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中国古代戏曲独具特色的"大团圆"结局,与作品的悲剧性之间具何种关系,其对作品的悲剧性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是悬而未决,并需要深入辨析探讨的。文章对此问题的浅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大团圆"背后的悲剧性;二是"大团圆"背后的反悲剧性。认为符合艺术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增强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性,而不顾现实和艺术的客观事实和逻辑的大团圆结局,会损害带有悲剧内容作品的悲剧内涵,甚至完全毁掉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其木格 《科技资讯》2012,(14):242-243
所谓的"二度创作"就是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对一首声乐作品而言,词曲作家仅仅完成了铺面的艺术表现,要把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用声音和情感准确,传神表现出来,则要依靠表演者的"二度创作"。音乐欣赏者对作品及词曲作家创作意图的理解,正是通过表演者的创造性表演来完成的。因此表演者"二度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做好"二度创作",首先要了解作品,把握内容;其次,要把握作品的风格;最后,提高修养,增长所需知识,实事求是,一切从演唱者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索尔仁尼琴是细节描写大师,他的成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吃"的细节描写最为惊心动魄,堪称全书的"文眼"。着重考察了作品中"吃"的各种细节描写手法,并分析"吃"的细节描写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周而复,敏锐的历史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促使他从"历史真实"的文学本质论出发,形成了以"主题发展论"为标准的作品内容观,以"典型规律论"为特点的作品创作观,以"语言唯一论"为追求的作品本体论,从而在文学的本质与创作规律、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多方面形成了以"真实"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5.
江丽萍 《科技信息》2010,(24):278-278
编导是舞蹈的核心,决定一部作品的成败与否。而舞蹈创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舞蹈编导创作的作品能否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提高,这主要看它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新意"或在表达"形式"上是否有突破。  相似文献   

6.
叶朝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74-177
鲁迅受其秉性特质、文学态度、生命哲学等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克制"叙事风格.这一叙事风格在其作品中有多种表现手法,例如使用长标点、短句、冷色调词汇、转折词、反语等等."克制"的叙事风格对其作品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克制"叙事造就了鲁迅独特的"含泪的笑"的语言艺术,形成了作品中"难以言说的情感",塑造了独特典型的人物形象,带来了独特诗意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唐立影 《科技信息》2010,(18):260-260
"抗衡"的情感模式是众多情感模式中的一种,在《名侦探柯南》中对"抗衡"这种情感模式有多方面巧妙的运用,为这部动漫作品增加了戏剧性、戏剧效果与人性的深度,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为这部作品增加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空白"在中国古代的很多作品中都含蓄地传达着作品的思想,西方接受美学中伊瑟尔最早提出了"空白点"一词,实际上是指"空白"给文学作品带来的含蓄美。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将作品比作镜子,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现实社会,而作者则是灯,作者的创作、作者的灵魂将灯点亮,没有灯,镜子便不能反映。陈英雄通过写实般的镜头记录、质朴的台词处理、简单的情节架构、卑微的人物设置等质朴的"空白"表现之灯,含蓄地用《三轮车夫》这面"作品之镜"反映了越南生活的贫苦、黑暗等,完成了影片的"后殖民主义批判"。这面"空白"之灯同时为观众留下了足够的二度创造空间,读者的思想与影片充分交融,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三轮车夫》这面明镜便将该片的意旨反映到了观众的思想深处。  相似文献   

9.
演绎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客体。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其著作权的归属以及行使规则规定较为简单,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大量关于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纠纷,尤其是涉及在其他作品基础上制作的电影作品时,情况更为复杂。2011年7月,国家版权局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著作权法》修订稿中,立法者引进了"演绎作品"这一法律术语,并细化了演绎作品著作权行使的一般规则,明确利用已有作品制作的视听作品是演绎作品,并规定其特殊的行使规则。相关修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石川达三是日本"社会派"的代表,他关注社会民生,大胆针砭时弊,写出了很多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的作品。参与过战争的石川达三创作过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正因为这部作品使他被我国某些人视为"反战人士"。细究他在战争中的表现及战后的谈话,事实并非如此。他就是一位深受日本传统理念影响、拥有"狭隘爱国思想"并由此关注社会民生的日本作家。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摄影作品的四要素即摄影作品中突出鲜明的主题;摄影作品中蕴含着"灵魂般"的光;摄影作品中凸显着规律性的构图和奇特的构图;摄影作品中景别的表达和摄影角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沈文裕被称为音乐神童,2010年6月1日,他为新疆首府的听众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通过聆听沈文裕对这些精典作品的精彩演奏,让听众重新解读这些作品,并能使人思考"音乐天才"究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李小东  韦荣霜 《科技信息》2010,(30):I0168-I016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她一生的创作成就以散文最为显著。"爱"和"美"的基调是渗透于她作品中的灵魂和文学精神。本文就其"爱"的真情和"美"的笔触所讴歌的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略作探析,以感受其散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三言"中,婚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和影响最大。这类作品常把"情"、"欲"放在"礼"、"理"之上,要求"理顺人情",打破门户之见,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歌颂幸福爱情,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和维护女性尊严,否定传统的贞节观念,体现了进步的婚恋观和一定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严明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19-120
法国著名绘画大师巴尔蒂斯的油画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被誉为是"当代的古典"的艺术图式,他的油画作品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与艺术的本质。他从诸多现代艺术中获取表现元素,并试图通过对作品中的室内器物、人物的塑造、绘画形式语言和技法的表述等,着力刻划一种画面背后"内在的真实"性,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与陌生化。正如卡普罗所说的,艺术不再是一种题材与内容,或风格与形式,也不是媒材与技术,而是思想表达的样式。当今,我们进一步研究巴尔蒂斯的艺术,仍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肖邦的24首前奏曲(Op.28),在"西方音乐之父"——J.S巴赫"旧约圣经"中前奏曲的有益借鉴下,成为前奏曲这一创作体裁的典范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而C大调前奏曲(Op.28,No.1)作为整部作品的"开场白",起着引领全局的重要作用。研究和发掘其在演奏和教学中的价值,从另外的视野窥探这首作品所散发的永恒艺术魅力,是对其进行"渡创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周玉亮 《科技信息》2010,(30):177-17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通过分析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爱是旅程"、"爱是植物"、"朱丽叶是太阳"的爱情隐喻模式,从认知角度来论证隐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赵新来  经松 《科技资讯》2013,(33):233-233
在"设计时代"的今天,视觉设计的作品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视觉设计的作品在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担当。在视觉设计作品中,如何来打造和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个时代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让视觉作品成为建构文化艺术的"中华美""中国梦"的有力支撑,本文结合自身的设计经历做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