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通至上海的一条重要航道。全长125公里。今日的河道形成两端狭中段宽的特殊形态,乃是长期自然演变及人为治理的结果。在唐末以前,它源出吴江县以南的太湖口,下游在令上海市区的原虬江道入海,当时河口宽达10公里。北宋时期由于吴江修筑了长桥,阻拦了太湖下泄的水量,下游由于潮汐倒灌,日益淤浅,以后曾不断进行治理。当时河口已到达南跄浦口,此口在南宋初期淤没。南末中期由于修建了里护塘,阻断了东江下游出口,迫使浙江北部平原的水流均汇入黄浦,使黄浦日益增大,但它仍为吴淞江的支流。明清时期,吴淞江上源太湖口逐渐浅狭,遂以瓜泾口为正源。明代中叶下游引入今道,成为黄浦江的支流。清代初期下游曾修建老闸及新闸,中期又开凿黄渡越河,遂形成今日的全部河道。  相似文献   

2.
河道汇流口水力特性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河道水流增量法(IFIM)研究了交汇河口汇流比、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及汇流口下游宽深比这3个主要水力控制因素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汇河口,水力条件的变化对鲤科鱼类及平鳍鳅科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影响不大;随着汇流比增大,加权可用面积(WUA)逐渐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弗劳德数增大,WUA迅速减小;随着汇流口下游宽深比增大,WUA逐渐增大,且增幅很小、WIM可以给出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与各水力控制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河流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闸北风情     
《华东科技》2004,(7):78-79
闸北一词,源于苏州河(吴淞江)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十四年今福建路桥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十三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今新闸路桥附近)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一、太湖流域的自然特点太湖流域是长江水系最下游的一个支流区,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西部为山丘,北、东、南三边为长江、东海和杭州湾。流域内5/6的面积是平原,湖泊棋布、河道成网,是最典型的网状河流区。流域内水面积达6174平方公里,其中湖泊55个,面积3159平方公里;河道总长度约1.2万公里,面积3015平方公里,河网密度达3~4公里/平方公里。湖泊中以太湖为最大,水面积2338平方公里。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大中型湖泊,还有滆湖、阳澄湖、洮湖和淀山湖。主要河流有:发源于天国山的苕溪、发源于芧山的南溪、河网的主要汇水河道黄浦江,以及连接长江和太湖的江南运河。江南运河长312公里。  相似文献   

5.
试论治理黄河下游的新途径——引海水冲刷河口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河自花园口至河口常称为下游,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大改道。每次改道后,由于黄河流域来沙多,随着堤防的建成和泛滥受到限制,大量泥沙在堤间堆积,使河道比降增大,最终形成地上河或悬河。又由于河道尾闾注入的黄海或渤海都是弱潮海域,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落淤,使河口不断延伸,引起溯源淤积,导致河床淤高,从而形成今日不断抬升的悬河。如果河口不外延,则流域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最终将形成平衡纵剖面而不再淤积抬升。据张仁和谢树楠的研究[1],从30年代到70年代,黄河下游的纵剖面即已接近平衡。因此,今天黄河不断抬升的主因应是口门的外延。…  相似文献   

6.
 黄河自花园口至河口常称为下游, 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大改道。每次改道后, 由于黄河流域来沙多, 随着堤防的建成和泛滥受到限制, 大量泥沙在堤间堆积, 使河道比降增大, 最终形成地上河或悬河。又由于河道尾闾注入的黄海或渤海都是弱潮海域, 大量泥沙在口门附近落淤, 使河口不断延伸, 引起溯源淤积, 导致河床淤高, 从而形成今日不断抬升的悬河。如果河口不外延, 则流域来沙大量在下游淤积, 最终将形成平衡纵剖面而不再淤积抬升。据张仁和谢树楠的研究[1], 从30年代到70年代, 黄河下游的纵剖面即已接近平衡。因此, 今天黄河不断抬升的主因应是口门的外延。  相似文献   

7.
针对宽浅河道水流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层积分降维数值解法的三维浅水紊流数值模型。通过对弯道水流的验证计算,其计算成果和试验值能较好地吻合。笔者等建立的数学摸型特别适合用来解决宽浅河道及河口水流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太湖的形成与演变问题。认为太湖平原在全新世基本上是陆相环境;中全新世温暖期,由于海面回升,河口淤塞,河流中、下游洼地积水而逐渐形成太湖;太湖形成之后,面积逐渐扩大,且由于湖流和波浪的侵蚀,而使太湖西、南及东南岸呈圆弧形。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取心井及密井网资料,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单砂体进行表征并明确其内部结构样式,建立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表明:缓坡、距物源较远是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必要条件,沉积粒度较细、沉积构造规模及单一河道砂体厚度较小是其较明显的沉积特征;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呈交织近连片型和交织条带型两种组合样式,其中交织近连片分流河道由主干分流河道不断分叉合并而成,分流河道演化主要有3种模式,经历3个阶段,早期典型分流河道孤立分布,中期河道以决口演化模式为主成交织状分布,末期以侧向侵蚀和河道间岔口冲刷演化模式为主成近连片分布;远源细粒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呈大面积近连片分布,其由不同期单一河口坝拼接叠置而成,前缘演化初期以坝边部部分侧向拼接样式为主,演化中期坝边部完全侧向拼接样式较常见,至演化末期河口坝间呈现坝主体完全垂向叠置和坝主体部分垂向叠置的样式。  相似文献   

