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电视上、报刊里对冬末至夏初间,经常出现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的报道和讨论多起来了,尤其是那些关于沙尘暴的真实画面和形象描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使我想起了多年来关于半句唐诗的文字争议。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所载王之涣的《凉州词》。多年来,这首七言绝句的前四个字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版本。现在流行的版本多为“黄河远上”,也有的是“黄河直上”,而且许多版本从不提及还有“黄沙直上”一说。那么到底是“黄…  相似文献   

2.
对《论语译注》中的三个句子“斯害也已”、“末之也已”、“其终也已”的解释与杨伯峻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对《论语》和《左传》中所有“也已”句分析后认为在《论语》时代,“也已”已经结合为一个语气词,它们不应拆开解释;其二,“已”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也”与“已”的结合处在动词“已”逐渐虚化的过程中;第三,“也”置于主语后表提顿只限于特定的句子,而论语中这三句都不符合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3.
小易 《科技智囊》2007,(11):81-81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这句话是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继续对《易》的理解阐述,字面上不难理解。《易经》既广且大,涵盖的内容无边无际。在《易经》里面,说到“远”的概念就是无边无际,句中的“御”就是边际的意思,不御就是没有边际,那是真正的远;  相似文献   

4.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 ,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 ,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 ,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 ,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 ,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 ,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5.
黄河在汉代以前称“河”,那时人们普遍用“川”来泛指一般的河流。《尚书·禹贡》里“导河积石”的“河”和《史记·高祖本纪》里“泱河之限”的“河”都是指黄河而言的。所以,汉以前古书只书“河出昆仑”。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圃所著《汉书》:“使黄河为带,泰山为厉。”但是黄河一词在当时尚未广泛采用,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使用黄河名称并简称为“黄”。  相似文献   

6.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诗文当句对》条,曾举杜甫《白帝》诗“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和李商隐《当句有对》诗“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的例子。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诗病》二续有所论:“古人句法,有不宜袭用者。白香山‘东涧  相似文献   

7.
由朱士光、吴宏岐二位教授主编的《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不仅是我国学界全面推进黄河文化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参与重大项目所取得的一部成功之作。《黄河文化丛书》包括黄河史、黄河人、服饰、民食、住行、民俗、文苑、艺术、宗教、名胜等 1 0卷 ,《住行卷》是其中之一。分上、下两篇 ,上篇六章主论“住”,下篇五章主论“行”。在材料处理上 ,作者在占有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野外考察 ,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且能相互印证 ,不尚空谈。在结…  相似文献   

8.
根治黄河是举世关注的难题 ,自《科技导报》1995年第1期发表了尹久的《治理黄河的战略设想———分流工程》一文后 ,近年又进一步发表了冯宏的《借渭通黄 ,节水治淤》、李安民的《引黄入渭分流工程》、张泉的《“借渭通黄” ,造福于民》等文章 ,使分流治理黄河的战略日趋成熟、分流的利弊日趋明确。由于分流治黄利用了黄河的自然规律 ,其节水治淤、供水防断流、分流防凌和防洪的巨大综合效益 ,是南水北调工程无法替代的 ;是继小浪底工程后 ,下一步黄河开发治理的首选项目。但也将使龙羊峡为首的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水电富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10.
王之涣(六八八——七四二),字季凌,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官文郡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和高适、王昌龄齐名,可惜其作品“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毛”,《全唐诗》仅存六首。他的诗善于“歌从军,吟出塞”,《凉州词》就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  相似文献   

11.
比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楚辞》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了比兴,这对于诗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引入了新的表现题材并加以扩大,其次发展到兴寄,进而发展到物我融一的艺术意境。可见,比兴不仅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还应该说是整个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在诗歌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下”的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上"相比,"下"的研究始终处于不充分的状态,而作为核心词汇,对"下"的研究应该具有不亚于"上"的意义。"下"的基本意义是位置在下的,是名词,由此引申出了多种意义和用法,从空间领域投射到质量、等级、时间等多个领域,在用法上也引申出形容词、动词等多种用法。而引申的途径和手段主要是隐喻和转喻,也包括语境吸收、语义融合等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3.
海子诗歌意象丰富,意蕴深厚,极具艺术张力,例如“秋”意象。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海子抒情诗中“秋”意象。首先,“秋”象征丰收而荒凉的人世;其次,论述“秋”的感伤;最后,“秋”是幻象丛生的国度。  相似文献   

14.
张问陶论诗主张抒真情,写真意,发心声,反摹仿依傍,崇尚空灵。空灵,是张问陶诗歌的一个主要特色,他认为“诗到空灵艺始成”,即诗歌创作只有达到“空灵”才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而诗歌创作要实现“空灵”,则要求诗人必须摒弃“名心”,采用多样性艺术手法,运用“清新、淡雅、朴素、自然的诗语,在灵感中自然凝结为意境“空灵”的性灵诗。  相似文献   

15.
杨祥海 《科技信息》2009,(21):188-189
Poetry reading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ly discovering process. Robert Frost is the most popular 20th century American poet. His poetry has a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 poem"Mending Wall", this article tries to interpret Robert Frost's phonology Metrical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in his poetry.  相似文献   

16.
周微微 《科技信息》2009,(25):I0179-I0182
本论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位概念和Danes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研究英文诗歌中的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以期得出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在组织诗歌结构框架和表达诗作者意图方面的贡献。通过分析,本文初步发现不同的诗歌在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上有不同特点。主位的正确选择还有增强歌词艺术美感的效果。根据不同体裁歌词和增强艺术美感的需要,诗作者在诗句的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上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殷夫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是一首包含着多种情感,而尤以阶级情感为明显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心灵的话语,创造了一位真实动人的17岁革命青年艺术形象。诗人的理想、信念在诗中得到形象表现。《在死神未到之前》使诗人的红色鼓动诗长于政治抒情的特点初见端倪,为后期的革命诗歌创作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18.
翻译单位的研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诗歌作为文学形式中特殊的一种,必然有着自己的翻译单位。诗歌翻译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翻译,对其的翻译必然会涉及到翻译诗歌背后的文化,同时,由于源文本中诗歌的形式是不可再现的,因此,诗歌的翻译不可能在词、词组或句子上一一对应,其翻译单位必然是在语篇的位次之上的,即意境。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词人文廷式对苏辛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理论上倡导革新意识,树立“不尚苟同”的词学理念,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苏辛的“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创作观,充分发挥词的抒情功能:其二,文廷式的个性胆识、精神内核和气度胸襟与苏辛相近,故有苏辛式的豪放选择,精神上直承苏辛,创作技法上踵武苏辛,但文廷式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与苏辛有所不同,因而对苏辛的接受具有承与变的双重特征,在词作中显现出有别于苏辛的独到词境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韩愈诗歌具有狠重险硬、雄浑奇崛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语言使用上去熟就新,题材选择上出新出怪,意象营造上以丑为美,意境营造上雄浑奇崛,文势驾驭上跌宕起伏.艺术手法上出人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