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卷柏属10种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0种植物样品通常具有10个共有红外吸收峰,但又具有各自的特征吸收峰(卷柏、垫状卷柏、疏叶卷柏、细叶卷柏、异穗卷柏等),或所有吸收峰的组合具有种间特征性.可利用整体峰形及吸收峰的数目、位置(cm~(-1))、强度等特征,尤其是指纹区(1 250~400 cm~(-1))的上述特征,对各个种进行有效的鉴别.根据光谱图的相似程度,推测异穗卷柏Selaginella heterostachys、细叶卷柏S.labordei及伏地卷柏S.nipponica之间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江南卷柏S.maellendorffii与中华卷柏S.sinensis的关系也较接近;并结合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将薄叶卷柏的变异类型作为它的一个变种处理.研究证实,红外光谱操作简便、快速,可有效辅助用于近缘植物种的分类鉴定,辅助解决鉴定中的某些疑点问题,推断部分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鞘舌卷柏(Selaginella vaginata Spring)、狭叶卷柏(S.mairei H.Lev)、小翠云(S.kraussiana (Kunze) A.Br.)、镰叶卷柏(S.drepanophylla Alson)、单籽卷柏(S.monospora Spring)5种卷柏的大、小孢子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5种卷柏科植物的孢子在形态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为三裂缝、辐射对称.其孢子具有复杂的外部纹饰特征,可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大叶卷柏(Selaginella bodinieri Hieron.)、疏松卷柏(S.effusa Alston)、具边卷柏(S.limbata Alston)、海南卷柏(S.rolandi-principis Alston)4种卷柏小孢子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其形态结构,并与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做对比,本次观察对传统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方法进行改进,节省了可利用空间,减少了污染。本文为卷柏科系统分类学和孢粉学补充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卷柏属10种卷柏微形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10种卷柏药用植物进行了观察,并比较10种卷柏微形态学特征差异,结果发现叶缘细微特征、叶表面细微结构、气孔带的有无和宽窄,气孔亚显微结构及大小孢子囊的排列方式种间差别较大,可作为卷柏种类鉴别和后药材识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来探讨卷柏活血通经作用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及在TCMSP数据库中获取卷柏可能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筛选,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预测活血通经疾病(痛经、经闭、抗血栓、抗凝血)相关基因,构建卷柏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对靶点进行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卷柏共有12种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ALB,VEGFA,EGFR,PTGS2和MMP2等靶点,10条信号通路;通过活性成分-蛋白靶点-通路相互网络来揭示卷柏活血作用,为系统阐明卷柏主要成分活血通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热带亚热带卷柏科植物的孢子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卷柏科(Sdaginellaceae)植物:小笠原卷柏(S.boninensis Baker)、藤卷柏(S.willdenowii (Desv.) Baker)、剑叶卷柏(S.xipholepis Baker)、印度卷柏(S.indica(Milde)R.M.Tryon)、S.wallichii(Hook.et Grev.)Spring、S.arbuscula(Kaulf.)Spring的大、小孢子形态.结果表明:卷柏科植物大、小孢子为辐射对称、三裂缝,其表面纹饰复杂,卷柏植物的大、小孢子在孢壁纹饰多为混合纹饰,并存在着较明显差异.为卷柏科形态学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药卷柏中特征性成分总黄酮及穗花杉双黄酮的快速含量分析方法,比较其在不同卷柏中的含量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方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垫状卷柏2.85%、0.81%;细叶叶卷柏2.48%、0.31%;薄叶卷柏4.02%、0.33%;深绿卷柏3.50%0、.34%;江南卷柏为3.72%、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总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在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卷柏科植物的研究(Ⅲ)——3种卷柏小孢子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较详细地观察了细叶卷柏SelaginellalabordeiHieron .、异穗卷柏S .het erostachysBaker、蔓出卷柏S .davidiiFranch .的小孢子 ,重点对所观察小孢子的形态特征 (分别从形状、大小、三裂缝、纹饰等方面 )进行了描述 ,并讨论了各种之间的差异 ,丰富了卷柏科孢粉学研究资料 .  相似文献   

9.
研究卷柏多糖的抗疲劳生物活性作用,采用卷柏多糖低、中、高3个不同给药剂量组对小鼠灌胃10天后进行小鼠负重游泳实验,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并对其血清尿素氮含量和全血乳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其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卷柏多糖的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全血乳酸的含量,表明卷柏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功效.  相似文献   

10.
