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隆藏布流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在此区域具有发育密度高,危害性强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波密-索通段)发育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冰川泥石流,即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进行典型泥石流发育特征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泥石流较其他类型泥石流在物源、沟谷地形和水源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物源以沟源冰碛物和沟岸崩滑型堆积物源为主,分布面积广,储量大;沟谷宽缓呈"U"形,为典型冰川作用侵蚀地形;流域内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水量大。此类泥石流沟谷支沟暴发泥石流概率大于主沟,暴发频率为中~高频,主沟泥石流潜在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2.
甘肃黄土陷穴的形成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陷穴在甘肃中东部地区分布较广,本文主要对甘肃黄土陷穴形成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甘肃黄土陷穴的形成因素主要为物质组成和结构、垂直节理和渗透性、降雨特征、地形、坡面切割和沟蚀发育的程度、人为活动等;甘肃黄土陷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黄土层位控制,发育方向受构造节理控制,表现在地形地貌上主要分布于斜坡与陡坎的交界地带,坡度较缓、排水不便的坡体上,临沟的塬边凹形地段,冲沟沟头,人工填土地段等。  相似文献   

3.
段耀峰 《甘肃科技》2001,17(2):59-60
陇中地区,黄土广泛发育,其分布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95%以上,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地表层被径流水侵蚀切割,地貌形态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黄土残源次之.统观全区,其地形破碎,沟谷纵横,沟深坡陡,这均为水土流失所致.本文仅就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质问题,概述其形成条件、主要侵蚀方式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甘肃省环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例,总结了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分析了区域内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成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内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广大地区为黄土所覆盖,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裂隙水;地质灾害点分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不均匀性,沿河谷两岸呈带状密集分布,中山区则分布较为稀疏;区域内地质灾害以滑坡、泥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地下水和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次要因素,降水、地震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坡度对滑坡影响较为明显,20°~50°坡度区间内发生滑坡的数量较多,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70°的高陡斜坡上,泥流多发生在流域面积为0.1~5.0 km~2,沟谷坡度25°~45°,主沟纵坡比降10%~40%的沟谷内。  相似文献   

5.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类型及其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剥落病害问题十分严重。总结描述黄土边坡剥落的基本特征,考虑工程实用性,根据黄土边坡剥落的发育特征、规模、断面形态学参数对黄土边坡剥落进行分类:按剥落形态划分将黄土边坡剥落分为片状剥落、层状剥落、碎块状剥落、鱼鳞状剥落和混合状剥落;按剥落层厚度可分为表层结皮剥落、中层层状剥落和厚层滑塌状剥落;按剥落成因可分为重力型剥落、冲刷型剥落、冻融型剥落、扰动型剥落、坡脚应力集中型剥落、构造型剥落、风化型剥落和生物型剥落。最后,从黄土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坡型坡度等方面探讨了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导致四川部分地区大规模泥石流爆发,其爆发规模和特征都不同于以往的泥石流,为了进一步研究震后泥石流的特征并揭示其现象,选取了位于绵远河流域的文家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ARCGIS平台对灾前灾后DEM数据进行对比,从主沟道的坡度及下切深度、沟谷形态的变化和区域侵蚀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家沟泥石流的特征,解释了文家沟泥石流侵蚀过程和深切拉槽现象,为今后泥石流灾害评估、侵蚀过程分析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尤向治  张根生 《科技信息》2013,(11):473-474
安塞黄土塬是陕北发生滑坡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该区黄土滑坡主要发育于黄土塬—沟谷过渡地带。笔者将该区黄土滑坡首次划分为单面滑坡及双面滑坡两种基本类型,并对滑坡灾害的破坏性进行了初步探讨。黄土单面滑坡一般较双面滑坡规模大,但双面滑坡则更为普遍。黄土滑坡主要分布于坳沟、冲沟下游,且规模较大;分布于切沟、冲沟上游的黄土滑坡,数量少、规模小,显示出黄土滑坡与区域水文网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以米脂、洛川为代表的典型黄土丘陵区、黄土源区的野外考察,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黄土披盖形式、地貌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明显表现于二者沟谷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上,导致沟谷延伸速度的显著不同两地区水上流失形成主要受各自不同的地貌发育规律控制,均需经历一个较长的强水土流失期.  相似文献   

9.
黄土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地层较复杂,黄土梁茆、沟源密布、冲沟发育,坝式路堤较普通高填方路堤和桥梁工程而言,对于甘肃省干旱和半干旱黄土地区具有集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黄土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时,采用坝式路堤跨越沟谷,对于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及出行十分有利.目前,坝式路堤已普遍存在于甘肃公路建设项目中,如G312、G211、巉柳高速、马陇公路等.为确保坝式路堤稳定性和耐久性,必须进行地基处理,根据笔者实际参建的通渭至榜罗革命遗址公路建设项目中14处平均填筑高度30 m以上的高填路堤,及6处黄土地区坝式路堤地基处理经验,对于黄土地区坝式路堤地基处理措施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以米脂、洛川为代表的典型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的野外考察,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黄土披盖形式,地貌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明显表现于二者沟谷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上,导致沟谷延伸速度的显著不同,两地区水土流失形成主要受各自不同的地貌发育规律控制,均需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强水土流失期。  相似文献   

11.
耳阳沟泥石流是甘肃省岷县具有代表性的泥石流沟之一.2010年5月10日,短时强降水导致耳阳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耳阳沟具有支沟泥石流发育、比降大,主沟沟谷宽阔、比降小的特点.泥石流是从其支沟快速冲出,多处堵断主沟又多级溃决、集中冲出形成大规模泥石流,造成严重灾害.  相似文献   

