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可知,雅克拉断凸中的晚第三纪张扭性断裂系统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基本特征,主要发育4种断裂构造样式:阶梯状断裂构造、掀斜断块构造、堑垒式构造和负花状构造。与张扭性断裂系统有关的圈闭构造样式主要有4种:断鼻与断背斜、掀斜断块、逆牵引背斜和地垒。张扭断裂系统主要活动期为晚第三纪吉迪克期和康村期,其形成的圈闭与生烃期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雅克拉断凸张扭性断裂系统在白垩系和第三系油气聚集过程中,断裂的垂向运移通道作用表现得极为明显,但是断层的侧向封堵对油气的聚集成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反转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查、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构造组合样式分析、油气藏特征研究,表明反转构造是基底断裂古近纪伸展断陷期张扭性活动和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并控制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基底断裂沟通了烃源岩,其古近纪末反转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一致,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对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西江南半地堑晚期断裂是在NWW—SEE向张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简单剪切右旋走滑变形形成和发育的.剖面上以负花状构造样式为主;平面上,主要呈NWW走向,断裂组合样式多样,包括平行式、交叉式、斜列式和羽状断层;断裂分布呈现明显分区特征,即晚期断裂主要分布在半地堑的南侧.结合圈闭定型期、油气充注史与晚期断裂活动的相关研究,晚期断裂系统对研究区控藏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断裂控圈,即晚期断裂控制了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及分布;部分断至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内部甚至基底的晚期断裂和长期断裂一起构建了本区垂向优势运移通道,其它晚期断裂对早期油藏的二次调整、油气再运移及再聚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主活动期后晚期断裂较好的侧向封闭性有效地控制了新近系油藏的最终聚集及分布.  相似文献   

4.
澳洲西北及南部被动陆缘油气差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西北陆架和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西北陆架与南部陆缘2个地区在构造演化背景、裂谷发育期次、发育时间、油气分布特征等方面存在异同之处.从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的控制、区域构造对烃源岩分布的控制和断裂系统对成藏区带的控制3个方面分析两者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陆架多期裂陷,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上油下气”的垂向分层式结构,各盆地内裂陷期的构造活动强弱与发育期次不同造成了整个西北陆架平面上油气分布的不均匀性,南部被动陆缘构造活动简单,裂陷期发育晚,时间短,均为单一的产油型盆地:(2)区域构造控制生烃中心的分布,西北陆架盆地烃源岩在整个中生代部有发育,南部地区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发育烃源岩:(3)断裂系统的差异导致2个地区圈闭类型的差异,西北陆架早期圈闭受破坏,以断块性圈闭成藏为主,南部多为背斜圈闭和掀斜断块圈闭.澳洲2个地区的被动大陆边缘发育特点与中国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具有相似性,因此,这2个地区的油气分布特点对南海北部陆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特征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圈闭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对油气聚集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构造圈闭以背斜、断背斜、断鼻和断块为主,主要分布在七个泉—油砂山—东柴山、红沟子—南翼山—碱石山—落雁山、冷湖零号—冷湖七号—马海以及中内部等4个NW走向的密集分布区带内.构造圈闭的平面展布主要受应力作用状况、构造变形程度和断裂发育状况等因素控制.平衡剖面复原结果表明构造圈闭主要开始形成于古新世和中新世,主要定型于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喜山运动控制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圈闭含油气性综合分析表明,生烃凹陷附近的古构造圈闭和同沉积构造圈闭应该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对伊通地堑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 ,对伊通地堑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 ,并简要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的油气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伊通地堑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 ,从盆地的动力学机制上属于“走滑 -拉分型”,进一步可概括为5个类型构造样式 ,分别是 :台阶式断块型、掀斜反转型、简单掀斜型、不对称双断型和伸展断块型 ,而且每一个断陷都以一种构造样式占主体 ,其展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构造样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断陷具有独特油气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邵家洼陷区断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家洼陷区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它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郯庐断裂带的右旋剪切运动为邵家洼陷区断裂活动的区域背景.洼陷区的幕式断裂活动使得断裂平面组合特征和剖面特征复杂多样,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邵家洼陷区的沉积充填和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基底断层的产状又控制着盖层断层的样式.各种类型的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不同,基底断层主要使烃源岩层与储集层相连通而有利于垂向油气运移,盖层断层则形成众多断块或断鼻构造而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8.
伊通地堑构造样式及其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伊通地堑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对伊通地暂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并简要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的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伊通地暂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从盆地的动力学机制上属于“走滑-拉分型”,进一步可概括为5个类型构造样式,分别是:台阶式断块型、掀斜反转型、简单掀斜型、不对称双断型和伸展断块型,而且每一个断陷都以一种构造样式占主体,其展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构造样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断陷具有独特油气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雅克拉断凸地质特征和各钻井油气特征的基础上,以断凸上系统取心采样的S15井为关键井,从油源对比入手,结合各项测试成果及恢复的古地温资料,分析了该断凸的沉积埋藏史,探讨了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过程,总结了雅克拉断凸油气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昆北断阶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缘昆仑山前,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较为复杂。通过圈闭类型、圈闭控制因素和断裂展布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区主要勘探目标及油气聚集规律。应用构造解释与综合地质研究成果,指出昆北断阶带现阶段勘探的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型圈闭,以断鼻、断背斜、断块为主,其平面分布主要受断裂发育与构造变形程度等因素控制,与断裂体系有明显的依存关系且大多为断裂分割而完整性较差,沿断裂走向具有成排、成带分布的特点;圈闭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与上新世,主要定型于上新世;各构造部位圈闭含油气性差异大。研究结果对昆北断阶带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中的油气运移聚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是前陆冲断带中的两种典型构造形式.运用有关断层中流体运移和封堵理论及方法,结合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冲断带的油气勘探实例,对断弯褶皱和断展褶皱中油气运移和聚集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初步认为断展褶皱中的油气运移与聚集能力优于断弯褶皱。具体特征表现在断弯褶皱中是:1)台阶状逆断层具有较强的封堵能力,使得其上、下盘构造被隔离为两个不同的油气运移与聚集体系;2)上盘背斜圈闭中的油气主要来自于褶皱后翼的向斜凹陷;3)背斜圈闭中的储层有可能被轴面变形条带分隔为3个隔离油气舱;在断展褶皱中其特征是1)断层端点的扩展作用过程,就是在断层阀机制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带从下部地层向上部背斜核部运移输送的过程.2)断层上、下盘及背斜两翼可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油气运移聚集体系.3)背斜储层中的油气往往处于异常流体压力状态.  相似文献   