报道贵州产6种蕨类植物新纪录,分别为卷柏科的微齿卷柏Selaginella ornata、碗蕨科的乔大鳞盖蕨Microlepia todayensis、金星蕨科的耳羽钩毛蕨Cyclogramma auriculata、焕镛钩毛蕨C.chunii、黑叶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grescens和瘤羽假毛蕨Pseudocyclosorus tuberculiferus。引证标本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中国梨须隐翅虫属1新记录种:Oedichirus lewisus Sharp,上海突眼隐翅虫属2新记录种:Stenus proclinatus L.Benick和Smercator Sharp,首次给出了S.proclinatua的特征图,并提供了上海突眼隐翅虫属10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浮游端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之一,其数量大,在浮游甲壳类中仅次于桡足类和磷虾类,居第三位,浮游端足类的分类系统,Pirlot等,Stephensen等已经做过研究,Bowman和Gruner在此分类系统基础上做了些修正,建立21科71属,共约500种,锥科的分类研究,包括种名修正、种类描述、种类索引等尚有其它报道。本文研究巴西沿岸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海三棱藨草的生态价值及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海三棱藨草是长江口滩涂的先锋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口的海岸潮间带,形成天然的草场。基于海三棱藨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论述了海三棱藨草在长江口的重要生态作用以及其受到威胁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海三棱藨草草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中国突眼隐翅虫属后突眼隐翅虫亚属2新记录种: Stenus (Metatesnus) pubescens fraternus Casey, 1884和S. (Metatesnus) depressus Puthz, 1973,对它们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并提供了中国已知该亚属4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安徽濒危野生动物在世界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IUCN2000年红色名录,将安徽省有关的濒危动物列表标出其受胁等级,并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比较,从中分析IUCN红色名录列出的安徽野生动物物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地位,提出进一步做好安徽濒危物种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赤蜻属部分种类阳茎的研究(蜻蜒目: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体视显微镜研究了蜻科赤蜻属的竖眉赤蜻、秋赤蜻、黄腿赤蜻、半黄赤蜻、大黄赤蜻、旭光赤蜻、方氏赤蜻、双横赤蜻、小黄赤蜻、褐带赤蜻、小赤蜻及褐顶赤蜻等12种蜻蜒的阳茎。这些种类的阳茎基本构造相似,都由3节组成,第一节基部与1长茎瓶状的精囊(阴囊)相接,第3节反折在第1节的腹面并且末端都有一对角。但第3节端部构造复杂因种类不同而异,为蜻蜒的分类提供了一项可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狭果秤锤树所在群落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重新发现了濒危植物狭果秤锤树(Sinojackia rehderiana)在赣北的分布,采用植被调查样方法研究了狭果秤锤树所在群落维管植物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系组成复杂,物种密度相对较高.在1 600 m2样方中,有维管束植物57科74属79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0种,双子叶植物43科53属58种,单子叶植物8科11属11种.物种密度约达5种.(100 m2)-1.分布区类型多样,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科、属、种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该群落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在本区交汇,体现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植物区系过渡的特征.该群落分布面积小且邻近村落,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禁伐是维持该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基生鳞毛蕨Dryopteris basisora H.Christ及其混淆种类进行分类订正研究.承认基生鳞毛蕨D.basisora H.Christ、硕果鳞毛蕨D.fructuosa(H.Christ) C.Chr.和脉纹鳞毛蕨D.lachoongensis (Beddome) B.K.Nayar S.Kaur为独立的种,将D.pseudovaria (H.Christ) C.Chr.作为硕果鳞毛蕨D.fructuosa (H.Christ) C.Chr.的异名处理.文中附有这3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9.
8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民勤绢蒿S.minchiinense、蛔蒿S.cinum、博洛塔绢蒿 S.borotalense、新疆绢蒿S.kaschgaricum、沙湾绢蒿S.sawanense、西北绢蒿S.nitrosum和针裂叶绢蒿S.sublessingianum 8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吸水曲线、发芽率和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其中伊犁绢蒿的发芽率最高,为85.00%,针裂叶绢蒿最低,为21.77%;绢蒿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活性因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是其对各自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唐健民  韦霄  邹蓉  丁涛  柴胜丰  朱显亮 《广西科学》2023,30(6):1025-1036
本文论述广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区系组成及特点,分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广西部分)》共收录野生植物332种,其中苔藓植物1种,石松和蕨类植物44种,裸子植物31种,被子植物255种,真菌1种,共计69科125属3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9种,其中物种数量较多(≥9种)的前3个科分别是兰科Orchidaceae (84种)、豆科Fabaceae (32种)、山茶科Theaceae (31种),前3个属分别是石斛属Dendrobium(32种)、山茶属Camellia(30种)、红豆属Ormosia(26种)。中国特有属13个,中国特有种114个,其中广西特有种28个。地理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多的3个市县行政单元分别是龙州县(86种)、那坡县(84种)和靖西市(75种),桂西南喀斯特山地区是广西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从属级水平可以看出,本研究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具有种类数量多、科属组成丰富、具有重要价值的种类比例高、特有现象明显、生活型种类丰富、草本种类占优势等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广西独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广西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