12.
以果木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阐述该泥石流自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该泥石流的发育情况、泥石流沟谷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确定了该泥石流的类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计算确定了典型泥石流沟的动力学特征,研究成果为经济合理防治该泥石流沟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陇中地区,黄土广泛发育,其分布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95%以上,厚度最大可达200余米,地表层被径流水侵蚀切割,地貌形态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黄土残源次之。统观全区,其地形破碎,沟谷纵横,沟深坡陡,这均为水土流失所致。本文仅就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质问题,概述其形成条件、主要侵蚀方式及其预防措施。1 水土流失的形成条件 水土流失即水与土在各种自然条件影响下,黄土被水侵蚀,从而破坏耕地和各种水利工程设施,造成地力贫瘠或减弱抗旱能力。而水土流失的形成直接受地层岩性和水文气象条件所限制,同时也受到地形结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卫一贵阳联络线管道工程第二标段、兰州一成都原油管道工程线路途径主要地形地貌主要有黄土梁峁沟壑区,河谷川台区。敷设在黄土高原的残塬、梁和峁上以及大冲沟,这些地区广泛分布黄土厚厚数米至十余米,呈浅黄一黄褐色,稍浅、稍密一中密,具湿馅性,属自重或非自重湿馅性黄土。其主要地貌特征为地形破碎,沟谷切割强烈,黄土碟形洼地,陷穴、暗沟、天生桥发育,地下水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在边坡施工时管材拉运难、大型机械行走难、布管更难;焊接难、下沟难、地貌恢复难、水土保持更难。给设计、施工带来了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5.
红层荒漠化是发生在红层区的土地退化灾害之一,以表土层缺失、基岩裸露和生态功能丧失为主要特征。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的红层出露广泛,人口密集,受工程经济活动、自然气候条件及岩石自身抗风化能力弱等因素的限制,红层土地退化愈趋严重。选取第四系网纹红土和白垩系红层荒漠化特征典型的吉安永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红层土壤的p H值、色度、粒度、含水率及荒漠化侵蚀沟形态特征等研究,查明了其演化阶段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区内红层土壤分为碱性和强酸性2种,含水率较低,粒度组分以粉砂(2. 00~63. 00μm)为主,粘土(0. 01~2. 00μm)和中-细砂( 125. 00μm)次之;其侵蚀沟形态主要受岩性、地形等因素控制,荒漠化可分为早期、中期、中晚期及晚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地区上元古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灰岩、云质灰岩、白云岩)表生岩溶为例,在地理-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该区的典型岩溶现象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岩溶分布规律及岩溶发育模式,并建立断裂-溶缝带控制的岩溶发育模式和多组裂缝控制的大型溶洞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湖南地区岩溶现象类型繁多,其中地表断裂岩溶最为普遍,依据断裂溶蚀形成的沟谷宽度与深度等特征,将其划分为细小溶蚀裂隙、小型溶缝、中型溶缝、大型溶缝与断溶谷,它们构成地表岩溶的断溶-溶缝序列。湖南地区岩溶主要分布在湘西北、湘中与湘东南,其中地表出露位置高的断裂(带)附近、特定的断裂带结构发育区和多组裂缝发育区往往是岩溶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河床结构的影响,以DEM数据、Quickbird数据和现场实测资料作为数据源,对地震重灾区龙溪河流域河床结构发育与沟谷分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溪河河床纵剖面形态变化较大,裂点增多,河口处淤积明显,河床升高;主槽纵剖面为凹型,地震前后其凹度值分别为1.45和1.28;在无标度区间内,沟谷水系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37(2005年)和1.42(2009年),说明流域沟谷形态的复杂程度增加;次生地质灾害是影响龙溪河流域河道变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将为强震后小流域灾害防治和流域综合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受地震影响,漳县境内沟谷两侧斜坡体岩土体结构发生松动,造成沟谷内斜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稳定性极度降低,加之近年来漳县降雨量明显加大,在强降雨等条件影响下,沟谷内滑坡、滑塌大量发育,物源剧增,存在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隐患。本文着重分析了彰显红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为该泥石流灾害的防治、预警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沋河水库产沙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河水库淤积非常严重,推移质多来自支流清水河的基岩山地,悬移质泥沙主要来自稠水河的黄土丘陵区。悬移质是水库泥沙淤积的主体,其产沙条件有四点:(1)岩性:黄土丘陵由于黄土质地均匀、疏松、多孔,易遭受流水冲刷,故水库泥沙粒径基本和黄土粒径相当。(2)地形:丘陵区因新构造上升运动影响,河流垂直侵蚀强烈,沟谷纵横,地面破碎,相对高差大,谷坡陡峻,大多在11—25°之间,有利于坡面径流侵蚀。(3)降雨:稠水河年降雨量917.8毫米,雨量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冲刷能力很强。(4)重力作用:坡面块体运动有撒落、崩塌、错落和滑坡等,其中以滑坡最发育,其面积约占沟谷面积70%左右。由于重力作用破坏了原土结构,扩大裂隙,失去粘着性,易遭受流水侵蚀。因此,重力作用是沟谷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沈河流域治理:在沟谷里兴建拦泥和蓄水工程;滑坡治理应以地表排水工程和植物措施为主;黄土梁源区应加强保塬固沟,以防止径流冲刷。  相似文献   

20.
中兆沟为一泥石流频发地区,曾于1989年和2008年雨季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其中1989年泥石流灾情较为严重.本研究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之上,在分析中兆沟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形、水源、物源3方面着手,计算泥石流的流体重度、流量、流速、整体冲压力.计算结果显示,中兆沟泥石流为易发性暴雨沟谷泥石流,存在较大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