12.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断裂系统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石凹陷东区古近系复杂的断裂系统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研究区内断裂体系 的期次、组合方式、成因及演化的系统分析,认为凹陷东区的演化经历了3 个阶段、形成3 套断裂系统:即古新 世-早始新世的弱裂陷、始新世中晚期的强裂陷以及渐新世的走滑弱伸展3 个阶段。3 套断裂系统:断开长流 组-流三段(T100-T86)的早期断裂体系、断开流二段-涠洲组(T83-T60)的晚期断裂体系以及断开整个古近系地层 的(T100-T60)继承性断裂体系,并识别出伸展构造、走滑及反转等构造样式。同时分析了断裂体系对烃源岩的展布、 沉积体系的充填演化、圈闭的形成、分布以及油气的运聚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从各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上分析认为中 央隆起带和北部掀斜断块是有利的勘探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优选与地质研究等具有一 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蓬盆地作为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而G区块是中国在北加蓬次盆地的重要投资勘探开发区块。对该区块地层和沉积特征,以及烃源岩、储层、盖层、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G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优越,发育有优质烃源岩,而U.P.C.段作为G区块的主力产油层,储层物性很好,且该区块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良好。G区块油藏多为受构造控制的断背斜、断块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构造高点。研究表明,G区块油气成藏模式为“深源充注,断层盐边砂体输导,构造成藏”,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与盐运动相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4.
断裂是黄骅坳陷北大港潜山构造带的主要构造特征。为了清楚地认识港中油田复杂断裂特征,分析不同级次断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本文依据高精度地震解释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港中复杂断块油气田不同级次断层的断裂特征,并总结出了逆牵引背斜构造样式等6种断裂组合样式。在研究断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基础上,总结了近平行、斜交断层夹持及断层拐弯处等6种断层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丰富了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理论。  相似文献   

15.
垦东凸起“陀螺式”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构造样式及不同的油气输导方式和油气藏类型.北部斜坡带油气呈"立体式"输导,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西部主体带油气呈"网毯式"输导,形成古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东部斜坡带油气呈"阶梯式"输导,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具勘探潜力的油气田。该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作为兼探对象,在部分井区获得了可喜的工业油流。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目前已发现目的层段油气藏均沿断层分布,且后期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及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故构造运动及断裂活动在成藏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研究研究区的成藏机制,本文对目的层段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层位综合标定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采用主体构造解释法(断层三维立体展布法)及相干分析技术对断层进行了系统解释。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地震剖面的压缩、放大、任意线组合、等时切片、相干体切片及自动追踪、种子点追踪、立体显示等多种技术,提高解释的精度和效率。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巴什托1号和2号两条主干断层,其主要活动期为海西早期—加里东晚期。另外,主干断层附近有一系列的派生断裂,研究区东部断裂比较发育,向西逐渐减弱。从构造上说,巴什托构造位于巴什托断裂的上升盘,其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油藏顶面1号和2号构造为一长轴背斜,构造南翼较陡。本研究为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探勘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板桥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油区构造解析方法对新生代断裂构造活动及 控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桥凹陷可划分为北区断裂构造转换带、中区断鼻构造带以及南区走滑变形带等3 个 构造区带,区内主控断层具有垂向分期、平面分段的活动特征,并派生出大量次级断层,组成了新生代断裂构造活动的 全貌。综合断层活动与断裂输导体系以及凹陷内油气分布特征,建立了“同生断层深浅层兼控”与“次级断层浅层伴生 控藏”两种断控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豫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油气勘探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构造样式,通过构造样式对本区进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野外调研、地震剖面勘探及区域构造背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厘定出4种主要构造样式,即挤压构造、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和垂直构造;与现今勘探结果对比,构造样式与研究区油气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本区油气勘探应注重于伸展构造和挤压构造发育的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