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构建了适合评价欠发达地区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的4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体系;并采取数学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欠发达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指出欠发达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高效、合理地量化评价智慧旅游城市竞争力,构建出由设施基础、经济基础、科技基础、环境基础等4个一级指标及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城市互联网用户数等1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由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赋权的智慧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江苏省13座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实证案例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全面、客观地量化评价城市智慧旅游竞争力,影响城市智慧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基础,加大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投入,增强城市经济力量是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6年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保障和生态质量4个维度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情况,并借助ArcGis 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2010—2016年,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正相关向较强的集聚倾向演变,且2016年集聚倾向最为明显; 3)甘肃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发展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文明水平大体上呈现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的分异特征; 4)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离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河西走廊地区整体协调性较好,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协调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生态文明建设分区治理; 2)加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协调性建设,借助政策支持、城市合作等提高区域协调性水平; 3)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的提升有赖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则是城市区域价值空间可持续提升的动力,所以城市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参考已研究得出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指标的构建原则,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湖南省郴州市城市创新能力,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该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甘肃省2010~2019年的数据为基本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经济支持因子、旅游接待因子、交通影响因子、人力资源因子、目的地吸引力因子、信息服务因子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对甘肃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大于0.5,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级指标中与甘肃省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排序为信息服务因子目的地吸引力因子人力资源因子经济支持因子旅游接待因子交通影响因子,其中关联强度最大的是信息服务因子,最小的是交通影响因子;二级指标中与甘肃省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最大的是国内旅游人数,最小的是民航客运量.根据关联强度大小并结合当地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完善旅游信息化水平,增强甘肃省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人均消费水平,重视人才资源培养等促进甘肃省旅游业良好运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评价指标、建设实践等方面对国内外近30年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对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解,现有文献一般从技术层面、城市发展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维度来展开分析。智慧城市评价是学术界持续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主要从作用主体、治理过程、建设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的构建。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方面,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从智慧城市的构成、建设途径、应用领域这三个维度来展开。未来应围绕内涵界定、实证研究、建设路径、支撑技术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指出单一城镇化评价方法不足之处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的复合指标体系的优化,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26个基础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甘肃省14个市级城市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得出甘肃省各个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排名的空间差异特征,最后就各类城市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金凤  朱晓萍  于玉 《河南科学》2020,38(8):1331-1337
根据《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树对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5级评价等级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评价"一般"的隶属度最高.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追溯分析,发现制约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是数据的共建共享难题、条块分割问题以及公众参与度不够等,由此提出建立大数据资源生态圈、"市-区-部门"联动机制及以民生为导向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框架体系等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能量、能势和能流的概念,分析城市特色资源转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以此作为制定城市特色指标体系的导向,建构了一个由8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城市特色的评价准则和指标特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最后,以宁波市作为案例,得出港口是宁波市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了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研究中选取了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32个单项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各指标相关系数确定指标权重,依据S型隶属度曲线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进行综合评价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状况.结果显示,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状况在1990—2007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中部省份安徽省为例,选取地区经济、城乡统筹、地区电商基础、农村电商基础、农村经济等5个一级指标,人均GDP总值、GDP增长率等14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16个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竞争力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16个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异.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从农村电商环境基础、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潜力和农村物流基础等4个方面分析不同城市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竞争力差异的来源,并将16个城市按梯度分为4类,针对各类城市提出农村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下,民族地区在城市建设上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等现代技术,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青海省玉树市在经历地震之后,抓住机遇,成为西北民族地区较早一批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口号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克服原有的发展窘境和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转变经济模式、强化配套设施、提升市民素质、发挥区域优势上下功夫,从而实现用科技为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全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结果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14个社会经济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3层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282个城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空间化并进行地域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土地集约利用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粗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度集约的城市主要是中等城市,而省会城市多集中在中度集约与一般集约等别上.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合理性验证,与已有结果的总体趋势一致,其合理率达到71.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体育城市评价指标及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运用特尔菲法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特点的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8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现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北京距离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进一步分析北京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加快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北京体育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及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理论支撑,为国内其他城市建设体育中心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雪亮工程"建设为背景,结合当前甘肃省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及兰州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下加速智慧城市发展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旨在加快兰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兰州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与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土地利用受到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的问题,选取了西部地区84个地级以上城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重点分析了与各主成分有较大相关性的指标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剖析了其对西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西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实际,按照投入产出逻辑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层由创新投入、创新产出2个一级指标组成,状态层由8个二级指标组成,指标层由24个三级指标组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智慧乡镇的概念与发展解析1.智慧乡镇的建设背景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不少地区和城市已经把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到了发展战略层面,并开始统一规划建设。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智慧化"一词仿佛还是非常遥远,城市率先完成"智慧化"后必然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造成城乡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1):646-654
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的"五化"协调发展背景下,智慧宜居型都市区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推进城市空间节约利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五化"协调背景下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智慧宜居都市区的建设目标,对郑州都市区"智慧宜居"、"智慧康居"、"智慧乐居"、"智慧安居"以及"智慧逸居"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估;再次,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郑汴都市区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实现路径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智慧宜居郑汴都市区的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宜居城市评价指标问题,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统计法筛选出主要指标(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利用熵值法建立了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然后以8个城市为例,计算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以及每个二级指标的熵值,从而给出8个城市综合得分排名。最后,得出生态环境和文化教育这两个指标的变化会对宜居城市排名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