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紋狀体对軀体运动的影响,比較明显,因此曾被許多学者作为錐体外系統的神經核研究过。此外有些学者亦曾观察到紋狀体的某些植物性神經机能,如:Budge, J.(1839)曾发現当針刺紋狀体时,发生腸子运动;Whire, W.Hale(1890)曾观察到,当切除紋狀体后,动物对侧的体温发生变化,及流涎、多汗、流泪等現象;Miller, F.R.(1936)曾发現,当刺激尾核时,产生瞳孔扩大現象;Rioch D.M.与Brenner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尾核是锥体外系统的一部分,多注意它的躯体性运动机能。Albe-Fessard(1960),(1961)及Feldman(1963)等先后报道了视、听、体感及嗅等感受冲动可以到达尾核。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结合针麻机制的研究,非但在动物上并且在人体上证实了体感冲动可以到达尾核。另一方面,有许多学者以及在我们的实验室中观察到,当尾核兴奋时,也会引起许多植物性效应。因此,如果根据调节躯体性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工作证明,鸟类中脑存在司鸣叫的基本中枢。电刺激中脑引起鸣叫反应的同时,伴随一系列植物性和躯体运动反应(蓝书成,李东风等)。在这些反应中,心血管机能发生相应改变。我们曾在鸣叫同时记录到血压的升高(蓝书成1958)。为了进一步探讨血压变化的机制,我们以心率为指标,观察中脑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以及和鸣叫行为的相互关系。我们选用成年雄性鹌鹑14只,轻度麻醉后固定在鸟头定位仪上。四肢皮下插入针形电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刺激的方法,对鸣禽黄喉(Emberizaelegans)的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_C)的发声控制及其它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结果如下:1)长串或短串电脉冲刺激HV_C的不同区域,部引起鸣叫反应.2)长串电脉冲刺激HV_C引起呼吸易化效应:表现为增频增幅的呼吸.3)短串电脉冲刺激HV_C引起呼吸位相转换效应及呼气时程延长效应,如刺激落位于吸气相时,可迅速转换到呼气相;刺激落位于呼气相时,可使呼气时程延长,以配合鸣叫.4)电刺激HV_C引起明显降心率效应.5)电刺激HV_C引起明显的竖毛、瞳孔缩小及躯体运动等反应.结果表明,HV_C除控制发声外,尚参与呼吸易化和降心率的调节.HV_C对发声及呼吸的特异性调节作用,可能在鸣叫与呼吸的协调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HV_C亦参与植物性及情绪性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刺激家兔的一侧尾核,能引起两侧腮腺分泌唾液.同侧腮腺的反应量多于对侧.实验证明,这种反应不能主要地归因于电流的扩散所引起,而是尾核木身的机能.季节与室温的变动,对唾液的分泌量影响很大.在刺激尾核引起唾液分泌的同时,还出现皮肤电反应等其他植物性神经反应.  相似文献   

6.
丘脑前核的机能,至今还是不甚明确的.从解剖学材料看来,它与下丘脑的乳头体及边缘系统的扣带回有纤维联系,由此可知它是具有植物性功能的.在生理学上,早在1911年,Sach, E.曾在用乙醚麻醉的猫上发现,刺激前核会产生呼吸变慢的效应.后来,Baird, H. W. 等(1952)进一步研究了人和猫的前核的机能,他们发现,当刺激前核时,会出现呼吸频率变慢、幅度降低、甚至呼吸停止等反应.他们还进一步阐明了前核与扣带回之间的关系,认为前核兴奋时对呼吸的影响,不必经过扣带回,而另有独立的通路下行的,据他们的推测,是由前核经过维克大齐束(Bundle of Vicq d'Azyr),即乳头丘脑束到乳头体,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名志愿者在平静状态以及进行刺激游戏后的眼睛进行拍照,然后使用Photoshop软件对瞳孔直径大小进行提取,并且运用统计学中t检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本论文得到了不同情绪与瞳孔大小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外界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变化能够引起瞳孔大小的改变。实验结论是瞳孔可以作为反映人体情绪变化的指标,在医学上进行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经观察过病人练气功的过程中,皮肤电有明显的变化.说明病人可以通过主观意识,改变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从而引起皮肤电变化.因此大脑皮层与皮肤电的关系,就成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早在1930年Langworthy和Richter及汪敬熙和鲁子惠就曾报导刺激猫的感觉运动区、眶回、颞叶前部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随后Fabian Isamat证实刺激扣带回前部和胼胝体下回,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报导了,在家兎刺激大脑皮层可以引起皮肤电反应,但没有指明刺激的具体部位.因为皮肤电反应属于交感反应,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更全面探索兎和猫脑新旧皮层(包括海马回)上面皮肤电反应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9.
