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试图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观照下,以诗人兼翻译家刘半农为个案,追寻他的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文章重点通过刘半农的译诗经历,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小说艺术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向世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小说文本,而且还为英国小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创作了一系列个人自传小说,这些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他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袁宏道的文学理论主张与思想并不只体现在诗文领域,他在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领域,同样表现了其一贯的文学思想与主张。对戏曲文学的主要内容所做的分析比较合理,对戏曲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者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相似文献   

7.
刘天华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卓越创造力和杰出艺术贡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三首琵琶曲在创作上有独到之处:学兼中西,以利创新是刘天华创作的首要特点;节奏与速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且相对自由是刘天华创作的另一特点;变奏、顶真、再现、首尾互搭、"点"与"线"相结合等技巧的灵活运用是其创作特点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0.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24-25,28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