11.
王跃霞 《科技信息》2011,(27):273-273,295
黄河下游近河口段河道、尤其是利津宫家险工至王庄险工间素称窄胡同河段,小李险工21#坝两岸宽只有460m。由于过水流量有限,加之悬河形势日益严峻,其防汛难度也越来越大。防洪对险工控导工程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因此对窄河道的险工、控导工程最大限度地进行改建、新建延长和加强管护对确保防洪安全十分必要。本文对险工、控导工程稳定的重要性及其影晌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建与管护险工、控导工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施洪水资源化策略,为黄河下游增水冲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黄河下游增水的新途径黄河下游河道从小浪底至河口全长约850km。由于逐年累月严重的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升高,迫使不断加高两岸河堤。如今河道滩面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m,部分区段超过10m。黄河下游是水少沙多的“地上悬河”,也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孤河”。人们担心它因断流而沦为内陆河,同时也担心它的河堤被冲决而造成不堪设想的洪灾。黄河下游自1986年以来的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严重淤积的状况应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状态导致下游河道萎缩,行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小水大灾”的严峻局面。为不使下游河床继续抬高,就必须减少淤积,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文在如下几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将原计算区间的上游边界从离可口70km的竹岐站移到离河口20km的南平十里庵站,使下游河段洪水预见期延长到18—19h;计算了有支流的较复杂的河段;用数值模拟确定了欠缺的地形参数的等效值,使缺地形参数的河道实行数值预报成为可能;提出了现场预报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华明 《科技信息》2011,(33):I0391-I0391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在冬季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河道卡冰阻水,使河槽的蓄水量不断增加,水位上涨,对河道、堤防工程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凌汛期应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日本列岛,周围环以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等边缘海和太平洋,与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了解日本近海海底地形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日本近海的海底地形论述如下。一、日本近海的大陆架日本近海的大陆架一般都是很窄狭的,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宽度约27公里,日本与世界平均值相比有一半以下小于27公里。在九州以西的大陆架是亚洲大陆向海中的自然延伸部分。在东北日本面向日本海侧的河口部分,有宽约40公里的大陆架。于太平洋侧大陆  相似文献   

16.
死海不死乎?     
死海位于亚洲西部的约旦和以色列之间,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16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咸水湖。湖面比地中海面低392米,平均深度146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处。由于湖水咸度很高,鱼类不能栖息,沿海草木不生,死海由此而得名。据说,死海是在四世纪初形成的。当时,非洲东部地壳发生巨大断裂,南部从赞比西河河口起,向北经过莫桑比克、马拉维、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再经过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塔里木河是南疆一条最大的河流,上游为叶尔羗河、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和和闐河四大河流,从阿克苏河口到群克为止,称为中游,群克以下河道轉向东南,流注于台特馬湖,称为塔里木河的下游。塔里木河的中游东西长达400公里,横贯在天山东麓缓斜冲积洪积平原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間,沿途不仅沒有接納一条进水的支流,而且它本身却分支岐出,形成一个极  相似文献   

18.
温州港位于我国浙江省的东南部,瓯江下游的南岸,距入口处只有三十多公里,地当东经120°37',北纬28°1',是一个天然的河口港。它是浙江省第二大港,是浙南最大海港。位置优越,正处在台州湾和浙闽交界处之间三百公里的海岸线的中段,温、台平原的中心地带,现有公路(古代是石板砌的官道)通处州(丽水地区)、台州(台州地区)和闽东各县,是浙南闽东最大的吐纳口。正因为它是个优良的天然河口港,所以在古代很早就是我国对内的贸易港口。根据  相似文献   

19.
鱼梁河是一条发源于龙里县,流经龙洞堡高原面,由乌当盆地汇入南明河的河流,河长40.8公里、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是南明河的一级支流.鱼梁河上游流经龙洞堡高原面,属于构造稳定环境;下游流经乌当盆地,属于相对沉降环境;其中穿过了乌当逆冲推覆断层构造带.河谷形态会对不同构造环境做出积极响应.所以,定量的测量河谷地貌形态特征对于揭示河谷地貌与地质构造活动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该文利用ArcGIS软件根据DEM数据提取了鱼梁河流域范围和河流纵剖面,后又选取了 19个测量点,实地测量河谷宽度、深度并绘制横剖面图.结果发现,位于上游构造环境稳定的高原面的河谷是窄而浅的;位于中游隆起山地的河谷是窄而深的峡谷;位于下游沉降环境的乌当盆地的河谷是宽而浅的.河谷形态可以很好的反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吴淞及其支流黄浦公园两个验潮站1912/1915~1985年年最高高潮位序列资料,应用 Weibull 分布方法计算了极值水位的重现期。长江口年最高高潮位近70多年来显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30多年来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并且与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具有相同的量级。通过对 Weibull 分布进行简单地调整,从而来处理有线性趋势分量的年最高高潮位。这样使得在计算极值水位重现期时能够考虑到线性趋势分量。同时,再将这种方法外推,考虑到未来100年海平面上升0.5、1.0和2.0米三种方案,对长江口今后水位极值重现期重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重现期的极值明显大于在不考虑线性趋势情况下所得到的极值,而且极值重现期明显缩短,千年一遇将成为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