在清醒成年家兔上观察了急性正己烷中毒的效应。吸入(3000 ppm)或经静脉注入(0.15mg/kg)中毒,均可使动物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继而肌张力明显减退,步态蹒跚,直至瘫痪。相应地,中毒后5min左右出现胫神经阵发性自发放电;13~28.4min胫神经和尺神经作电位幅度降低了35%;尺神经刺激所致皮层运动区诱发电位幅度降低了51%,锥体束逆行刺激所致皮层运动区诱发电位也有类似效应。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潜伏期亦有减慢或延长趋势。脱离正己烷接触或静脉注射后15~90min,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但电位变化仅见部份恢复。重复中毒,上述效应重复出现。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急性中毒兼可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显著变化。建议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中己烷污染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刺激家兔小脑顶核对动脉血压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家兔37只,戊巴比妥钠麻醉,自然呼吸,其中27只采用电刺激小脑项核,10只为顶核内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L-谷氨酸钠).观察到电刺激小脑顶核能引起动脉血压显著升高,但心电图记录无明显变化;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肺通气量显著增加.而项核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钠.则出现动脉血压降低,心率无明显变化,呼吸也无显著性变化.提示顶核神经元兴奋产全降压作用,而电刺激所致的升压和呼吸反应可能与顶核周围的神经纤维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家兔为实验对象。探讨腹部迷走神经在传导内脏痛中的作用及其原理。二、实验结果证明腹部迷走神经可能参与内脏痛的传导。内脏痛反应的强弱取决于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数量和当时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而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数量是取决于刺激强度。三、实验结果证明,不但在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中具有交感神经纤维。而在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中也含有交感神经纤维此纤维可能是迷走神经中传导内脏痛的成分。四、刺激膈下迷走神经中枢端引起的植物性反应和运动反应(内脏痛反应),是由于迷走神经中的交感神经纤维进入脑干网状结构,兴奋了该结构中的肾上腺素能纤维和5—HT神经元等有关核团,分泌NE和5—HT等体液因素的结果。是内脏器官受到强烈刺激的应激反应。五、动物处于低血压时,动物对刺激膈下迷走神经中枢端引起的痛疼反应比较敏感,其原因可能由于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系统失去对网状结构激动系统的抑制作用以及同时伴有乏O_2和CO_2增加,通过对网状结构的反射性和直接刺激作用,激活网状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牵拉内脏器官和刺激(牵拉刺激和电刺激)内脏各神经所引起的躯体反射,是由于内脏器官或神经所产生的痛觉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的高级部分)而产生的。因此,可以把这个内脏——躯体反射做为内脏痛的客观指标。二因刺激性质、强度和部位不同,血压的变化有差异。因此,固定把加压反射做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之一,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认为,人和动物在疼痛时,主要表现是加压反射。但根据刺激强度和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表现有减压反射和双相反应。三动物实验证明,迷走神经可能参于内脏痛觉的传导。  相似文献   

13.
