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中、日、澳3国规范中风荷载计算方法,分别对总高度为300 m、200 m的高层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荷载进行分析,对比计算结果,利用中日规范对一实际工程风荷载及风振响应进行求解,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3国规范计算风荷载的差异与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规范顺风向风荷载小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范,尤其在结构中下部,中国规范横风向风荷载在结构中下部大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范,在结构上部小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范,中国规范横风向风荷载与顺风向比值在结构中下部大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范,在结构顶部小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范,中国规范湍流度取值小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范,峰值因子的取值偏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美两国荷载规范,采用参数对比分析,讨论了二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风荷载值计算的异同。分析了基本风速、风振系数、风载体型系数以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等参数的取值差异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中美规范计算了某高层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结果表明,按美国规程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大于按中国规范计算的值,但随着高度的增加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日本庆应大学新建SPF级实验动物设施情况的分析 ,并与国内 (重点以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SPF设施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一方面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和不同进行讨论 ;另一方面 ,以国际实验动物设施为参照 ,对国内实验动物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经费的预测和评估做一个初步的资料准备。意义 找出中日实验动物领域中的差距 ,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法 ,提高国内实验动物水平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管道摩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应力摩阻损失设计参数的规范值一般小于实测值的情况,基于预应力管道摩阻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对某连续梁桥进行纵向预应力管道摩阻测试,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现场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摩阻参数k的设计值与规范值相同,实验值偏大;μ的设计值偏小,需在计算模型中修正。实测预应力筋伸长量与设计理论值的误差小于6%,符合规范要求,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梁桥施工监控中的应力分析和线形控制提供可靠的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压弯力学性能以及进一步提高设计阶段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压弯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在先前的压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并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发现构件的抗弯刚度随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偏心率和长细比是影响构件承载力以及挠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通过对于同一构件改变偏心距的方式,得到构件的荷载—弯矩曲线的有限元结果,将其与试验结果以及规范EC4、CECS159:2004、LRFD99中简化计算公式得到的荷载—弯矩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有限元和规范EC4、规范CECS159:2004的计算结果较为安全准确,而规范LRFD过于保守。再提取大量现有文献中的试验数据与上述规范中的轴压、纯弯、压弯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出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合理选择较为适用的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排比赛进行对比研究.从防守技术方面分析了我国男排防守技术运用特征以及与世界强队在防守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我国男排防守技术的发展策略,为提高我国男排防守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系泊船舶缆绳张力的模型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对于缆绳的选取、系泊设备的设计、系泊方式及预紧力的确定,以及船级社规范的制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内对码头系泊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依赖于模型实验. 文中对小波浪水域码头系泊船舶缆绳张力的计算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用混沌优化的方法对非线性系泊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叠加定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工学中,实验者在作叠加定理实验时,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人耳听分析器的机械变压作用及换能作用,阐述了人耳的语声从机械频率分析到生物电分析的过程。对目前语音识别中几种特征参数的识别战略及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指出了目前语音识别模型存在的问题及这几种参数识别的局限性,发掘的潜力及与人耳听觉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第十五届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与对手的6场比赛技术统计,对中国队在投篮技术、得分技术、篮板球、失误等技术与对手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中国队在投篮命中率、两分球、罚球命中率方面稍有优势,但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比较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12.
为揭示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通过11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和4根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承载能力和钢筋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预应力普通混凝土梁相似,且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刚度、承载能力和剪切延性.增大剪跨比和箍筋间距均可降低极限承载力,另外,当预应力度大于0.34时,提高预应力度对极限承载力才有积极贡献.建立了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利用现行规范(GB 50010-2010)计算有腹筋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计算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T梁的温度—位移测试及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试验,测试了自然环境下混凝土T梁内部温度和相应位移的分布状况,获得数万个实测数据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对常温下采用理论公式计算温度位移的修正系数.文中还进行了有限元热分析计算,并与试验资料比较,认为即使按桥梁规范考虑了环境湿度变化带来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量,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值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上述研究为无伸缩缝T梁桥的温度位移计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截面形式的混凝土桥梁在计算温度引起位移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混凝土桥梁剪切徐变问题,提出基于两点加载梁的剪切徐变测试方法。阐述了剪切徐变的测试原理,并推导剪切徐变系数的计算公式。采用数据补偿对温度及收缩的影响进行物理排除,对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及数据误差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三组不同加载等级的试验梁为例,测试了混凝土梁的剪切徐变特性并给出规范系数的修正值。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现行规范对于轴向受力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规定是可行的,剪切徐变系数则需乘以2.5~3倍的放大系数;三系数徐变公式修正法可为相关实验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对长期演进(1ong term evolution,LTE)上行数据发送机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行数据发送过程的实现提出一种无差错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选择方案,按照协议给出的反馈与授权的延迟的时隙关系,在设计中采用反馈与授权联合判断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构件拉伸破坏过程的三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的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系统RFPA3D(3D-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对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变形与内部裂纹萌生、扩展及最终破坏的断裂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充分考虑了混凝土的非均匀性,通过简单直观的本构模型并采用单元材料性质弱化的办法,利用位移加载来实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拉伸破坏过程,再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等间距裂缝形成过程,从细观角度模拟分析了混凝土及钢筋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机理。数值试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钢筋和混凝土的联合受力规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无碴轨趟颥墚的混凝土徐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C60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徐变试验,研究其徐变特性,与规范规定徐变系数对比,从而为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成果为我国新建铁路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应用及有关规范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本构模型中很多采用以峰值点为界的分段方程描述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而一些采用一个方程描述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时,为了能够正确反应混凝土压缩过程中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多采用复杂的方程形式和较多的参数. 为了用简单的方程将上升段和下降段连接起来,本文以峰值割线模量为基准,定义了一种新的损伤变量;并以经典损伤理论模型为基础,根据混凝土损伤演化规律的概率密度服从Weibull分布,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程来描述混凝土单轴压缩时应力应变关系的全过程. 该方程形式简单,并只有一个参数. 通过与混凝土受压实验数据和Hog  相似文献   

19.
牛腿的抗裂度及承载能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牛腿的抗裂度及承载能力的计算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算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钢筋保护层的规定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编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为背景,讨论和分析了耐久性设计中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取值和质量要求,并与现行的国际混凝土规范取值进行了比较.然后,明确了耐久性设计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与名义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与各自的适用范围,讨论了耐久性保证率和保护层厚度保证率的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工程实际的保护层调查数据,对耐久性设计中混凝土保护层允差的取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