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创作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小城镇叙事小说创作基础上拓展与延伸。其拓展与延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内容的更新,包括"新增"叙事内容和"拓展"原有叙事内容。二是风格的拓展:丰富、延展了超逸风格,张扬、开拓了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2.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考察中国新时期小说可以发现,非写实成为新时期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取向,悄悄地改变着文学发展的航道。对于如何建构文本世界,打破以往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将非写实的因素揉和到小说中,这些非写实的因素挟带着作者特定的意念,带来新时期小说叙事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实主义理论阐释中普遍满足于逻辑演绎和抽象概念的倾向,本文通过对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作家作品和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具体的形式解读,提出并论证了从形式角度研究现实主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7.
刘忠诚是近年来中国剧坛较活跃的剧作家与戏剧理论家,是有思想、有方法的文学评论家,是小说本体意识和作家主体意识很强的新锐小说家。他构建了自己的文艺思想体系,他的文艺探索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本体审美论,他的文艺创作的理论基石是生活与心是的“二源泉”论。他的小说强力追求主体感悟的显示,感觉情绪成为小说的中心,讲究叙事的密度与活性,叙事者往往与人物交织重合,显示了主体创造的内在活力,他的小说是小说领域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小说以"梦境"穷极"梦境"的叙事手法颠覆了以实求实的现实主义叙事传统;墨白则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神、气、韵、境"的"道悟",使他小说的叙事语言实现了最大的"陌生化"的效果;卡夫卡和墨白用各自不同的"虚"与"空",建构起不同的体悟生存现状的文学世界,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重构的叙事境域。  相似文献   

9.
意象在《红楼梦》中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意象具有叙事功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叙事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尤其《红楼梦》的艺术贡献。它是小说诗化的重要形式特征。独特的意象介入叙事,从担当叙事者、主旨象征、情境创设、叙事层次转换、人物形象建构、叙事空间拓展、叙事修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叙事作用,使得小说文本呈示出独特的叙事风貌。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的前提出发,现代短篇小说以人物的灵魂显示为结构,以灵魂显示的意义为主题,由此而形成以人物的心态为主导,事件与场景淡化为灵魂剖析的线索和背景的总体特征。无论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创作范例,还是胡适的短篇小说理论范式,均能揭示出现代短篇小说的网状结构可以在不同方位上建构,出现了“纵截式”、“横截式”、“综合式”这三种基本类型。现代短篇小说主题具有真实性、整一性、独立性的层次构成,并以其尾声构成的叙事内在逻辑达到与小说网状结构的叙事文本开放相一致,从而促进小说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家荣教授的新作<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是对中西叙事文学的叙事精神进行研究比较的论著,主要论述了中西神话、戏剧、小说和叙事形式的异同.全书逻辑清晰,言语精练,观点新颖,令人深思,是一部极具重要学术价值的中西叙事精神比较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2.
服饰话语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态化美学呈现,此类话语的叙事策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比照、暗示等策略来指涉服饰话语的内隐意义,进而呈现人物性格和形象;二是运用聚焦、绾结等策略来融合种种服饰符号,使之成为小说时空构建的基质。诸此策略的运用使得服饰话语成为张爱玲小说中观照人物性格的道具与平台,和建构叙事时空的节点与纲纬。  相似文献   

13.
蒋光慈的革命小说,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革命理论否定了“五四”以来的个性主义思想革命,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革命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的先河。“寻找意义”的叙事结构,压迫与反抗二元对立的阶级斗争叙事模式和集体主义化的精神追求,共同演绎了现代革命的叙事逻辑。这在中国20世纪20—30年代的文化语境中无疑具有一种先锋性。  相似文献   

14.
褚殷超 《科技信息》2009,(29):159-159
作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小说意象,其首要功能是基础性叙事,而小说意象“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又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小说中。意象的建构功能是统摄作品整体结构,而对应式意象成为文本多线并行中的穿珠之线、辐射点。小说意象在美感上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抒情性,调控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5.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回归——回归传统,小说用记忆逻辑来叙事,将形式纳入意义之中。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时间错置,文本中的时间被注入了叙述者的心理情绪,体现了叙事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与小说同为语言艺术,却在形式特征和审美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人作诗重在抒情,诗歌话语遵循的是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逻辑法则;小说家写作意在叙事,叙事话语表现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方式。诗性叙事意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它表现出了对传统叙事语法的背离。《唯物之神》正是因为其叙事的诗化特征,成为了诗性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60年代的叙事学研究给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传统小说叙事理论我们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以菲尔丁为代表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与理查逊为代表的书信体小说。二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到了19世纪,在叙事理论方面,奥斯丁脱颖而出,弥补了书信体所造成的小说篇幅冗长、故事停滞及由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所产生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离间效果,形成了其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叙事技巧。本文就试以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作品《爱玛》为例,结合叙事理论代表人:巴特尔,布斯及格雷马斯等的叙事原理,从故事和叙述者这两个叙事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层面上来分析奥斯丁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很强,是典型的情节小说。热奈尔的叙事理论可以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上论证严歌苓小说的吸引力:叙事时间上的清晰和速度节奏上的张弛有度;叙事空间上影视的视听效果。情节叙事是其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何朝辉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95-97,153
元小说指的是"关于怎样写小说的小说"。在《人性的污秽》中,菲利普·罗思灵活地运用了元小说的叙事技巧,将小说创作的痕迹即小说写作的缘起、进展与结局等有意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积极地邀请读者参与到对小说意义的建构之中,凸显了罗思书写《人性的污秽》的"自我意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与协商性,使小说成为具有开放性质的后现代文本,体现了后现代派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左联”时期,丁玲的创作几乎都带有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她的“革命+恋爱”题材的小说、与恋爱无关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和表现工农大众题材的小说中,丁玲依循革命叙事模式,在理性层面人为地建构起一个“革命”叙事的框架;在潜意识层面却不自觉地保留着固有的个性化立场,并在“革命”叙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自己的个性话语,从而导致了文本的叙事结构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