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DP修饰Ag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微乳液中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DDP修饰的Ag纳米微粒,TEM形貌分析表明所合成的微粒粒径约十几纳米,且分布均匀,由结构、红外、元素分析和热分析证实了DDP通过化学作用包覆于Ag纳米核表面,有机修饰层的存在使得Ag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以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为表面修饰剂,钼酸钠、硫化钠、稀硫酸、盐酸羟胺为原料,合成了PyDDP修饰的MoS2纳米微粒。优化了还原过程、硫代过程和酸析出过程的工艺参数;采用IR,TG-DTA,XRD等分析方法,对表面修饰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表面修饰纳米二硫化钼微粒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粒是一种表面为有机物修饰、存在无机核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粒。通过四球试验,研究了所制备微粒的摩擦学性能,并利用SEM,EDXA等方法对钢球表面的形貌、钢球表面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所制备微粒对材料的摩擦学改善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稀土氟化物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氧基二硫代磷酸(DDP-18)的最佳合成条件:以C18醇及P2S5为原料,在起始温度90℃,反应温度120℃,P2S5用量超出理论用量的10%,反应时间6h时,可以制备出硫磷酸含量接近80%的表面修饰剂二烷氧基二硫代磷酸的固体粉末.采用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在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双十八烷氧基二硫代磷酸吡啶盐(PyDDP-18)表面修饰的LaF3纳米微粒,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其结构;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通过四球抗磨实验测试了其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表面修饰稀土氟化物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以其作为添加剂调制出的润滑油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水-醇混合介质中采用阳离子共沉淀表面修饰法,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CeF3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CeF3纳米微粒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表面修饰CeF3纳米微粒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显示出良好的减摩、抗磨和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液体金属具有很高的内聚能,要使合金液滴纳米化和在有机介质中高度分散,则必须使合金液滴表面钝化或对液滴表面进行修饰,本技术采用外力作用在有机溶剂中直接分散熔融的合金来制备油溶性合金纳米微粒,将大大降低金属和合金纳米材料生产成本,提高金属和合金纳米材料制品的生产量。将低熔点合金纳米微粒用作润滑油脂自修复和高效多功能抗磨添加剂。该技术采用外力作用在有机溶剂中直接分散熔融的合金来制备油溶性合金纳米微粒。由于液体金属具有很高的内聚能,要使合金液滴纳米化和在有机介质中高度分散,则必须使合金液滴表面钝化或对液滴…  相似文献   

6.
表面修饰MoS2纳米微粒的XP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MoS2纳米微粒的结构及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不同合成条件和不同反应物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和元素存在的化学状态有较大的影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修饰于MoS2纳米微粒的表面所形成的表面修饰层,有效地阻止了MoS2纳米核的氧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铝基体上沉积的由二烷基二硫化磷酸修饰的MoS2纳米微粒(MoS2-DDP)LB膜的摩擦这性能,并且利用红外普微镜分析了膜在摩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LB膜可显著降低铝的摩擦系数;加和MoS2纳米微粒虽使其摩擦系数稍有增加,但耐磨性能却可提高近20倍;MoS2-DDPLB膜在摩擦过程中极易向对偶转移,同时在摩擦力作用下膜下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或变化。  相似文献   

8.
表面修饰纳米粒子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硬脂酸修饰的MoS2、TiO2纳米粒子,并用作油品添加剂.通过表面修饰的方法不但解决了油溶性问题,而且由于修饰层控制了粒子的长大和团聚.在四球机上研究其摩擦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基团修饰的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能力,并根据摩擦表面光电子能谱分析提出润滑机理假设.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ZnS∶Cu纳米微粒,合成中首次用中性硫代乙酰胺分子对纳米微粒表面进行修饰。所制ZnS∶Cu纳米微粒在紫光灯的照射下,呈现绿色发光现象;在332 nm的紫外光激发下,ZnS∶Cu纳米微粒产生位于516 nm的发射峰;相对于体相材料在462nm的发射峰红移了54 nm;另外,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位于290 nm的吸收峰,相对于体相材料蓝移了50.6 nm.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ZnS∶Cu纳米微粒,合成中首次用中性硫代乙酰胺分子对纳米微粒表面进行修饰.所制ZnS∶Cu纳米微粒在紫光灯的照射下,呈现绿色发光现象;在 332 nm的紫外光激发下,ZnS∶Cu纳米微粒产生位于516 nm的发射峰;相对于体相材料在462 nm的发射峰红移了54 nm;另外,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位于290 nm的吸收峰,相对于体相材料蓝移了50.6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