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垃圾信息过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的垃圾信息过滤方法. 利用文本分类和信息检索领域所常用的性能评价指标,建立了垃圾信息过滤的评价体系,针对仿真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利用所建立的垃圾信息过滤评价体系对实验数据评价结果,选取了适合的核函数及其参数,构建了SVM分类器,同时也通过仿真实验和评价体系对SVM分类器和传统贝叶斯分类器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结果表明,基于SVM算法的分类器提高了信息过滤的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SVM算法在垃圾信息过滤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小样本集情况下自适应谐振(ART)神经网络聚类的可靠性,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ART2神经网络训练集优化算法,克服了ART1神经网络编码的稳定性尚未完全解决和只能接受二进制模式的缺陷.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通过对训练样本集添加适当的边界样本点,并将边界样本点和原样本集有机结合,以提高ART2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对ART2神经网络聚类算法的适当变更,以适应样本集的变化情况,并避免ART神经网络在不同训练阶段产生不同的聚类结果.实验证明,采用本算法后,ART2神经网络的聚类准确度可提高3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不良信息的过滤成为信息过滤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信息过滤的关键技术是用户模板的获取.本文对遗传算法作了改进,并将其用于优化用户模板,使用户模板具有关键词自动扩充和自适应能力,进而能有效地进行过滤,提高过滤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存在使用信息单一、基础评分数据过于稀疏导致推荐效果不佳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知识图谱进行信息强化的协同过滤(KGRI-CF)算法.该算法利用电影的特征数据构建1张关于电影的知识图谱,对用户-评分矩阵进行有条件的填充,有效改善了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数据稀疏性问题.通过对评分数据进行统计与挖掘获取用户的偏好信息,构建了关于用户偏好的知识图谱.利用实体向量化算法将知识图谱中的实体以及关系向量化后计算出用户信息相似度,将其与基于用户的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得到的用户评分相似度以一定比例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最终的用户相似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评分预测并得到推荐列表.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地改善数据稀疏性问题,预测结果的精准率和召回率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具有较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Agent的个性化搜索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针对传统搜索引擎单纯面向信息过滤的缺点 ,引入Agent技术 ,提出了第 2层信息服务模型 ,其中采用了基于用户个性的信息再过滤方法。第 2层信息服务模型在第 1层信息服务 (即传统的搜索引擎 )之上构建用户兴趣模板和分组模型 ,将用户需求定义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并给出了相关算法。依据此定义获得相应信息服务于用户 ,增强了信息搜索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的topN推荐公式预测的用户评分误差较大,削弱了项目推荐的有效性.为此,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对协同过滤算法进行优化.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用户相似度,构建最近邻居集合;构建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近邻集中没有评分的项目,填充无评分项目的空白;利用改进自适应交叉算子与变异算子的遗传算法确定卷积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降低网络预测的随机性.在Hadoop集群环境上展开云计算协同过滤测试,随着邻居用户数量的增加该算法推荐过程中平均绝对误差最低,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运行时间开销最少,取得了良好的协同过滤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案例推理的过滤算法及智能信息推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信息推荐系统能够通过用户偏好,利用信息过滤算法主动剔除无关信息。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案例推理的职能信息推荐系统的架构,主要包含数据层、过滤层和结果展示层3个功能层次。设计了一个基于案例推理的过滤算法,将用户对文本的评价定义为案例;采用归一化的Euclidean距离,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在一个公共数据集上进行了不同过滤算法的reca ll值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案例推理技术,对协同过滤的准确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微晶玻璃颜色分类是最终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步骤,作者改进了传统ART2网络的学习算法,借用典型向量的概念,以模式的近似均值作为典型向量来飞速学习新模式,改进学习算法极大地改善了ART2网络的模式漂移现象,而且短搜索振荡过程,文中分析了微晶玻璃颜色分量的统计信息,经过适当变换高维颜色特征映射到16维特征空间中的一个超平面上,以超平面上的特征点作为改进算法ART2网络的输入进入网络分类器进行学习分类,实验证明改进算法网络用于微晶玻璃颜色分类时,运行正确,可靠,具有很高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垃圾邮件过滤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在智能垃圾过滤中的应用,分析了SVM算法的不足.