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段提升管FCC新工艺改善催化裂化汽油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内外协调,优化控制的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可在汽油生成过程中通过促进氢转移,异构化及芳构化等反应的发生来使汽油中的烯烃向有利于提高汽油质量的方向转化,达到既减少烯烃含量又提高汽油产品质量的目的。通过分析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变化趋势及转化规律。考察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对改善汽油质量的贡献,在相近转化率下,与单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数据相比,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可使汽油中的烯烃含量降低约10个百分点,而辛烷值提高2-6,从而提高了汽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油两段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兼顾汽油和柴油生产的技术思路,以大庆常渣为原料,采用专门研制的LTB-2催化剂,在提升管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大庆常渣经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反应,在丙烯收率达到22%的情况下,干气收率只有5.37%,总液收率仍然可以超过82%,并且汽油的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生成的柴油密度在890kg/m3左右,计算十六烷值在30左右,与通常的催化柴油性质相当。重油经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可在多产丙烯的同时,兼顾汽油和柴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油两段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兼顾汽油和柴油生产的技术思路,以大庆常渣为原料,采用专门研制的LTB-2催化剂,在提升管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大庆常渣经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反应,在丙烯收率达到22%的情况下,干气收率只有5.37%,总液收率仍然可以超过82%,并且汽油的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高,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生成的柴油密度在890 kg/m3左右,计算十六烷值在30左右,与通常的催化柴油性质相当.重油经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可在多产丙烯的同时,兼顾汽油和柴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梅建国 《甘肃科技》2002,18(3):56-56,40
汽油作为最主要的石油产品及汽车发动机燃料 ,目前正受到来自环境压力和汽车技术进步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汽油产品中的烯烃含量超标严重 ,而成品汽油烯烃的 88%来自催化裂化 (FCC)汽油。因此 ,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近年来倍受关注。1 FCC汽油烯烃含量影响因素FCC操作条件对烯烃含量有较大影响 ,GraceDavison在循环式提升管 (DCR :DavisonCirculatingRiser)中试装置的试验证实 ,FCC反应温度、剂油比对汽油中烯烃含量都会产生影响。DCR研究表明 ,当剂油比提高时 ,汽油中烯烃…  相似文献   

5.
根据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技术特点,针对某炼化公司分馏及吸收稳定系统存在的轻汽油切割不清晰的问题,提出吸收稳定系统催化汽油切割流程,提高了丙烯收率并有效降低了汽油产品烯烃含量.结合某炼化公司TMP技术工业化试验,用化工流程模拟方法对新流程进行现场条件下模拟研究,优选了新流程操作工艺,试验装置标定显示:相对现有工艺,汽油产品烯烃的体积分数由50%以上降至35%以下,达到国标Ⅱ类环保标准;丙烯质量收率达21.28%,较常规流程提高1.64%;稳定塔塔底稳定汽油余热作为汽油切割塔塔釜热源,不增加外来高品位热量消耗,提高了装置低温热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因此,新流程能够有效解决TMP技术应用存在的轻汽油切割不清晰的问题,通过优化进入二段提升管反应器回炼轻汽油的组成,达到提高装置丙烯收率、降低汽油产品烯烃含量并且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突破常规催化裂化工艺单一依靠调节反应参数来改善产品分布和质量的控制模式 ,在优化外部操作条件的同时 ,在反应内部改变中间产物的油气分压 ,使反应向理想的方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 ,这种内外协调、优化控制的新工艺可使柴油产率提高 8个百分点 ,汽油产率仅减少1个百分点 ,而干气产率下降 1个百分点 ,重油产率下降 8个百分点 ,轻油选择性提高 10个百分点以上 ,大大改善了催化裂化产品的分布 ,达到了提高轻油收率、降低干气和重油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技术在玉门炼油化工总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9月,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TSRFCC)技术对玉门油田公司炼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成功地进行了改造,到目前为止,装置运行平稳。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虽然加工的原料明显变差,但2005年全年平均总液收比2004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液化石油气收率显著提高,干气收率明显下降;无论是否进行汽油回炼,汽油烯烃含量都大幅度下降,辛烷值明显升高;柴油凝点下降,十六烷值因柴油的二次裂化减少而有所升高;装置在原料金属含量高导致剂耗偏高、加工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经济性仍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TSRFCC)技术对玉门油田公司炼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成功地进行了改造,到目前为止,装置运行平稳.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虽然加工的原料明显变差,但2005年全年平均总液收比2004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液化石油气收率显著提高,干气收率明显下降;无论是否进行汽油回炼,汽油烯烃含量都大幅度下降,辛烷值明显升高;柴油凝点下降,十六烷值因柴油的二次裂化减少而有所升高;装置在原料金属含量高导致剂耗偏高、加工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经济性仍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两段提升管FCC新工艺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突破常规催化裂化工艺单一依靠调节反应参数来改善产品分布和质量的控制模式,在优化外部操作条件的时间,在反应内部改变中间产物的油气分压,使反应向理想的方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催化裂化工艺相比,这种内外协调、优化控制的新工艺可使柴油产率提高8个百分点,汽油产率仅减少1个百分点,而干气产率下降1个百分点,重油产率下降8个百分点,轻油选择性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大大改善了催化裂化产品的分布,达到了提高轻油收率、降低干气和重油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车用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直馏汽油含量高 ,高辛烷值组分含量少的特点 ,根据新配方汽油的规格要求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提高汽油质量的先进工艺 ,认为现阶段我国为提高车用汽油的辛烷值 ,降低铅含量和烯烃含量 ,应优先发展催化裂化家族工艺和催化轻汽油醚化工艺 .  相似文献   

