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刊首语     
春天过去,初夏到来。本刊200l年第3期就在这时和读者见面了。 三峡库区的移民问题是关系到三峡工程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期发表的蒋从伦写的《用移民条例规范移民行为》一文,对新颁布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的各个方面都作了深刻的分析,有助于人们领会新移民条例的精神,有助于作好当前的移民工作。 本期发表的周兴茂写的《三峡文化、巴文化与土家文化》、蒋先伟写的《“吴郎”为杜甫女婿考辨》、汪斌写的《企业电子商务策略探讨》、祁俊生写的《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的关系》、况长清写的《浅析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世界知识》杂志,是1934年创刊的,很快就是它的五十周年了.编辑部的同志们要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我是义不容辞的.这是基于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二十年里影响深远的《写文化》中文本终于要出版了,作者借此机会成文,略述民族志在三个时代的发展,在业余民族志、科学民族志和反思民族志的演进序列里理解《写文化》一书的学术位置。文章也介绍了《写文化》从研讨会到论文集过程的基本信息,特别介绍了文集没有收入的松顿那篇把分类看作整体性修辞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初版序言写于1686年5月8日,出版时已经是1687年7月间的事情了。1987年正好是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问世三百周年。我在大学是学理论物理的,后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因此我认为在纪念中我应该写一篇理论性的文章,说一些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就以《教材·学校制度和社会进步》为题写了一篇不长的文章,发表在1990年6月9日的《科技日报》上。文章发表后我觉得言犹未尽,一直想再写一篇比较长一点的文章,好把自己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知识》半月刊自1934年9月16日创刊至今。已经55个周年了。编辑部同志要我写篇纪念文章。我过去曾写过一些回忆《世界知识》的文字,现在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写的东西。但编辑部同志认为这样一个有相当历史意义的刊物,可写的东西不少,在55周年之际,还是写一篇纪念文章较好。由于创刊《世界知识》并长期支持《世界知识》工作的许多老同志,现在除了少数同志以外,都已先后去世,缅怀过去共同战斗的老友,哀思重重,感慨万千!因此我不好固辞。现就《世界知识》创刊初期的艰苦战斗历程写一些简单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宋文郁 《大自然》2012,(4):66-66
《大自然》杂志编辑部: 近日拜读贵刊时,作者袁玲写的关于伯劳鸟的文章使我想起一件久未了解的事儿,特为此写信,恳请你们予以答复。  相似文献   

7.
我很荣幸接受改版的《中国科技史杂志》的邀请,写一篇介绍李约瑟研究所近况的文章。首先预祝改版后的杂志日后取得巨大成功,同时我相信,有阵容强大的编辑委员会的指导,有年富力强的主编的组织,《中国科技史杂志》必将极大地推动我们这一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湲 《奇闻怪事》2005,(12):41-41
儿子上一年级了。这天放学回家后,儿子拿出语文书要我检查他背课文——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世界多美呀》,文章简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相似文献   

9.
常德市城区内自古就有招屈亭、三闾港、屈原巷,德山之麓是屈原“朝发枉渚”之处,太阳山是屈原参与民间祭祀太阳神并构思《东君》等作品的地方,平山、高吾山则是屈原的游憩之所。可见常德市城区屈原文化资源丰富,遗迹集中。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合理整合屈原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常德城市文化建设的又一品牌。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科学探索》2009,(1):F0003-F0003
大家好!新年第一期的《游逗快乐信箱》和大家见面啦。 有些小科幻迷对我们提意见啦:“我的文章写得很好呢,怎么没有出现在《幻想世界》栏目呢?我很苦恼啊!”呵呵,大家的热情很让叽叽感动,可是鉴于篇幅的关系,有些同学的文章就登不上了。不过叽叽还是记得大家的名字的,以下同学都值得表扬,希望大家更踊跃地来稿啊。  相似文献   

11.
皮元珍教授完成了她的第二部专著《玄学与魏晋文学》,希望我谈谈感想。我记得,她2000年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嵇康论》时,是马积高先生写的序言,我也写了一篇感想。马先生是湖南古典文学界的泰斗,中国赋学界的权威。马先生当时已经是体弱多病,竟然抱病为《嵇康论》作了序。现在,物换星移,马先生已经仙逝。元珍又推出了她的第二部专著《玄学与魏晋文学》,只能由我来谈谈感想了。我就说几点最深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2.
印度的国歌     
我刊自陆续发表《国歌纵横谈》以来,不少读者表示欢迎这样的文章,现请作者写了这篇稿子,作为《国歌纵横谈》的补篇。  相似文献   

