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将聚L-缬氨酸修饰石墨电极用于苯甲酰甲酸不对称还原,手性产物S(+)-苯羟乙酸的光学收率高达60.1%。本文主要用电化学测量方法,分别研究苯甲酰甲酸在石墨电极和聚L-缬氨酸修饰石黑电极上还原的电极过程及有关的动力学参数,由此提出该不对称还原反应的可能机理,为选择适宜的电解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手性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用于不对称合成,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是电化学不对称合成领域的前沿[1]。日本Abe等人首先使用聚L-缬氨酸修饰的石墨电极对潜手性的链烯、偕二卤代物进行不对称还原[2,3],对潜手性的硫醚进行不对称氧化[4],产物的光学收...  相似文献   

3.
邻氨基苯甲酸(o-ABA)在超声效应的诱导下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形成聚邻氨基苯甲酸(POABA)膜,其生成的碳纳米管与聚邻氨基苯甲酸的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电化学活性,可以通过电聚合的方法被修饰在石墨电极表面.该修饰电极对尿酸(UA)呈现出很好的分离、富集和电催化氧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分析特性优良的尿酸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尿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尿酸的浓度在7.0×10-8~1.0×10-5mol/L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0-8mol/L.该修饰电极可直接用于尿液中尿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聚邻氨基苯酚修饰电极测定间二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聚合方法制成聚邻氨基苯酚薄膜修饰石墨电极,发现其对间二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间二硝基苯的新技术.在pH 12.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间二硝基苯在-0.676 V处产生1个灵敏的还原峰,在5.00×10-7~6.00×10-5 m o l/L 范围内,间二硝基苯还原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 ipc(μA)=1.58×106 c (mol/L)+5.87(相关系数 r=0.999),检出限为5.00×10-8 m o l/L .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水中间二硝基苯的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加标回收率为105.9%~108.5%.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前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方法及其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手性炻唑硼烷类催化剂的应用,使用手性改型氢化铝锂的还原。手性修饰的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的应用,具有膦酰胺结构的手性催化剂的应用,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氢化不对称还原。不对称相转移催化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前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方法及其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手性恶唑硼烷类催化剂的应用,使用手性改型氢化铝锂的还原,手性修饰的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的应用,具有膦酰胺结构的手性催化剂的应用,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氢化不对称还原,不对称相转移催化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侧基对Cu(Ⅱ)-L-氨基酸配合物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L-缬氨酸和L-谷氨酸作为配体与Cu(Ⅱ)配位络合形成二-L-缬氨酸-水合铜(Ⅱ)(1)和聚-L-谷氨酸-水合铜(Ⅱ)(2)两个配合物。在配合物(1)的结构中,两个L-缬氨酸分子中的氨基氮原子和羧基氧原子以顺位方式与Cu(Ⅱ)形成螯合的五元环,形成的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构建成右螺旋链状和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在配合物中(2),L-谷氨酸分子以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Cu(Ⅱ)形成螯合五元环,并通过α-羧基氧原子的μ2-桥连形成一维右旋链状结构,通过ω-羧基氧原子的桥连形成三维结构的高聚物。讨论了氨基酸侧基的空间效应和配位能力对配合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Mb.SA膜修饰电极.包埋在SA膜中的Mb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得到一对对称的Mb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39V(vs SCE).式电势随PBS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0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并研究了Mb-SA膜修饰电极在PBS和乙醇混合溶液中催化还原H2O2和催化六氯乙烷脱氯,该修饰电极可用于H2O2和六氯乙烷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上修饰了一层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薄膜,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新型的基于电流响应的碘离子掺杂的聚吡略修饰电极;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此修饰电极对碘离子的响应是基于碘离子在PPy膜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掺杂平衡以及PPy膜中的碘离子在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制成的电流型电极对5.0×10-2~1.0×10-5mol/L的碘离子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测下限为6.0×10-6mol/L,具有线性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三乙胺存在下,用(R)-N-乙酸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与D,L-甲硫氨酸,D,L-缬氨酸,D,L-色氨酸反应,得到光学活性对映体过剩产物L-N-乙酰甲硫氨酸,L-N-乙酸缬氨酸,L-N-乙酰色氨酸.分离出光学活性对映体过剩产物D-甲硫氨酸、D-缬氨酸、D-色氨酸.并用半经验的量子化学PM3方法研究反应物、产物的电子结构及反应热焓.  相似文献   

