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展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强化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沈阳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地方区域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协同创新优势。“沈阳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加强学校机制体制改革、成立协同创新组织、加强校企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探索了区域内协同创新的路径和模式,推动了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与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企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发挥江苏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平台建设、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平台建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平台建设,在组织方面进行突破,在人才激励、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实现江苏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高校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组织建设应由目标协同建设、操作协同建设和管理协同建设三个部分构成,并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跨学科建设等方式,为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是高校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新道路。惠州科技创新情报信息服务平台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共建的区域性科技创新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突破了固有的行政管理格局,整合了高校多学科的专家队伍,使社会能够共享高校丰富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开展科技信息资源保障、科技情报分析与咨询、科技查新、科技策划与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有力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研究。介绍了建设惠州科技创新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的意义,阐述了该平台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地调研,分析广东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当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研发积极性有待激活,研发投入向经营业绩转化不足;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协同创新的协同方式有待探索;支持性政策实施效率不高、激励不足。探讨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强调政府应该在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方面加大力度,先行先试;加快公共创新平台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对接,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着力完善专业镇公共创新平台的服务功能;重视政府投资的管理,突出创新资金扶持的重点;政府扶持资金应该加强前置性资助。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就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日,以“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08名校校长相约张江——话说产学研”论坛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此次论坛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提供了平台,共有来自大学和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领导,以及首钢、张江集团、微创医疗等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负责人围绕"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协同创新"相关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和发言。本刊特此摘选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和部分高校领导讲话中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调研美日欧等国高校协同创新推进举措发现,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经验主要表现为:高校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应用一体化,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科技中介机构为协同创新成果产业化注入活力,参与各方共建成熟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等。借鉴国外高校相关经验,完善师生参与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引导、加快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将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等主体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应用而开展的多元合作活动.通过对清华大学校企协同研发的脑起搏器这一"产学研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清华大学在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规律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够从研究分析中为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国家需求为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引导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驱动力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实施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高度协同,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促进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天津视角,首先总结了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包括承担相关课题、获得经费支持、成立合作专项、建立研发机构、引进高端人才等等;其次,探讨了天津在协同发展中遇到的创新瓶颈,如抑制天津创新发展的自身劣势与创新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最后,面对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促进天津创新发展的对策,从政策体系完善、企业激励、高校合作等多方面整体部署,形成创新产业链的融合、对接。  相似文献   

11.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校协同创新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科学、高效与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的深入认知,纠正了现实认识偏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上海科学院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中韩(上海)创新政策研讨会。会上,韩国未来科学技术持股公司代表对其如何促进公共研发机构及高校技术产业化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通过布局成果转化全链条推动公共机构技术产业化,对于同为东亚文化的我国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在韩国人眼中,公共科研成果转化同样是长久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据韩国知识财产研究院、产业技术振兴院等机构的研究,虽然韩国在研发投入规模、研发强度等方面位于世界前列,但其公共机构技术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日前举行的中韩(上海)创新政策研讨会上,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延伸,结合全面协同创新理论,阐述了开放式高校智库的概念和特征。并以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大创新中心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述了高校智库平台建设的开放式全面协同创新图景,为我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之间,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各行业关键技术,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合作攻关,力求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性活动。高校协同创新具备动态性、多元性、融合性、持续性的特点。要改进高校协同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培养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梳理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现状与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纳什均衡理论建立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激励机制的博弈模型,并利用博弈论有关模型得出了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整体价值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方案.同时建议应从奖惩分明、教学监管、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创新等要素方面协同治理形成合力,充分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价值效益,进而推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1日上午,由我校牵头组建的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首届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初由我校与相关高校、企业签约联合成立,它对发展壮大我省客车及特种车辆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培养我省客车及特种车辆产业高层次人才,提升我省客车与特种车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将针对我省客车与特种车辆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展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与行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实质性研究和实体化运行。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是打破创新壁垒,整合创新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和绩效的有效组织方式。囿于协同创新主体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高校在参与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和制度性障碍。经研究证明,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以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和产业链融合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