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南部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绍山、大小阴山等小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南部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绍山、大小阴山等小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南部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绍山、大小阴山等小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重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太湖风景区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以及时序变化情况。【方法】基于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太湖金庭镇为研究区域,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并进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再以构建的生态风险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太湖金庭镇古村古镇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显著,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位于西山岛东南部和东北部区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22.76%上升为2014年的30.48%; 较低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区四周,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16.10%下降为2014年的14.13%; 中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集中在西山岛中心区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33.29%上升为2014年的34.71%; 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主要分布于南端水产养殖区靠陆域方向,北部横山岛、绍山岛、阴山岛等横山群岛区域和其南侧陆地部分,还包括西山古镇周边及古村落区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10.72%下降为2014年的8.33%; 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分布区域分别与3个时期的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基本相似,被其环绕,主要为西山古镇和沿岛水域,面积比例由2006年的17.13%下降为2014年的12.35%。【结论】太湖风景区整体生态风险程度变化不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古村古镇的生态风险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5.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基于景观形态与生态过程耦合机理,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风险响应,可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系统模式。本文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以2000、2005和2015年3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利用GIS和G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采样和空间插值,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图,进一步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效果及其表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降低,分离度减少,优势度不断增加;2000年流域以较低、中等生态风险区为主,高风险区分布于流域西北部的河流尾闾区,2005年较低和中等风险区范围扩大,生态环境整体呈现好转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5年高风险区范围显著扩大,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的下野地垦区,较高风险区有向东部延伸的趋势;200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呈降低趋势,高等级向低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远高于由低等级向高等级生态风险转移的面积。因此,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改善与治理退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2000、2009、2013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对海坛岛进行景观分类,计算出各类景观指数,结合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地统计分析,对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研究区耕地、林地、灌丛、草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增加;2000-2013年,研究区低风险等级面积大量减少,中、较高、高风险等级面积显著增加;研究区内风险等级的转移主要是由低风险等级向较高、高风险等级的转移,2009-2013年由较高向高风险等级的转移速率虽有所下降,但较高、高风险等级面积仍呈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内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通过景观易损度指数及景观类型面积比重结合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区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自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年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生态风险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面积先减少后增加;②三期景观生态风险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为0.512 5、 0.555 2和0.605 5,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土地生态风险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③20年间,区域景观生态风险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分布区域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但逐渐表现为较分散的分布;④三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且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10):1712-1716
以平顶山市为研究区域,结合GIS技术,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对平顶山市景观分类及风险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评价分析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面积均是先减后增,较高风险区面积则逐渐增加,高风险面积呈较少趋势,而平顶山的整体生态风险属于中等偏低水平,研究区生态风险水平呈现出条带形状,由南部向北部呈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更好地为长江流域安徽段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也为跨江区域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服务价值、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及其关联特征。【结果】①1995—2015年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54%;研究区以较高和中等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②近20年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风险整体呈升高趋势,以中、较低和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空间上,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及巢湖区域,并由集聚分布趋于连片扩张。③长江流域安徽段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主要关系为高价值-高风险相关,即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应特别关注。【结论】必须重视对湿地和林草景观的保护,加强以长江沿岸、巢湖区域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和对大别山、皖南山区自然山体林草景观的保护与修复,将对提高长江流域安徽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GIS和RS,对长乐市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利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运用网格模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插值,编制长乐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对插值结果图进行归一化等级划分,揭示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生态风险度进行粒度效应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乐市生态风险等级高的区域面积在增长,等级低的区域在不断减少,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具有层次性和区域性,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随着空间粒度增大,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福州新区2000、2009和2015年3期ETM+遥感数据,利用格局-过程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15 a福州新区景观格局和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5 a间福州新区景观基质为耕地,占28.07%~33.18%之间,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增加明显,增幅分别达88.73%和78.53%,其主要来源为耕地、林地和淡水水域等;福州新区整体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上升,表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程度增大,区域生态风险加剧的因子上升;15 a间福州新区生态风险较为缓和,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和在3个年份均60%,但随时间推移较高和高风险区面积上升速率较快且分布核心数增多,较低等级风险区向更高等级生态风险区转移面积也较大,反映出福州新区景观生态风险存在潜在恶化趋势;福州新区建设用地比重与生态风险具有空间不同步性,15 a间随着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的上升,生态风险大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扬州市广陵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ArcGIS和Fragstats4.2计算研究区各类景观指数,分析广陵区201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与过程特征,为研究区生态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5年,广陵区景观格局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草地、林地、耕地和水域面积降幅明显,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扩张面积主要来自耕地和水域面积的转化. 