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计算了类锂钒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的贡献。用在FCPC中确定的波函数,计算了类锂钒离子1s2nd-1s2nf(n≤9)跃迁的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变分原理,计算出锂原子(类锂离子)第一激发态能量,再用所得到的原子态波函数计算出LS耦合的第一激发态能级的精细结构,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3.
用全实加关联波函数计算了类锂原子体系(核电荷3~10)的基态ls22s和激发态ls2nl(l=s,p,d,f;n≤5)的比质量移位.与实验数据及其它理论结果的比较表明,全实加关联方法适用于计算对电子关联效应特别敏感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组态Dirac-Fock方法对类C离子AlⅧ的能级结构以及跃迁参数进行计算.Breit修正和QED修正以及核的有效体积效应和核的质量修正等效应加入到体系的哈密顿量,作为能级和波函数的高阶修正.与实验值和其他计算的理论值做了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计算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等数据与实验值和其他理论值符合得比较好.计算的数据弥补了光谱数据的不足,为以后研究AlⅧ的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关联效应和相对论效应的Hartree-Fock(HFR)自洽场方法(SCF),计算了Kr原子在基态4p6和激发态1s-15s,2s-15s,2p-15s,3s-15s,3p-15s,3d-15s,4s-15s,4p-15s情况下的各壳层电子的轨道半径、有效量子数、束缚能及径向波函数,系统地研究了内壳层电子激发导致的电子波函数的弛豫现象。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电子轨道,越是内壳层电子激发,驰豫效应的影响越明显;对于同一激发态,驰豫效应对较外壳层电子的影响要大于对较内壳层电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考虑了碱金属原子高激发态价电子与原子实电子coulomb相互作用、交换相互作用以及极化相互作用(长程关联效应),计算了碱金属原子Li,Na,K高激发态(6≤N≤15,l≤2)波函数及能级.计算结果表明:交换势取为GKS势时,能级计算值比实验值偏低;取为hammerling势时,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5p的能级及精细结构劈裂,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2s~1s25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 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 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 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当氦原子处于基态((1s)^2组态)或第一激发态(1s2s、1s2p组态)时,其能量可用变分法计算,如果用变法计算氦原子第二激发态1s3p组态能量,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氦原子第二激发态1s3p组态的两个电子处于不同的壳层,不能用计算基态能量中采用的单参数方法,同时,由于3P电子较远离原子核,对1s电子的影响较小,也没有必要用计算第一激发态中的双参数方法;二是要保证氦原子1s3p组态波函数与基态及第一激发态波函数的正交.基于以上两点,这里给出一种用变分法计算氦原子1s3P组态能量的具体方法,计算过程直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电子原子非相对论的能级公式导出了类锂离子体系1s23d2D态的非相对论能量的表达式,利用变分方法计算了高离化类锂离子S ⅩⅣ-Ga ⅩⅧD的非相对论能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微扰论来计算了类锂离子1s23d2D态的精细结构哈密顿在|LSJMJ>表象中的矩阵元,由此得到的S ⅩⅣ-Ga ⅩⅧD的精细结构分裂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三角势近似且计入电子向势垒的隧穿,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定态薛定谔方程,研究流体静压力影响下有限深势垒ZnSe/Zn1-xCdxSe应变异质结中电子的本征态问题,讨论了其基态、第一激发态和第二激发态本征能量及相应的各级本征函数,同时与无应变的情形进行了比较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应变使电子的能级降低,能级间距减小,且导致波函数的隧穿几率增加.静压效应显著降低能级和能级间距.因此,讨论电子在应变型异质结构中的散射问题时,需要计入材料间由于晶格不匹配而产生的应变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i^19+离子的能量和量子亏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Ti^19+离子的激发态1s2nl(l=d,f,n≤9)的非相对论的电离能;将相对论效应(电子动能的相对论修正,Darwin项,电子-电子接触项以及轨道-轨道相互作用)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有效核电荷方法计算了电子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电离势和激发能的贡献。在用FCPC方法得到的Ti^19+离子的激发态能量的基础上,以单通道量子亏损理论(QDT)为依据,计算了这两个Rydberg系列的量子数亏损;将得到的量子数亏损作为输入,根据Rydberg公式又实现了对任意高激发态的能量的理论预言。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含有屏蔽参数σ的铍离子Be~(2+)(z=4)和硼离子B~(3+)(z=5)的哈密顿方程.以有效核电荷数为z*=z-σ的类氢原子基态1s和激发态ns(n=2,3,…)组合的双电子波函数,作为铍离子Be~(2+)和硼离子B~(3+)的基态近似波函数.应用参数微扰法确定铍离子Be~(2+)的屏蔽参数σ=0.56350197和硼离子B~(3+)的屏蔽参数σ=0.525070444,应用参数微扰法计算铍离子Be~(2+)三级近似基态能量和硼离子B~(3+)四级近似基态能量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为ΔE≈10~(-4)~10~(-5)a.u..  相似文献   

13.
用多组态Dirac-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0,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4.
用多组态Dirac-Fock和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的扩展优化能级方法,在计算中包含了Breit相互作用,真空极化,自能以及有限核质量修正,计算了核电荷数Z从6到80的类铍离子等电子序列的1s~22s2p ~3P_(0,1)的精细结构能级,磁偶极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子轨道(MO)和自然跃迁轨道(NTO)成分计算分子片段间的电荷转移. 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CAM-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隐式溶剂H2O下苏氨酸(Thr)分子的几何构型,  再在相同理论方法下进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电子激发计算, 给出隐式溶剂H2O下Thr分子体系电子激发过程中片段间电荷转移特征的对比结果. 结果表明: 在S1~S5激发态中, 仅S2中有一对MO32→MO33跃迁轨道占绝对优势, 可通过分析该轨道的成分讨论电荷转移; 其他激发态可通过NTO分析方法讨论电荷转移; S0向激发态S1,S3和S4电荷转移的主要贡献为NTO32→NTO33轨道, 与Hirshfeld和Becke方法的定性结果一致, 定量结果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N6+—He,N3+—He和N3+—H2碰撞中的发射光谱进行了测量.从测量到的发射光谱分析证明:上述碰撞中存在着三种或四种激发通道:(1)单电子俘获激发通道:(2)双电子俘获激发通道:(3)入射离子直接激发通道;(4)靶直接激发通道。本文还给出了发射截面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CAM 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不同条件下左旋体苯丙氨酸(S-Phe)分子的几何构型. 结果表明: 在隐式溶剂甲醇与气相条件下, S-Phe分子体系电荷转移的定性结果基本一致, 定量结果略有差别, 其中各片段的S2激发态基本一致, 仅COOH片段的S2激发态差别为2.2%, S4激发态差别为0.4%~2.8%; 在不同环境下, 定性分析缺少一个S5激发态, 由Becke方法计算的激发态S2和S4电荷转移相差分别约为2.5%~8%.  相似文献   

18.
应用Weisskopf-Wigner理论研究电荷量子比特与声子库耦合系统的时间演化,讨论声子库的初态对整个耦合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假定初始时刻电荷量子比特处于激发态并且与声子库共振,当声子库初始为真空态时,其演化性质类似于二能级原子的自发辐射;当声子库初始为粒子数态时,其基态和激发态的概率幅分别具有余弦求和与正弦求和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