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某矿210108 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工作面顶板较坚硬、不易自然垮落的特点,为得到该条件下的矿压显现特征,制定了巨厚砂顶板深孔爆破弱化条件下的现场矿压观测方案。通过对实测数据及现场矿压日报的整理分析,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顶板活动规律和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架载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掌握坚硬顶板弱化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对指导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张集煤矿煤巷的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煤层的矿压显现特点,矿压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煤巷顶板岩性不稳定、小断层、小构造多及泥岩遇水膨胀等,结合矿压显现具体情况,煤巷支护采取缩小初期巷道断面,采用锚梁网支护,锚索内端安设阻挡圈,缩小U型支护棚间距等技术,确保煤巷服务期间处于较稳定有效的支护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对淮北芦岭煤矿八二采区部分巷道矿压显现观测的阶段总结,主要内容是:采区及巷道维护概况,观测内容及观测方法,机巷,岩石集中巷和部分大巷矿压显现规律的分析,以及改善巷道维护条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掌握浅埋深短长壁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荣达煤矿试采工作面进行矿压显现特征研究,分析了浅埋深短长壁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覆岩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高及工作面长度等开采参数较小,短长壁工作面开采后对顶板岩层的破坏程度有限,基岩层并未全部断裂至地表,上覆岩层中仍然可以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老空区下矿压显现,确定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并对工作面支护设备进行选型设计,分析观测数据得到矿压显现规律,验证了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和支护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制定全面、合理的深部巷道矿压观测方案能为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本文探讨了深部巷道的三类矿压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3313综采工作面初采阶段为扇形开采,初次放顶期间矿压显现规律与普通综采工作面不同,通过现场详细设点进行矿压观测,摸清直接顶和老顶初次跨落规律,对类似条件下的扇形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现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从而能够提前采取可靠的顶板维护措施.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张国林  车发家 《科技信息》2012,(17):416-418
通过对顾桥矿1122(3)蹬空工作面掘进进行矿压观测进行分析,得出动压条件下蹬空工作面掘进矿压显现规律,为类似条件下锚网索支护参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技术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通过对各类顶板矿压活动规律的观测,确定初次放顶的各项参数及计算方法。以指导初次放顶工作。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矿压分析和总结,根据初次放顶顶板情况进行了合理分类。并对矿压观测站的建立、矿压观测和压力显现情况提出了指导性的管理措施。对初次放顶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丰岩 《科技信息》2013,(19):421-422,429
通过对榆家梁煤矿43307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分析,建立工作面回采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作面推进与工作面压力分布情况,并给出矿压显现的几何量值,为工作面安全生产和巷道合理支护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多种矿压观测手段分析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采场来压规律及过应力集中煤柱的矿压规律,对该矿区其他相同条件工作面及类似条件下回采采场围岩控制具有工程决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采高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严重的问题,利用现场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研究大采高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范围随采高加大而增加,支承压力峰值随着采高的加大逐渐向工作面前方移动,超过峰值点后都呈单调下降趋势.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工作面支承压力的显现规律呈相反关系,即推进速度快,矿压显现不明显,推进速度慢,矿压显现相对明显.采高加大,垮落带范围增大,断裂带的高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浅埋隧道爆破振动空洞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防止浅埋隧道爆破振动对其上方建筑物的损坏,对爆破引起地表振动机理进行了研究.某隧道进口浅埋段沿隧道纵向用爆破振动仪器对振动速度进行了跟踪监测,发现存在空洞效应,即无论在掌子面前方还是后方,离掌子面10m处,地表振动速度最大,并向两侧衰减,且成洞区地表振动速度是对称于掌子面的非成洞区振动速度的1.3倍,随着距离增加振动速度减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类似结论.在浅埋隧道爆破施工中,成洞区地表的振动速度具有放大作用,是非成洞区的1.2~1.5倍.如果在浅埋隧道实施爆破防振措施时没有考虑到空洞效应,会导致振动效应判据和安全距离失误,引起工程事故.  相似文献   

13.