11.
在铸造生产中采用空心微珠制作保温冒口,在大、中、小型铸钢件上应用,保温效果良好,延长了冒口的凝固时间,不仅消除了铸件的缩孔及缩松等缺陷,而且冒口的补缩效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40%。铸件工艺出品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70%-73%。大量节约了金属液,节省了人力及能源。  相似文献   

12.
金属型的浇冒口处往往涂有厚层绝热涂料以提高型的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冒口的凝固速度,增加了冒口的补缩能力。本文提出以涂料与铸型热性能之比(λ_(2m)/b_(2m)·b_2/λ_2))~(1/2)作为冒口模数缩小系数 C,并用长短轴比例固定 a:b=1.5的椭圆形冒口代替圆柱形冒口,得出冒口简化计算公式,适于工厂实际应用。这种冒口设计简单,节约金属,并易于取出铸件,可提高生产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铸件补缩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冒口尺寸。设计结果能够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节约金属材料,降低铸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基于CFD的导流板形海洋立管涡激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CFD软件模拟导流板形横剖面立管对涡激振动的抑制效果,在雷诺数为200与1 250的情况下对5种不同剖面形状进行仿真模拟,将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导流板两侧角度选取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涡激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自由悬垂立管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等路径段内的加速度进行优化的改进型蚁群算法.通过该算法得出的立管顶端的优化运动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小立管底端在平移结束时同海底井口的距离,同时缩短重入井作业需要的时间,使得钻井立管重入井作业更加便捷.通过对比在优化后的运动策略下和在普通的运动策略下自由悬垂立管的不同动力学响应和型态变化,说明针对等路径段加速度进行优化的蚁群优化算法可以有效地优化立管重入井过程中的立管型态和运动,使重入井作业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16.
传统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的弊端与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调研、实验研究和重油催化裂化工业装置现场采样,对传统重油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传统重油催化裂化普遍存在反应时间过长、平均催化剂活性低和选择性差及不同反应组分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等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概念,并分析了其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滚轮式离心机滚模套球铁件的无冒口铸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该铸件的铸造工艺及生产控制要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该类铸铁件在各种工艺参数合理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无冒口铸造.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在波与流扰动下的后屈曲立管运动,导出了单模运动的非线性方程,利用周期倍化分叉方法、Melnikov法以及且接求时域解方法,讨论了亚谐振发生的条件及流与波的影响,获得混沌及亚谐振发生的波幅/阻尼比的门槛值,不同方法估计的门槛值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限单元法建立隔水管模型,分析了三级风、八级风——两种不同风力条件下,顶部张力比和船体偏移率对隔水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隔水管底部横向载荷随张力比和偏移率呈线性变化。在张力比增加的过程中,船体的偏移率越大,横向载荷的增加幅度也越大。隔水管底部转角随偏移率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但随着张力比的提高会迅速降低,然后趋于稳定。在保证张力比的前提下,风力的增加对底部转角和载荷影响极为有限。自然条件下,提高张力比是维持隔水管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分析深水钻井平台的海底井口稳定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