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作家李佩甫在《城的灯》中描述了刘汉香充满诗意的悲剧人生,即对爱情的诗意追寻、对苦难的诗意解读、对挫折的诗意抗争、对理想的诗意守望,从而折射出她一身诗意千寻瀑的个性魅力。在她身上,不仅带有传统的古典的爱情悲剧的意味,而且洋溢着鲜明而强烈的当代气息。其独特的形象意义还在于:她是照亮当代中国工农业之间由7中突对立走向互融共生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散文创作中浸润着浓厚的宗教思想;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富有人生哲理;文短语精,构思精巧,富有“诗意”,是“五四”时期现代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的代表,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的生成一方面是诗意的无意识和意识中生命运动形式活动的必然产物,特别是作家诗意的深层心理结构是内部言语活动产生的基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没有脱离第一信号系统的不成熟的语言,具有前语言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孙犁是解放区学中最擅长描写女性的艺术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同期作家塑造的女性相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以青年女性为主;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具有艺术形式的诗意美。这种特殊的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与作的家庭出身、个性气质、情感经历和审美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学  权千发 《科技信息》2012,(35):43-44
普里什文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作为生态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能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普里什文和孙犁作家虽说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两者对大自然的虔敬和诗意,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投资客     
罗飞 《特区科技》2012,(1):80-81
这期专栏扯点别的。去年我踏上南极次大陆的南乔治亚岛,岛上立着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的墓碑。他一生中曾三次前往南极探险,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却被队友称为“世间最伟大的领导者”。其实探险和创业一样,都有着不确定性,但如何面对失败,则能体现出一个领导者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8.
当代云南白族作家文学中的生态意识探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生态文学日渐丰产的今天,当代云南白族作家的创作,在形成独特的文学价值趋向的同时有着强烈的生态文化意识,在对白族文化的认同和生态现状的揭示批判中,表达着改变生态现状的强烈愿望和对诗意栖居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罗飞 《特区科技》2011,(12):80-81
这期专栏扯点别的。去年我踏上南极次大陆的南乔治亚岛,岛上立着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的墓碑。他一生中曾三次前往南极探险,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却被队友称为“世间最伟大的领导者”。其实探险和创业一样,都有着不确定性,但如何面对失败,则能体现出一个领导者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诗意的生存     
张愿贞 《科技信息》2010,(31):I0166-I0166,I0159
本文主要从生态文学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西方特别是美国自然文学家和生态作家们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述"诗意生存"思想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将它付诸实际行动的。通过研读这些作家的作品,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只有热爱自然,关注生态,身体力行参与环保,维护生态平衡,才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才能有人类的诗意生存。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的生成一方面是诗意的无意识和意识中生命运动形式活动的必然产物,特别是作家诗意的深层心理结构是内部言语活动产生的基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没有脱离第一信号系统的不成熟的语言,具有前语言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中,赵玫的散文以其女性特有的诗意与情调,显示出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本文从私人化写作与灵魂挣扎、情绪化的独语和诉说、散文创作的诗性追求等角度,对赵玫的散文作出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白薇,在艺术探索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奇崛突进的情节促发激烈的矛盾冲突,多重对比组合突现人物的极端化个性,诗意象征造成戏剧化艺术氛围,是白薇早期剧作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学中,许多作家常常以学为本体从宗教中汲取有益因素创造出理想化的艺术生命形式,这种生命形式,折射出人类心灵中最深广的旨趣和最宏远的追求,闪现着颇具超越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汪淏的小说里,差不多都有一个与作家本人经历极其相似或在性格上极其相近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人物的共同的性格全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极力想为社会做些事情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所遵循的精神是与现实完全不能相容的。汪淏小说中的所有矛盾冲突都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具有着共同身份的知识者和广大的市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关系而展开的。而且其中的对立主要在于他们各自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世界的互不相容。小说主人公们大都以精神上的追求高于一切,甚至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尚而不顾一切,不惜一切。汪淏理想的小说就是所谓诗意的小说,而他所追求的诗意的小说,又是以“语言”为根本要素,以“叙述”为根本技巧,以“故事性”为核心构成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6.
沈祖棻是20世纪具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作家。在她的诗人气质、女性气质、学者气质的多重影响下,其历史小说散发浓厚的诗意内蕴,展示诗性的生存状态,极具现代女性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她本人和作品呈现的这种丰富的个性内涵,既使得她的历史小说在现代历史小说之林占据了一席之地,又使得沈祖棻仅以5篇历史小说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历史小说作家。  相似文献   

17.
屠格涅夫六长篇的诗意美卢兆泉早在40年代初,在一篇描绘意大利南国迷人之夜的短篇小说《三次会见》中,屠格涅夫就以“无比优美的诗意”①,倾倒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高度评价屠格涅夫的长诗《巴拉莎》,认为它“蕴藏着”“馥郁、清新的诗意”,“显示了非凡的诗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身份焦虑”这种生命体验形式作为切入口来探究元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并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学作品来阐释他们对“诗意的栖居”的追求,进而指出他们的创作形成原因。这对深入了解元代思想、精神与文学的变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滇金丝猴     
一群最神秘的雪域精灵,拥有世间最美丽的天然红唇,长着一副最像人的面容,没有人不会为之心动。一串的偶然使我与滇金丝猴结下不解的情缘。但是它们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正挣扎在生死线上,对此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浩翰辽远的星空、神秘莫测的宇宙,自古以来就让人类为之神往。饱含诗意的作家把星空当做眼睛的食粮,富有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则把天文学视为广阔空间的和谐科学。事实上,自罗马帝国衰落以来,天文学可谓是古代学科中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分支,它也是联系现代学科与古代学科的最直接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