国内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学者代表60余人汇聚西南大学,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国际交流、加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进行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直参与其中。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三个互动期:上世纪初为似离实合的"暗合期",既吸收西方体系化、理论化的思维方式和著述体例,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理论保持着紧密联系。上世纪40至60年代,受时代政治思潮影响,与传统的文化、文论渐次疏远,形成似合实离的"迎合期"。上世纪末至现在,随着学术界和国人反思思潮的涌起,文学史叙事模式逐渐向传统文化、文学理论回归,进入了"融合期"。陶渊明的叙事部分在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离合"互动关系中尤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主要由三方面的力量推动:一是由正在发生和进行的中国文学发展及其在此基础上进行批评和研究所形成的推力;二是由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传统及其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继承与革新、开发与利用,转换与重构的古为今用的研究所形成的推力;三是由来自国外文学与文论的引进与冲击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洋为中用的研究所形成的推力.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恰当地处理好中西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着重点在批评语言、文体和思想范围三个方面;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传统衔接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诗意表达方式和具有整体宏阔视野的批评精神两个方面。清末民初的诸多国学大师在处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上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性的创举。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恰当地处理好中西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着重点在批评语言、文体和思想范围三个方面;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传统衔接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诗意表达方式和具有整体宏阔视野的批评精神两个方面。清末民初的诸多国学大师在处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上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性的创举。  相似文献   

10.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央教育部同意,我院一九八三年秋季招收中文本科函授生1000名。学制四年。实际学习时间四年半。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并开设中国古代文论、作家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多样,语言生动,手法灵活,言简意赅,非常讲究自身的艺术性。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异彩纷呈的批评形式,原因是多重的。本文试就中国古人思维方式的联系性、泛象征性和直觉性入手,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对我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在西方汉学界和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论·论文》的翻译与评论体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思路,他将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翻译与文本细读,发现了其中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命题,并采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以及他将中西文论进行双向阐释的方法给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审美中是否有个"审丑"问题?其效应如何?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现代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文学审美的问题,人们可以尽情发挥;研究"审丑",似乎就受到种种禁忌.从主体隐秘情感的宣泄,自我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对此进行探索,对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17-19日,由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北京市重点学科、《文学评论》编辑部承办的“2008年《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0多名《文心雕龙》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研文心,学会顾问刘文忠先生、缪俊杰先生、蔡钟翔先生莅临指导。全会向已故的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创始人、学会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元化先生默哀。  相似文献   

16.
孟子针对春秋以来断章取义的诗风,提出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主张,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释义中的权威性方法论。本文分析了孟子这一命题的本义及其利弊,并与20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出现的文本理论与阅读理论相比较,旨在探讨它们的异同与优劣,以及看待这两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赋论。这些赋论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多针对于赋的渊源、创作、文体特点及地位等方面的概括与评价,具有早期的文章辨体意识与论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经典研究热中仍颇显冷清,需加强和深化。从研究范围看,有必要扩大研究面,揭示古代文学经典及经典化的系统性和独特性;从研究层面看,有必要结合经典的创作者与接受者,经典的内质与经典遭遇的文化气候,论证古代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过程;从研究方法看,对比研究、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就经典本身而言,则需以当代意识作出新的诠释与判断。从经典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人文意蕴,探索文学的创作活动和传播接受之间的联系,发掘文学内在的审美属性和外在的历史文化属性之间的关联,揭示古代文学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3~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编辑部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具体承办。本次会议有来自海内外的90多名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共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论题集中于中国文学史及文学史观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