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旅游开发可以促使一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良性发展.小城镇发展近乎“千镇一面”,形象塑造是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核心.根据城市形象设计学,小城镇旅游形象塑造按照分析——定位——表述的技术路径来进行,文章以山西小城镇旅游开发为例对小城镇形象塑造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西湖区在旅游西进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 丰富的地形地貌,广阔的地域空间,西湖区实施旅游西进大有可为。“旅游西进”包括核心景区、近郊景区、远郊景区三个层次。而西湖区拥有了杭州市核心景区、近郊景区大部分区域。《杭州城市西部地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中提到的近郊6大景区中,西湖区就拥有了西溪风景区、龙坞风景区、灵山风景区、长安沙沿江风景区和浮山生态风景区5大旅游风景区。规划中地域空间界定总面积为226平方公里,除了约27平方公里的余杭区闲林镇部分用地外,其余均在西湖区的留下、蒋村、转塘、龙坞、袁浦、周浦等6个乡镇。…  相似文献   

3.
袁维军  笪晓军 《甘肃科技》2012,28(10):103-105
小城镇作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旅游业是很多民族地区小城镇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型小城镇规划的编制理念和策略,主要讨论在民族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利用小城镇资源优势,完善旅游功能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颖  王贺  车震宇 《江西科学》2012,30(3):329-334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快速转型和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背景下,国内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增高,城镇居民对闲暇生活需求也越来越突出。旅游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已经在城镇化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旅游的发展也给旅游小城镇带来了多方面的考验,尤其是在居民的游憩生活上,所以如何在发展"游"的同时给予本地居民"憩"的需求以更高关怀,成为旅游小城镇发展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分析旅游小城镇的"游"、"憩"特点,并借助规划实例以期探索出一种适合旅游小城镇良性发展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韩娜  吴静 《科技资讯》2007,(29):217-218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尤其是各大中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增长速度更快.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迁西县的新店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考虑本地资源特色情况下,分析了适合新店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实证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银川市华夏西部影视城旅游开发为例,采用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该旅游景区的发展背景、开发条件,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在客源市场上的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更新影视旅游内容,挖掘旅游产品深层次文化内涵,与不同质的旅游区进行联合以及塑造中国西部古代小城镇风貌等深度开发构想,同时也探讨了研究该旅游景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的旅游开发规划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旅游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旅游主题形象设计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整个区域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城镇旅游规划中的主题形象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河南省淇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对整个区域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实例探讨,旨在为小城镇旅游规划中的主题形象设计问题提供全面、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整合利用区域有效资源,寻求经济增长新助力是当前"新常态"背景下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旅游业正在逐渐成为小城镇带动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面对小城镇旅游中广泛存在的小片区、待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提出"灰色旅游资源"的规划概念,在解决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山景区开发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灰色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发展动因,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引导新兴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避免区域旅游资源形成恶性同质竞争,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敬波 《科技信息》2012,(36):100-100
城市近郊的农家乐,民俗村,以及亲自体验钓鱼采摘的乐趣等乡村旅游,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所向往。本文将对怎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之路,建设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观,保证纯朴的乡村环境等给予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已成为旅游地开发成功的关键。该文以临洮县为例 ,分析了临洮县的旅游资源状况和客源市场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临洮县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以期对西部其他小城镇旅游客源市场定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构建小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 GIS 空间分析研究徐州小城镇发展质量的水平与格局。结果表明:徐州小城镇发展整体质量水平较高;具有鲜明的核心外围式和沿主要交通带分布的格局特征;在整体和局部上有正向空间关联特征,但大部分乡镇表现为无显著性空间相关性,城郊地带的小城镇发展相对缓慢,县城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弱,县城边缘成为小城镇发展质量低谷地带。  相似文献   

12.
选择城乡系统交融的大城市郊区之一的歇马镇为对象,就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特点,未来转移的条件,指导思想及有效途径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为该镇合理安排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运用数学模型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过程中指标权重带来的主观性的缺点,运用基于熵权理论的属性识别模型,评价了福州市郊菜区8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并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且具有计算简单、分辨率较高等优点,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州市郊菜区8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此外,这些数据也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魏平城京畿行政区划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平城京畿区域范围,由于史志失载,需要进一步旁推侧考。北魏建都平城,置平城县令;在京城及其周围,因袭西晋封猗卢的代国,也就是前秦的代郡,仍名代郡,置代尹;以代郡及其周围地区为司州,或称京畿,置司隶校尉或司州刺史。考诸史传,北魏前期京畿的地理范围为:北阻阴山、东跨太行、南逾恒山、西沿黄河到达河套。太武以后,西、北、东南大面积回缩,定型为北邻六镇,东阻太行,南逾恒山(今原平以北),西傍黄河、朔州(治今托克托)。孝文帝太和十年重建司州时,新司州范围缩小至今大同市、朔州市及内蒙古集宁市南部地区。迁洛后,恒州领辖亦然。  相似文献   

15.
苏南新农村绿化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新农村绿化景观的内涵, 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应对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 Delphi 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并选取常州市武进区城镇型村庄、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各2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 个村庄绿化景观的综合评价值中3 个村庄属于“良好”, 3个村庄属于 “一般”, 影响综合评价值的主要因子是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3 种类型村庄绿化景观的综合评价值均值大小是乡村型村庄 > 城镇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 其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均值大小是乡村型村庄 > 城镇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 地方文化价值是城镇型村庄 > 乡村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单个村庄绿化的美学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波动较大。此外, 分析了各类型村庄绿化景观评价值高低的原因, 总结绿化工作得失, 对未来新农村绿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议小城镇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液体、气体、固体废弃物及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已危及到小城镇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小城镇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小城镇环境管理的对策,指出科学有序的环境管理和科学规划是最大程度地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有利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十堰市城郊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是城市居民放松休闲的理想场所。建设城郊生态游憩带既能完善城市游憩功能,又能推动十堰市旅游业合理健康的发展。通过对十堰市建设城郊生态游憩带的作用和优势条件进行分析,指出其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堰市城郊生态游憩带开发的原则、模式和功能分区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特征,对城郊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3个方面探讨了城郊型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广西典型石山区河池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池各县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持续发展协调度区分其可持续发展类型。结果在小城发展的评价系统中,宜州、河池的综合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66.47和65.28,凤山、巴马、东兰位居后三位,其中河池市的中心城区金城江区已发展为中心城市,宜州的庆远镇也已发展为次中心城市。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发展总体上十分落后,但是河池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小城镇发展比较协调。河池市的小城镇发展要加大力度发展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沿交通干线、围绕地方优势资源或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城镇要重点建设、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湖北小城镇发展模式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林  颜弘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5):79-81,85
从农村小城镇发展模式的两层含义入手,分析了它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它对“中部崛起”的影响,提出了培育和创新湖北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