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取自制的调墨油、耐酸钢化颜料黑(低熔点玻璃粉和高温陶瓷黑色素的混合物)和助剂制备了抗粘、耐酸的汽车钢化玻璃油墨,进行了同步热分析,并采用SEM和XRD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油墨釉层表面析晶、表面形貌及其对釉层光泽度和耐酸性的影响,确定了油墨的最佳烧结温度和时间.结果显示:低熔点玻璃粉的软化点为512℃,与调墨油树脂的最终分解温度(470℃)较接近,从而在600~700℃的烧结温度范围内可以充分熔融流动并代替树脂作为连结料;钢化颜料黑在579.4℃开始析晶,起到了降低油墨烧结温度和抗粘的作用;采用SEM和XRD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油墨釉层表面析晶、表面形貌及对釉层光泽度和耐酸性的影响,确定了油墨的最佳烧结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60℃和4 min;所制备的油墨具有良好的抗粘性、耐酸性以及较好的光泽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磨加方法,将纳米二氧化硅引入到铸铁搪瓷釉中,在不改变铸铁搪瓷釉工艺性能的条件下,提高铸铁搪瓷的耐酸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磨加一定量纳米二氧化硅到铸铁搪瓷釉中,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铸铁搪瓷的耐酸化学稳定性,而且工艺性能也相当优良。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0日,在我校召开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中高档铸铁浴缸搪瓷釉研究》结题会,结题会由学校科学技术处主持,项目负责人钱蕙春高级工程师代表项目组作项目研究报告。项目研究中高档铸铁浴缸搪瓷釉集成采用多种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产生“双碱和多碱效应”,引入乳浊剂,产生“乳浊效应”,磨加物引入纳米二氧化硅等新方法,解决了铸铁浴缸搪瓷耐酸差、易污染等难题,使釉层减薄,降低材料消耗,搪瓷釉性能通过美国上海科勒有限公司工业化试验。结题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研究报告和认真审阅有关结题材料后,一致同意通过结题。《中高档铸铁浴缸搪瓷釉研究》项目通过市教委结题  相似文献   

4.
钢板处理工艺对搪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钢板的硫酸酸洗时间对搪瓷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的酸洗时间对搪瓷抗冲击性能、耐盐酸性能和耐柠檬酸性能的影响.依据国标测试了密着性能、耐沸腾盐酸性能与室温柠檬酸性能,借助扫描电镜(SEM)对搪瓷的断面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硫酸酸洗时间主要对搪瓷的抗冲击性能有影响,而对搪瓷的耐沸腾盐酸性能和耐柠檬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铸铁表面化学镀层由于石墨的存在而产生孔隙多、致密度低的问题,研究了铸铁表面敏活化工艺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全浸泡腐蚀试验,系统研究了经敏活化处理后Ni-P化学镀层在NaOH、NaCl、HCl、H2SO4和HNO3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敏活化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铸铁表面Ni-P化学镀层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性;敏活化处理后的Ni-P化学镀层比未经过敏活化处理的Ni-P镀层具有更优异的耐酸、耐碱、耐盐腐蚀性能,并且镀层在盐和碱性腐蚀液中的耐腐蚀性优于酸性腐蚀液.  相似文献   

6.
用MOD法制备CeO2纳米涂层薄膜,研究和分析了CeO2薄膜的成相重复性和表面重复性,得出了1 000℃为最佳烧结温度、烧结气氛中氧元素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01%的条件;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CeO2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薄膜的晶粒增大,表面起伏增大,表面粗糙度也随之增大,60 min为最佳保温时间;前驱溶液的浓度也会影响薄膜的致密性,浓度过大会使薄膜出现孔洞。  相似文献   

7.
将CoO、NiO、CuO、FeO等多种密着剂引入到搪瓷釉,采用B2O3、TiO2等取代部分 SiO2、Al2O3,研制出搪瓷烧成温度低、密着性能优良的低温搪瓷。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表明,密着性能优良的低温搪瓷界面存在搪瓷釉层与金属铁层相互镶嵌和Fe、Si、Co、Ni、Na、K、O等元素相互扩散的中间过渡层,中间过渡层的存在为低温搪瓷产生优良密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由化工脱水污泥烧制陶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综合化工污泥、膨润土和造孔剂为原料,制成粒径为3~6mm水处理用的生料球,经烘干、预热、焙烧等工艺过程,进行了陶粒填料的合成研究. 采用正交试验进行陶粒的制备,测定了所制备陶粒的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比表面积、筒压强度和磨损率等性能,分析了造孔剂掺量、污泥与膨润土配比、预热时间、预热温度及烧结温度等不同因素对陶粒主要性能的影响. 根据作为水处理填料的材料应遵循的原则和对陶粒各性能分析的结果,确定了烧制污泥陶粒的最佳工艺参数:造孔剂掺量5%、污泥与膨润土比例4∶6、预热时间30min、预热温度400℃、烧结温度1140℃. 扫描电镜照片揭示了陶粒表面和内部孔隙特征及不同烧结温度下陶粒内部孔隙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过渡层对多孔陶瓷材料的影响,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具有过渡层的SiC多孔陶瓷.陶瓷纤维过渡层中各成分(莫来石纤维:硅酸铝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1.5:70.采用甩膜法将过渡层浆料均匀涂覆在支撑体上,样品烧结温度分别为1 225、1 250、1 275、1 300和1 325℃.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过滤压降测试系统和阿基米德排水法分别对烧结后样品的表面形貌、过滤压降和气孔率等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烧结温度从1 225℃升高后,样品气孔孔径逐渐增大,气孔的连通度越来越好,气孔率越来越大,并在烧结温度为1 300℃时达到最佳值.当温度高于1 300℃时,部分气孔堵塞,样品出现陶瓷化现象随着温度升高,过渡层和支撑体整体的过滤压降先减小后增大,在1300℃时过滤压降最小.  相似文献   

10.
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不同预热温度、预热时间、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进行试验,研究烧结制度对煤矸石陶粒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烧结制度,制备性能优异的高性能轻骨料。试验表明烧结制度对陶粒的性能影响较大,合理的烧成制度为预热温度400℃、预热时间20min,烧成温度1100℃、烧成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