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复杂多变往往给隧道施工带来种种不确定因素和安全隐惠,隧道不良地质现象超前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措施。申家坡隧道运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现象进行预报,同时结合新奥法现场监控量测,起到了反馈支护设计、评价治理方案、保障工程质量、规避风险事故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运用Geostud io2004软件,对大明矿704工作面开采所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了Geostud io2004软件模拟地表下沉与水平移动的可行性,从而掌握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考虑空间效应的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进行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预测,采用考虑空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公式,结合有限单元法,用正态分布曲线拟合地表沉降曲线,对地表沉降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在进行地表沉降分析时,考虑空间效应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综放工作面前方巷道变形特征,以河林煤矿j74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曲线,定义了工作面前方巷道的3个变形阶段,分别为急速变形阶段、减速变形阶段和稳定变形阶段。急速变形阶段和减速变形阶段的分界点是超前支承压力和原岩应力的交点,减速变形阶段和稳定变形阶段的分界点是超前支承压力的峰值点。对j74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超前支承压力和巷道变形分别进行观测,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分析整理观测数据。根据超前支承压力观测数据对巷道围岩变形阶段进行划分,急速变形阶段和减速变形阶段的分界点位于工作面前方8.1m,减速变形阶段和稳定变形阶段的分界点是工作面前方19.8m。根据巷道变形观测数据划分变形阶段,急速变形阶段和减速变形阶段的分界点位于工作面前方8.9m,减速变形阶段和稳定变形阶段的分界点是工作面前方20.1m。该划分方法的两个误差分别为0.8m和0.3m,证明根据超前支承压力划分巷道围岩变形阶段的方法可行,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研究大采高工作面瓦斯涌出随开采过程的变化规律,文中结合晋煤集团寺河矿W1301工作面实际条件,通过现场实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面阻力、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及瓦斯涌出浓度,掌握了大采高工作面来压显现特征,进一步分析了瓦斯涌出与矿压显现的规律.实践证明:大采高工作面来压显现并不强烈,动载系数平均为1.34;当工作面来压显现时,瓦斯涌出量急剧增大,支架工作阻力降低时,工作面瓦斯浓度也随之降低,大采高条件下钻孔瓦斯涌出量与其所在位置支承压力大小成反比关系;支承压力增高区的钻屑量大,支承压力降低区的钻屑量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以同忻矿石炭系3-5 煤层8015 工作面为例,分析了坚硬覆岩破断特征及其对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的控制作用。应用关键层理论确定工作面坚硬覆岩的关键层及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和周期破断距,基于材料力学理论导出关键层破断与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关系式,分析关键层破断对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层工作面坚硬覆岩存在亚关键层I、亚关键层II 和主关键层,3 个关键层的破断导致工作面产生大小周期压力和复合压力,其中主关键层破断造成工作面矿压范围较大;理论分析方法揭示的矿压显现规律与现场矿压监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考虑密封系统各组件间接触受力及封闭流体与端面间的力作用,提出锥/孔组合型动压机械密封,构建端面密封流/固耦合理论模型,并将相应的有限元软件与计算机语言编程相结合,通过迭代计算获得端面膜压场及其变形情况,探究端面锥度和锥面宽度比在低、高压工况下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锥度φ的增大,高压区缩小,低压区扩张,孔区内液体所形成的压力峰值越来越陡峭,使得静圆环端面上产生周期性波式变形和倾斜锥度变形,变形情况与膜压场的形状相类似;动圆环端面锥度变形比较明显,波式变形不明显,且随φ的增大,锥度变形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对于较低速、低压或是较高速、高压状态下的机械密封,当端面特征几何结构参数选取为锥度φ=0.8~1.6、锥面宽度比γ=0.8~1时,机械密封均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复合顶板对掘进施工的影响,分析了复合顶板的变形特点,并提出了采用锚杆+锚索+架棚联合支护对此类顶板条件下的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