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螺旋CT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扫描,做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获得牙体断层像.结果:11例患者,8例埋伏牙位于腭侧,2例埋伏牙位于唇侧,1例埋伏多生牙牙根位于唇侧,而牙冠位于腭侧.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上颌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可作为上颌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尖牙异位是指尖牙偏离其应该萌出的正常位置,同时伴有牙列中牙齿数目不全的畸形。轻度的尖牙异位萌出在口腔临床上比较常见。恒尖牙异位萌出最常见是上颌尖牙的异位萌出。下颌尖牙异位萌出较少见。大多数尖牙异位阻生于原牙位周围。但长距离异位至颏部埋伏的尖牙异位偶见报道,长距离异位至颏部萌出的尖牙异位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3.
未萌牙又称埋伏齿 ,多发生在上颌前牙区 ,以单发中切牙和尖牙居多 ,偶有与侧切牙同时发生 其病因除乳牙滞留、多生牙、牙瘤、牙胚位置异常外 ,还有很多原因尚不够清楚 在治疗中采用外科暴露法和在埋伏上粘接正畸附件 ,同时配用固定矫治器牵引 ,可以使 90 %的未萌牙得到保留并可获得良好的排列  相似文献   

4.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我科1992-1997年共收集来我院就诊的前牙埋伏阻生患者18例,年龄9-17岁,平均年龄13.6岁,其中男8例,女10例,埋伏阳生牙共计21颗。1.2方法我们对所有埋伏阴生患者均取模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埋伏牙的牙片,以了解患牙的位置,形态。通过摄片我们发现其中有3例牙根弯曲,其中角度最大的为90°。我科对全部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排齐牙列利用镍钛螺簧,在患牙后排列的牙弓位置进行局部展开,时间为1-3个月,埋伏牙间隙足够后行外科手术,在埋伏易暴处的粘骨膜切开,并去除部分粘骨膜,以利于暴露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和特点.方法:通过对15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2×4矫治技术合并Ⅲ类牵引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下颌骨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和特点.方法通过对15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2×4矫治技术合并Ⅲ类牵引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下颌骨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霍艳丽  张晓芹  梅玉新 《甘肃科技》2012,28(2):129-130,111
评价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延长牙弓长度,治疗牙列拥挤纠正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矫治器装置对60例生长发育期以上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患者进行临床矫治,分别于戴矫治器(T1),拆除矫治器后(T2),矫治器拆除后1年(T3)取模型以及拍摄头颅侧面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在治疗前上牙弓长度严重不足,牙列拥挤,而治疗后牙弓长度明显加长,解除拥挤,治疗前后牙弓长度差异显著(P<0.01),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完成时和矫治器拆除后1年牙弓长度无显著差异,未出现磨牙区牙列拥挤.前方牵引加推磨牙远移可明显延长牙弓长度,解除牙列拥挤,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78例97颗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临床判断法和影像学定位判断法进行埋伏牙的定位,有61例78颗通过手术拔出,有17例19颗通过开窗正畸导萌治疗。结果: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Ⅰ期愈合,配合正畸治疗后,牙列和颌关系正常。经开窗正畸导萌的埋伏牙,治疗后牙位置和颌关系正常、活髓、不松动。结论:埋伏牙术前准确的定位,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并配合适当的正畸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有导萌条件的埋伏牙应尽量保留治疗,可由口腔外科和正畸科医生共同决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4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和特点。方法:通过对15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2×4矫治技术合并Ⅲ类牵引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下颌骨顺时针方向旋转。结论: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CBCT影像探讨成人双颌前突行种植支抗内收后切牙区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取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20例,采用减数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种植支抗内收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的切牙区牙槽骨进行CBCT影像三维重建,测量矫治前后上下切牙角度、下唇与审美平面的距离,根颈处、根中处及根尖水平处的唇、舌(腭)侧牙槽骨厚度的改变,以及牙根长度的变化.结果 1)矫治后患者上下切牙出现明显内收(P0.01),下唇突度有明显下降(P0.01),侧貌改善明显; 2)与治疗前比较,在唇侧,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槽骨厚度在根中水平上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颈部和根尖部水平上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在舌侧,上颌中切牙和上侧切牙牙槽骨厚度在所有水平上都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与治疗前比较,在唇侧,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槽骨厚度在根颈、根中、根尖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在根中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在舌侧,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槽骨厚度在根颈、根中、根尖水平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4)与治疗前比较,上颌以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均变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明显吸收.结论使用CBCT影像可清晰判断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种植支抗内收前后切牙牙槽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