大量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表明,机能调整可能是针刺镇痛的基础。即在针刺作用下,机体内发生一种生理范畴的积极主动的调整过程,通过神经——体液系统,改变机体的原有机能状态,使之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影响痛阈,起到针刺镇痛效果。针刺作用下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已有不少报导。我们用脑内激素埋藏技术,在大白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埋藏氢化可的松,可以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并发现这样的大白鼠动物模型,其针刺镇痛效应下降。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能否激活这一系统,同时观察动物痛阈及针刺镇痛效应的变化,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阐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而且从临床实践角度来看,通过机能调整探索克服针麻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是有意义的。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环一磷酸腺苷(CAMP)与三磷酸腺苷(ATP)合用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因此,我们应用这一方法希望激活大白鼠这一系统时,观察动物痛阈、肾上腺抗坏血酸及针刺镇痛效应等的变化,以便进一步了解这一系统与针麻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了缰核(Hb)是刺激岛叶(INS)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电刺激INS引起升压反应,在刺激电极的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36.9%。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降低了41.7%。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降低电刺激INS所引起的升压反应。在刺激INS前后用微电极记录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电刺激INS后,Hb内心血管调节相关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者占58%(21/36),频率明显减少者占14%(5/36),频率无明显变化者占28%(10/36)。结论表明:缰核是参与电刺激岛叶引起升压效应的主要下行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白腰文鸟古纹状体粗核的纤维联系和机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对白腰文鸟的古纹状体粗核(RA)进行了电刺激和HRP法研究,结果发现:①电刺激RA核,出现呼吸频率的加快、竖羽、鸣叫、流涎、眨眼等动作。②HRP法研究表明,RA核与中脑丘间复合核背内侧亚核(DM)、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VC)、新纹状体巨细胞核外侧部(LMAN)、古纹状体带核(TN)、蓝斑(Loc)等都有纤维联系,这就提示RA核除了与发声运动有关之外,还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1.针刺(电针和手针)动物鼻唇沟,对正常动物的血压和失血性低血压,都有加压效应,而对失血性低血压的加压作用更较明显。 2.为了引起动物的加压反应,必须有一个结合不同动物个体的适宜刺激量。针刺有抗休克的作用。 3.针刺对心脏有良好的作用,改善心脏的生理机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量。 4.针刺的加压效应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用感应电流刺激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引起鸣叫反应、植物性反应和躯体运动等反应,过去已进行了一定观察,并初步判定在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司鸣叫的中枢。为了进一步证明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鸣叫中枢的论断,我们又采用化学的微小刺激法与感应电流刺激法作对照观察,并设想用电解性损伤方法破坏中脑鸣叫中枢后的鸟,仍使其处在清醒自由活动的状态下,是否仍有自发性鸣叫,抑或失去鸣叫而出现失音等反应,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就现有文献所知,Ranson会  相似文献   

18.
作为边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扣带回的机能活动与痛感觉有关。利用慢性埋藏电极的方法刺激大白鼠扣带回前部,发现动物痛阀升高。刺激扣带回前部32区及其附近皮层区可以明显地增强针刺镇痛效应。利用电流损毁32区及其附近皮层区,可以减弱或完全取消针刺镇痛效应。根据实验结果,作者认为扣带回皮层这种对针刺效果的影响,可能不是通过中枢控制情绪反应的系统或是结均而实现,而是直接地影响中脑,丘脑以及基底核某些与痛感觉或是痛反应有关的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19.
41只家兔在麻醉状态下胆流速度均匀,平均3.4毫升/公斤/时。对其中35只兔的膈下迷走神经施以电刺激,7只无反应,28只胆流有不同程度抑制。在这28只中,当膈下腹、背两侧迷走神经分别受到刺激时,都出现反应的有9只(32%);仅对刺激腹侧神经有反应的15只(53.6%);仅对刺激背侧神经有反应的4只(14.3%)。本工作揭示:支配家兔胆管活动的迷走神经并非仅仅是膈下腹侧支,而背侧支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关于家兔胆汁分泌的研究曾有一些报道~[1.2.3];梅懋华等~[1]将家兔膈下双侧迷走神置于一个电极下,使两者同时受到刺激,绝大多数动物的胆汁流出速度发生变化.并证明这一效应的作用环节在于神经的兴奋引起胆管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阻碍了胆汁流出,而不是改变肝的分泌或胆囊活动.根据现有知识,家兔膈下腹侧迷走神经形成胃前神经丛,后者再发出纤维分布到肝~[4];至于膈下背侧迷走神经是否有纤维分布到肝和胆管,以及对胆汁流出是否产生影响,均未见报道,我们在实验中,注意到,若单独对家兔膈下腹侧或前侧迷走神经分别施以电刺激,各侧神经对胆汁排出能否产生影响,这在不同个体并不一致.于是导出了这样的问题;家兔膈下背侧迷走神经,是否也能借缩胆管机制影响胆汁的排出速度?如果能够,那么这两侧神经表现此种作用的场合各占多大比  相似文献   

20.
张玉波 《科技信息》2009,(23):231-232,224
训练的生理和生化监控实验是实现科学化训练的必备手段。在运动实践中不同运动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具有不同身体机能水平且负荷后具有不同的机能变化反应,同一运动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身体机能水平且负荷后也有不同的机能变化,同时运动员机体生理、生化指标也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教练不能用眼和经验所能看到和观察到的,这都要辅助于监控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