结合k近邻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的改进分类器,并通过大量实例对该分类器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信息过滤是文本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针对互动型网络媒体信息(如BBS),提出一种新的信息过滤算法,该算法主要从特征提取和分类器构造两方面对Bayesian方法进行改进.在对不良信息的特征提取过程中,根据网络论坛的特征,在计算中文不良信息特征项的权重时,根据关键词出现的位置、次数以及词长等建立一个特征评估函数,并用它来替换TF-IDF公式中的TF项;同时,考虑到网络论坛中的良性信息与不良信息之间的不平衡分布,采用一种不对称的学习策略来设计Bayesian分类器.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过滤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户反馈和增量学习的垃圾邮件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垃圾邮件识别的准确度,减少识别中的错判,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垃圾邮件识别方法。该方法用一组具有特定权重的规则识别垃圾邮件,规则权重分布用改进遗传算法训练得到。增加用户与服务器间的交互,收集用户反馈的错判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用增量学习动态调整规则权重。通过对SpamA ssass in扩展实现了该方法,并应用在邮件服务器上进行了测试。实验中在不影响垃圾邮件识别率的前提下,降低误判率约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有效减少识别中的误判,而且避免了繁琐的重新训练,加快了规则权重的更新速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良文本的过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题分类的文本过滤方法,通过对文本信息进行向量化,引人文本特征抽取技术,筛选出针对文本内容的最优的特征项集合,利用SVM分类技术,来判断文本的态度和立场,达到内容审查过滤的目的.并利用DSP在硬件上加以实现,实验表明该方法同传统的过滤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且过滤时间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3.
基于手机传感器实现用户行为识别在健康监控、时间管理和个人喜好分析、资讯筛选和推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一种基于手机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获取用户数据,采用SVM多分类方法中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在决策树各节点训练SVM分类器,用于识别静止、步行、奔跑、上楼梯和下楼梯等5种日常行为,进而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识别。通过对不同实验者的交叉对比实验,识别准确率平均为91.65%,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将传统信息过滤技术应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信息过滤技术的相关内容,定义了一种以过滤目的为标准的新的信息过滤分类形式——用户过滤和安全过滤,并对网络信息安全过滤技术的实现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不能准确理解用户的喜好,影响推荐准确率和推荐效果,提出基于社会化标签语义相似度的协同过滤算法.算法以标签语义相似度为基础,将项目资源和相关标签的语义信息纳入,显著提高了推荐系统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具体评分数据为基础的算法相比,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词相似度和句子相似度计算问题,推荐准确度和性能较以往的协同过滤算法有明显提高,改善了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产品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结合分类算法和个性化推荐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的推荐算法.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农产品进行分类,获得分类后的数据,采用协同过滤算法分析分类数据,查找兴趣相似的用户,将感兴趣的农产品信息推荐给正在使用系统的用户.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推荐方法及相比,该系统向用户推荐了兴趣度更高的农产品移动信息.  相似文献   

17.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是推荐系统中最常用和最成功的推荐技术之一.现实中的数据往往比较稀疏,用户之间缺少共同评定项目,使一些传统的相似性度量无法进行计算;此外,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忽视了用户偏好问题,这样会造成推荐精度的下降.针对这些问题,从用户全局项目和地方评级信息分析影响用户兴趣偏好的因素,通过计算用户评级信息在全局的概率分布和使用海明贴近度计算用户的兴趣偏好度,利用Jeffries-Matusita距离得出关于用户偏好的相似度算法,将相似度算法与加权的Jaccard相似度算法有效结合,提出了一种在稀疏数据下基于用户偏好的协同过滤算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性能优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并且在更为稀疏的数据集上也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