13.
我研究《金瓶梅》的内驱力,是为《金》进行辩护,对其小说美学的研究,是我研究《金》的正式开始,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先后写了多篇为《金》一辩的文章,而《说不尽的<金瓶梅>》则是一次小总结。主持《<金瓶梅>小百科丛书》,重新校注《金瓶梅词话》。我选择了回归文本的研究方法,将考据和理论都纳入到历史和方法的体系之中加以科学的审视。  相似文献   

14.
杭州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兰苑》,是笔者常年订阅的兰文化期刊。兴趣相投,有时也投寄兰文化稿件。时光流逝,至2004年底,已出至第11辑,记得当时一收到邮件,立即拆封,按习惯先得闻闻油墨的香味,然后快速浏览该辑目录。当目光一扫瞄到《漫话兰文化的夭殇》时,顿时呆住了,感到无比惊讶,因为笔者深知这“夭殇”二字的含义。早在青年时代读过屈原的《国殇》,那是悼念与歌颂为国捐躯的青年战士亡灵的诗篇。“夭殇”二字合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未成年而死”,也说“夭逝、夭折”。料想该文作者于种树先生并非不了解这词的含义。故在文尾倒二段点题道:。我的一位兰友,经常向我叹息:我们几千年的兰文化史,很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夭殇!”也许于先生觉得朋友的“叹息”不免有点“过火”,接着便和婉地说:“我写了上面这些事例,仅作警示,并非预示兰文化的夭殇。”既然于先生对朋友“夭殇”之言并不完全赞同,有几分保留,就不应该用:“兰文化的夭殇”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这与目前中国兰文化的现状极不合拍,甚至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兄弟》的批评文章,主要有传统现实主义、文化批评和运用西方理论等三种批评模式在起作用。评价了三者的得失,认为《兄弟》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借鉴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形式,表达了对文革和改革两个动荡、巨变的时代精神之荒诞性的体认,是一部勇于“写当下”的探索之作。  相似文献   

16.
甘建华同志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阳日报社高级编辑和首席记者。大学毕业后在青海当记者,写小说,曾获“青海省首届青年文学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1992年调回家乡衡阳,在《衡阳日报》社工作,以新闻报道《衡阳少了一个好人》一举成名,先后获“衡阳市首届杰出记者”、“湖南省首届十佳青年记者”、“湖南省第三届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等荣誉。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他致力于衡阳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著有《天下好人》、《铁血之剑》、《南岳笔记》、《湖湘文化名人衡阳丛书》等。2012年1月8日,甘建华文史笔记新著《蓝墨水的上游》和《江山多少人杰55举行隆重首发仪式。2012年2月19日,甘建华文史笔记座谈会在衡阳举行,30多位学者在会上发了言。我刊在此选登了其中的6篇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专栏由本刊与中国修辞学会合办。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王德春教授特撰写了《修辞尤需真善美》一文,为本专栏的有关研究论文的创作提出了原则性指导意见。我在祝贺《平顶山师专学报》正式公开发行的题词中,写了“熔真善美于一炉”一句。这句话对我们“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专栏更为重要。修辞尤需真善美。首先,说话写文章要真实,有真情实感,通过语辞使真情实感得到更好表现。研究修辞的文章更要写得真切,切忌假话浮文。文章观点要正确、鲜明,语料要确凿可靠,理论要联系实际。修辞现象是很…  相似文献   

18.
100分是什么?     
一次女儿放学回家讲到老师今天在全班表扬了她,说她写的作文很好,无论是文字还是立意。但她似乎还有点不高兴,我一看作文本上扣了0.5分,老师也没有写什么理由。她问我为什么扣0.5分,我看了一看,一下子还真想不出怎样回答她。后来讲了一句,那0.5分可能是老师鼓励你吧,希望你继续努力。她信以为真。接着她要我在本子上签家长意见,我就在边上写了一行字:文章写得尚可,建议要加分,而不减分。孩子当然不懂我写的何意,写完后我却想了许多。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孩子做完试卷没事了,就在…  相似文献   

19.
说到作文,不仅是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的事情,更是老师们最难以攻克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曾经做了很多次尝试。其中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理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我列举过曹雪芹写作和修改《红楼梦》的例子,也曾以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例,更以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敲”二字为例。来说明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古人云:“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一点也不错。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谈一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  相似文献   

20.
1979年我在浙江图书馆搜集史料,见到求我山人遗墨《黑水党抗英纪闻》(以下简称《纪闻》)手抄本。首为清平山人写的《跋》,次为《纪闻》原文。从作者在《纪闻》中称清朝为“前清”,《跋》文作于庚寅年(1950)来看,该文为民国年间作品,作者求我山人是何许人,一直未能查到。仅知清平山人,本名潘荣桩。他虽为《纪闻》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