11.
碘酸氧化再生高碘酸的电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以高碘酸为媒质间接电合成双醛淀粉过程生成的碘酸电极氧化再生高碘酸的电流效率与电极材料、电解条件等的关系,从而为其媒质再生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饱和草酸溶液中运用双阶跃计时库仑技术研究草酸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吸附过程,以此探讨电极失活问题。研究发现在新鲜铅电极表面表现为产物乙醛酸(R)的吸附,但随着恒电流电解的进行电极表面逐渐地表现为反应物(O)的吸附。反应物的直接吸附不利于电荷转移,电极表面呈现钝化现象,电解电流效率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3.
碱性燃料电池型反应器中过氧化氢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片状Nafion膜作为固体电解质, Teflon乳液作为粘结剂,制备了分别以石墨和钯黑为活性材料的气体扩散电极,探讨了氧气进行电催化还原反应制备过氧化氢的过程,并分析了不同的电极组成、氧气压力以及电解电压对电解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较佳的电解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镍电解阳极液直接进行电解净化除铜处理过程。镍电解阳极液中的CU2+离子优先于Ni2+离子在镍电极和铜电极上放电还原,其电极过程具有溶液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在阴极电位不低于-0.500V(vs.SCE.)和溶液搅拌条件下,采用多孔镍作阴极在常温下就能使镍电解阳极液的CU2+离子浓度降至0.002g/L以下,达到深度净化除铜要求。加强溶液搅拌和增大电极面积有利于加快电解净化除铜速度,电解净化除钢产物为99%以上的金属铜粉。  相似文献   

15.
石墨、铝电极低压脉冲电解含油废水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铝、石墨电极-低压脉冲电解含油废水影响因素:时间、电压、频率、占空比、电解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电极和铝电极电解效果与支持电解质Na2SO4用量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当Na2SO4用量小于0.7%时,石墨电极的油去除率高于铝电极;大于0.7%时,铝电极的油去除率高于石墨电极.在支持电解质Na2SO4用量较高的条件下,石墨电极油去除率受电压、占空比、频率因素影响较大,随频率增加而增加,随电压、占空比增加油去除率先增加而后下降;当电压大于6 V,频率高于500 Hz,占空比大于30%时,改变参数对铝电极的油去除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钠溶液电解中的氯电极为例 ,论述了氯电极的标准电位 φ 怎样随温度变化 ,参比电极和标准氢电极电位又是怎样变化 ,从而引出“等温温度系数”和“温差温度系数”两个基本概念 ,并导出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用3-巯基丙酸(MPA)包覆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在金电极上进行自组装,制备了CdTe QDs修饰金电极(CdTe QDs/Au E)。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此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以[Fe(CN)6]3-/4-为探针,考察了CdTe QDs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而且研究了多巴胺(DA)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DA在此修饰电极上可被电催化氧化。差分脉冲伏安(DPV)氧化峰电流与DA浓度在1.00×10-9~6.4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0×10-10mol/L.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以Pb-Zn合金为阴极材料,在隔膜槽中电化学还原D+-葡萄糖制备山梨糖醇的主要工艺条件.测定了阴极材料、电流密度、溶液pH值、浴温度及添加剂等对电解还原电流效率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工业电解条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下煅烧Cu片得到CO2前驱体,再由Cu2O前驱体电化学还原得到铜电极(Oxide reduced copper, OR-Cu).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气质联用仪(GC-MS)等表征手段探讨了材料对CO2的电化学催化性能以及对电合成DMC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R-Cu电极的晶界以及Cu2O初始厚度是影响材料电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700 ℃下煅烧2 h的Cu2O前驱体,再经电化学还原所得到的电极具有明显的晶界及合适的Cu2O初始厚度,具有最高的电催化活性,以其作为电极合成DMC的产率在室温下可达到87%.  相似文献   

20.
在pH=7.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采用电沉积技术将咖啡酸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层稳定的薄膜,该修饰电极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其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和pH值有关,当pH值达到7.7时,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最大,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4.0×10-5~2.0×10-2mol/L范围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5mol/L,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应用于抗坏血酸药片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