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文中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和考研就业为激励,以跨系院指导教师团队为保障,构建了以竞赛驱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某高校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探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提出了学科竞赛的体系化建设模式,能把学生从优秀变强大,在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邱显焱 《科技信息》2012,(25):154-154
本文分析了学科竞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指出学科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以学科竞赛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4.
学科竞赛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以西南大学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阐述了通过多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多学科竞赛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9,(1):80-83
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成为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在2016年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引起了高度关注,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回归与渴望。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更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章在梳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对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平台。各类学科竞赛的日益增多,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科竞赛平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潍坊学院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对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开展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使命。武陵山片区地方院校立足武陵,服务武陵,是培养地方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区域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为困难。以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从以下3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健全创业保障机制,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体系;二是丰富活动载体,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三是树立创新创业典型,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多年对学生的创新指导,结合高校创新培育现状,对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模式,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模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推动我省大学生创新活动,使创新竞赛模式从精英活动转变到大众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科技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能学习、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的“四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途径.中国计量学院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质检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部分高校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重视不够、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业技能缺乏、创新思维不强等问题,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跨界培养理念和实践体系多元协作模式;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重庆特色手工文创产品视觉系统设计"创业实践及相关平台的融合式服务,通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跨界教育特色培养机制、健全创业实践项目激励机制、实施校企研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创业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认定机制等方面构架更适应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途径;研究证明:只有不断探索学科深度融合、专业精准嫁接、联动校企研协同育人造就新型人才,营造和谐共享的双创生态环境、对推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由传统手工业者具备的价值取向,扩展至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精神、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价值观培育相契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求相切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包括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发展新工科,对接新兴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和研究前沿。聚焦如何提高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阐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为例,从课程设置、学生竞赛、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校企合作等5个方面为切入点,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工科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对依托科技竞赛,构建"系部、教师、学生科协和班级"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该模式包括:系部导向,自主搭建平台扩大受益学生数量;教师负责,竞赛教师负责制和指导教师按"课题项目+科技竞赛+毕业设计"的模式持续培养学生能力;科协联接,积极发挥学生科协的"三自教育"功能;班级支撑,创新班级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长期负责全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与竞赛具体指导工作的实践体会,提出了从学科竞赛体系顶层设计出发,采取赛课一体化、个性化的培养与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力评价、激励机制等四项改革措施,完善学科竞赛培育基地、一院一赛、科技文化节、网络媒体等四大平台建设,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学生自主创新等四个工程开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全方位开展学科竞赛文化培育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地方本科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展现状,提出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即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竞赛锻炼为补充,以项目培育为抓手,以创业扶持为目标。实践证明,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以学科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讨论,以三亚学院理工科学生为例,对如何以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18,(11):42-44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平台,是目前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的核心内容包括围绕一个平台、抓住两面接合、设定三层架构、执行四年培养、开展五类项目,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以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等为抓手,实施个性化的双创教育,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际出发,以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提出了构建"三纵三横"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突破传统、改革创新,以竞赛为载体、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建设持续提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科竞赛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创新教育功能。而对于大多数地方高校,能够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介绍了沈阳工业大学"电子技术基本技能大赛"的组织、实施过程。通过构建学科竞赛的长效机制,扩大学生参与面,引导学生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系统概念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竞赛的开展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持续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认识落后、轻视实践教学,教学课程设置不到位、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等。可调动政府、地方单位及高校三方积极性,共同参与建设三种类型的实践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社会公益服务基地和勤工助学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