2010—2015年,广陵区景观破碎度整体呈降低趋势,分离度也明显的降低,分维数整体变化不大,耕地的分维数最高,最小的是其他土地.(2)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中度风险区面积明显减少,而轻度风险区面积有所增加,高度风险区面积减少也比较明显.(3)从空间分布上分析,整体上广陵区的风险类型从西部向东部风险等级有增加的趋势.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施桥镇、沙头镇和头桥镇等农村地带,该区域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轻度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汤汪乡和杭集镇周边的农村地区;微度风险区大部分在广陵区市辖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抗干扰能力强,风险值最低.基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评价,对建立研究区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生态环境风险、维护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计算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冀、蒙、辽交界地带)1961?2007年的气候风险指数,将其与土地易损性系数综合得到生态风险指数,划定生态风险级别,分析气候风险和生态风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异规律。得出的结论主要为: 1) 1961 ?2007年,气候风险呈现增加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气候风险指数逐渐变大,风险增强;阿巴嘎旗风险极高,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周围旗县也处在高风险中或者有向高风险变化的趋势。2) 研究区域内,越向北方、向西方的区域生态风险级别越高,风险越大;4级高风险和5级极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巴嘎旗南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和翁牛特旗中北部科尔沁沙地地区。3)生态风险级别较高的地区对草原覆盖度变化、气候变化都表现得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江经济带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江经济带1980、200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198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剧增,增加了38 454.79 km2,主要源于耕地转化;耕地、草地锐减,分别减少37 358.50、9008.57 km2.长江经济带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呈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较明显:上游、下游地区以低生态风险区为主,中游地区中生态风险分布较广;上游地区生态风险集聚趋势增强,高风险集聚自相关区长期较为分散且无显著变化;中游地区2000年后生态风险集聚趋势减弱,高风险集聚自相关区集中于洞庭湖、鄱阳湖区域,其他时期较为分散;下游地区生态风险集聚趋势增强,时空变化特征明显,低风险集聚自相关区分布较广,高风险集聚自相关区较少.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江经济带生态风险分析,为开展国土整治与修复、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针对性、差异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渝宜高速重庆段15k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6年、2000年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和1∶5万地形图,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插值分析方法,进行路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1986—2007年的2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增加;2)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生态风险度较高的地区,其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反之亦然;3)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呈现出时序上的差异性,1986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分布主要在道路影响域西部地区,与非农建设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0年和2007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聚集在东部,这主要与道路修建的时限性有关,此外研究区东部因水位抬升而引起的一系列建设也是导致路域生态环境空间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景观生态的山区风电开发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山区风电开发的区域生态风险。以景观生态学为切入点,考虑不同类型景观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其抗干扰能力,风电开发活动对区域景观的隔离效应,结合山地地表、地质环境和区域景观组分,及山区风电开发活动特征,提出利用景观风险势、隔离效应和生态敏感系数3个指数,构建山地型风电开发生态风险模型。风电开发后,73.44%区域以中级以下风险为主;不足5%的区域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W1机位东北部和W14-W22段南部;风电开发使研究区生态风险升高,风险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山脊导向特征;高风险影响范围虽有限,但对临近的人类活动易达区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渝宜高速重庆段15 km缓冲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86年、2000年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和1∶5万地形图,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插值分析方法,进行路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1986-2007年的2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增加;2)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生态风险度较高的地区,其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反之亦然;3)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呈现出时序上的差异性,1986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分布主要在道路影响域西部地区,与非农建设用地分布集中的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000年和2007年生态风险度的高值区聚集在东部,这主要与道路修建的时限性有关,此外研究区东部因水位抬升而引起的一系列建设也是导致路域生态环境空间变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用地的生态风险强度参数,构建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编制石家庄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程度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区1993,2000,2007,2010年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25,0.27,0.30,0.30,区域生态风险程度整体增加.生态风险等级由市中心向周边郊区呈明显圈层递减分布趋势.建设开发活动是导致局部区域生态风险较高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9.
福州鼓岭避暑旅游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年Landsat_ETM+遥感影像,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对福州鼓岭避暑旅游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景观以林地为基质,优势度最大,分离度最低;高程在500~750 m的平缓高地景观构成丰富,适宜避暑开发; 500 m以下的山坡地坡度陡,景观破碎度低,连接性好;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较差,鹅鼻片区破碎度最高、优势度最低,东部旅游休闲区内斑块连接性最好;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风险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低风险区分布在边缘区;鹅鼻片区、恩顶片区、鼓岭核心区生态风险等级较高,东部旅游休闲区和鼓山片区生态风险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20.
赫章县地处滇东高原山区,地形复杂,境内为乌江北源源区,生态脆弱,山洪严重,防御灾害能力较差,对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可为有效防治山洪提供依据。拟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两个方面考虑,选取暴雨量、高程、坡度、河网密度、人口分布和房屋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以Arc GIS为技术手段,30 m×30 m的栅格为评价单元,评价研究区遭受山洪灾害的风险等级。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城关镇,较高风险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风险度较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复杂,无河流流经人口密度较低的山区。评价结果与实际较符合,可为该地区防洪减灾提供合理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