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东  赵新民 《科技信息》2009,(28):I0047-I004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资源,它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物化,使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科技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提高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能动性;科技物化为劳动资料、创新的生产工具,使劳动手段更加现代化;科技发展使劳动对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对象的效能和效用;科技创新的生产工艺使农业生产工艺流程更先进;科技进步优化了生产要素组合,使农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更加科学合理;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手段更加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分析了邓小平引进第一生产力的典型事例,以领略其“科”“技”兼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邓小平提出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的方针,国际科技合作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二者作用于社会生产的方式不同。因此,如何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科技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模式的差别,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而科学技术需要千千万万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去学习,去掌握,去消化。为此,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落脚点就是:发展科技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段瑞春 《科技潮》1994,(5):18-19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小康水平,从而为下个世纪中叶初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打下基础。从科技角度看,发展面临的任务主要是:第一,培育新的生产力;第二,推动支柱产业的发展;第三,启动区域经济开发,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第四,组织大科学研究和实施大科学工程;第五,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科技法制建设是科技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提出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不行的。而农业现代化是最困难、最复杂的。本文根据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以及佛山市的实际情况,提出:1.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2.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人口的空间转移和城镇化发展;3.加快信息化建设,解决农村“信息温饱”问题;4.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城市农业的有机结合;5.适度反哺农业;6.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7.加快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作为佛山市有选择性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谆谆告诫我们“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振兴经济的希望在于振兴科技,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发展科技。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O年代,亳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早在1991  相似文献   

7.
<正>科技和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受到良好教育而具有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民和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纵观世界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重视科技和教育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创造灿烂的文化而建立发达的国家.当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概括了100多年来科技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思想,这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是一个重大的贡献.邓小平的科学思想与教育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也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四个现代化包括工业 农业、国防和科  相似文献   

8.
王化琴 《科技信息》2012,(14):86-8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明农业科技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阶段发展理论,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邓小平的发展生产力和有序的分层次的系统改革,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到了一条根本的途径;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石;邓小平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牢牢抓住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邓小平的一系列科学论述,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邓小平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10.
张光连 《科技潮》2005,(5):61-63
北京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促进城市和乡村科技要素、生产要素、商品需求的互动,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联动,使城乡双方先进、健康地双向演变升级。一方面是要提高乡村人口的收入水平,逐步改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改变生产、生活观念;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提高农业资源效率和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为此,2004年5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全面实施“221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市科委重点落实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中。把创造“惟一性产品和品牌”作为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邓小平同志“两个飞跃”理论为指导,“第一个飞跃”是在否定“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基础上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肯定,“第二个飞跃”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第二个飞跃”,必须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营,积极促进科技进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发展问题是一条贯彻始终的红线,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邓小平的发展观:一、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加快发展,二、邓小平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三、邓小平发展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银川科技》2004,(5):5-6
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和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是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精髓。在当代中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科技的社会价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一直重视科技的社会价值,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思想,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从现代化、高科技、社会主义命运的视角认识科技的社会价值。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是1963年3月朱德首次提出的,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诸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搞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搞活经济,中央宜放权于地方;提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主张对外开放和军转民用;重视科学技术。它的提出是朱德出身农家、熟活国情、注重调查、反复思索的结果。屯是朱德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体现。它与16年后邓小平提出的“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此中华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2000年,一只大鹏展开科技的翅膀,借科研体制改革的春风,从北京的蓝天腾飞九洲,开创了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新纪元,她就是我国现代化设施农业的领军企业--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作为研究所"掌门人"的杨仁全,用青春的热血带领团队谱写研究所锐意改革、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彰显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昭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无比伟力.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邓小平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卓越领导人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践中,从战略高度紧紧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搏,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对科技工作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全面、深刻,并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科技思想.邓小平科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科技的基本观点,而其理论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指导我国科技发展实践和现代化事业的一面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支撑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产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它集中体现了现代农业装备手段和技术水平,具有带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龙头作用。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的需要,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兴建农业高科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他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和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岚  邹吉忠 《科技信息》2010,(32):80-80
对科技的重视,对科技发展思路的着力思考,构成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一大特色。在他看来,落后的中国要摆脱其贫穷落后的状态,路只有一条,就是必须加快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为此就需要建立和创新旨在促进知识生产、分配、交换、传播、转化的一整套制度。在邓小平的头脑中,“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