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迅猛发展。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90后"大学生已成为微博用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微博已经不断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并随之呈现出反应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的"微博文化"。本文从大学生需求角度,分析"90后"大学生在微博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自媒体时代青年"微博文化"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手机发展的背景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当代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的特征和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手机依赖情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来考虑,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困恼的方法,来解决现今大学生的依赖状况,进而达到本次研究内容的目的,得到的结论是想要让大学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就需要学校和学生一起行动起来,共同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手机媒介使用需求与满足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可知,大学生的手机媒介使用需求以社会整合和信息资讯为主,教育学习与自我表达需求有待提高;手机媒介使用满足度较高,依赖程度适中,社会整合、信息资讯、娱乐休闲的使用需求与媒介依赖共同对手机媒介的使用满足产生显著影响;手机媒介依赖强度越大,使用动机与满意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通过手机媒介进行教育学习的需求也会越高,但手机使用时间与学习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手机媒介依赖区别于传统媒介依赖,呈现出实用性依赖特点,过度依赖容易导致个体异化,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是避免过度依赖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性别变量在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维度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881,P<0.05;F=7.546,P<0.01),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总分及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2.941,P<0.05;F=3.082,P<0.05);(2)UCLA得分与手机依赖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63,0.206,0.311,0.242,0.195;均P<0.05);(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F=7.791,P<0.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12,(8):16-19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不断涌现,也让人们不知不觉对它们产生了依赖心理,更有甚者,电子产品已然成为了生活的操控者。这些被操控的群体中,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比例越发凸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技术的快速革新,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人群之中,手机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隐患。过度沉迷于手机如同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症的产生,伴随着各种生理心理状态的出现,其中抑郁尤其值得关注。通过手机依赖量表与贝克的抑郁自评量表对135名1~4年级的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3(P0.05),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与大学生抑郁倾向相关,大学生手机依赖失控性越大可能产生抑郁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在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个体心理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语境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通过手机终端成为典型媒介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与生活习惯。作为课堂主体的大学生交往路径依赖更迭使得高校思政课堂遭遇传统建构模式失序。思政课堂秩序重构逻辑起点在于对已有主体间性课堂建构研究与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基础上,探寻思政课堂失序的突破路径。探究并正视课堂主体对自媒体过度依赖的原因,通过建构主体间性课堂互动逻辑以戒除或减少对自媒体过度依赖是该课堂建构的目标所在。本文借鉴以往对自媒体与思政课堂关联诸多研究,探讨多中心的主体间性课堂互动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手机依赖行为会有哪些特点与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与EPQ问卷中的E(内外向)量表,定额选取宁夏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2.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不存在年级差异;3.内外向因素不是决定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决定性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对江苏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在情绪稳定性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情绪稳定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从众心理很明显,过分对时尚个性的追求,选择进行情感的转移与延续以及对手机逐渐形成的依赖心理。文章通过调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大学生个人使用手机等方面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实施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情况,采用MATLAB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深入研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分析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因素,探究手机依赖给大学生本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为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手机提供一手数据。  相似文献   

14.
戴夏蓉 《科技信息》2008,(4):267-269
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其影响后果不是即时的,后果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共振后才逐渐显现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个人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研究个人心理因素,分析研究学生个人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因,做到扬长避短,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笔者在本文中探讨分析了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五种心理因素,主要有畏惧心理,厌倦心理,懒散心理,依赖心理和刻板心理,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地加以探析,提出各种相应的措施,帮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克服这些。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顺利地前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高校学生手机依赖程度和体育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体育认知和体育行为问卷、手机依赖问卷对高校6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1)大学生的体育认知行为普遍得分较低,表现为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较低,大多数喜欢在晚餐后到睡前锻炼,整体体育活动等级较低,处于小运动量水平。其中体育活动水平女生明显低于男生,文科生明显低于理科生和艺体生,生源地是县城的学生活动量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大二年级的学生活动量最高、大四年级的学生活动量最低。(2)大学生普遍具有中等以上手机依赖行为,但无明显的性别、专业、生源地的差异性。其中大二的手机依赖程度最高,大一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最低。(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和手机依赖等级存在一定相关性,从小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明显下降,但大运动量的手机依赖程度反而有所回升。[结论]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尤其以每周3~5次、持续30~59 min的中等强度运动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及沟通能力,以降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增强其沟通能力。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在沟通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高手机依赖者在沟通技能、沟通认识、沟通倾向方面均低于低手机依赖倾向的人。因此要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提高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8年9月开始,"90后"已正式步入大学校园,并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关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90后"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在比较"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惠卿 《科技资讯》2011,(9):189-189,191
大学英语教学也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但没有实质改变"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对受教育者——大学生的研究明显薄弱。如今,在校大学生已经进入90后的时代,笔者试图从90后大学生视角反思大学英语教育,转变传统观念,改进考核方式方法;营造师生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90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实际情况出发,应材施教等,为寻求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MPR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8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⑴手机依赖问卷包括事实行为、行为倾向、认知、情绪和意志五个维度。⑵是否为学生干部和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在手机依赖上差异显著。⑶被试在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神经质上与常模持平,在掩饰性上低于常模;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在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使用手机时间在内外向上差异极其显著。⑷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⑸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有回归效应。这说明不同身份(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与不同手机使用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手机使用时间)被试有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自尊、疏离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2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发现:共41人具有明显的手机依赖倾向,占总人数的14.43%,大一年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年级;疏离感与自尊、手机依赖均存在显著相关,自尊与手机依赖之间相关不显著;疏离感及其各子维度的得分能够显著预测手机依赖的程度.结果说明,自尊不影响手机依赖,而疏离感能够较好地预测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