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柴科夫斯基作为俄罗斯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在和声发展手法的使用上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在他的钢琴套曲《四季》中,作曲家使用了诸如各类常规七和弦、扩大的七和弦以及变音和弦、复合功能和声、终止式、和声持续等典型的和声语汇。这些和声创作手法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作曲家在创作中既有忠实于古典主义严谨的一面,又有颠覆传统较为自由的一面,为其后的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洪浩 《科技信息》2009,(29):138-138,196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著名作曲家。在浪漫曲创作方面,他是古典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它的浪漫曲音乐形象与音调多来自于丰富的俄罗斯民间曲调,音乐与诗词紧密结合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音乐理论家查理诺在1558年提出:“和声产自多声部的同唱”。而法国音乐理论家拉谟在1722年却提出了“旋律来源于和声”。历史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点,今天看来,只不过进一步证明:旋律与和声实质上是一个问题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位专业作曲家都有能力根据既定的和声构思来写旋律;也有能力根据既定的旋律来配置和声。绝大多数专业作曲家的创作活动表明:在创作时旋律与和声往往同时产生,两者是互为补充、影响、制约的表现手段,甚至织体写法、音区、音色、演奏技法等都是同时涌现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徐恩平 《科技信息》2012,(34):352-353
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管弦乐《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组曲的价值取向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培尔·金特》组曲集真、善、美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1864—1918)是法国近代最富有独创性的伟大的作曲家,他在继承法国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印尼加美兰音乐、俄罗斯民族乐派音乐以及中世纪的古老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民间器乐独特的音响组合等丰富的音乐创作素材,使他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吸收为最具特色的独创的音乐语言,中国人从很早就开始关注德彪西。  相似文献   

6.
雷蕾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7):120-122
希曼诺夫斯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本人的性格特征,使其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特点。本文针对希曼诺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奏鸣曲》,分别从曲式、节奏、和声这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符辉  赵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30):251-251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本文拟对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Op31.No.1第一乐章,从曲式结构、和声和"钢琴奏法"方面简要分析作品的浪漫主义因素,探讨其作品中显现的浪漫主义特征在音乐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和声学做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一直是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们所极为关注的热点。随着和声实践与理论的不断深人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外一些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们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和声学方面的论著。仅就有关和声教学方面的著作,就达数十种之多。如同其它学科知识更新、进化一样,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音乐理论教学中又将和声学的教学内容加以各种形式的变化,而形成诸如:键盘和声、对位化和声、调式和声、应用和声等各类边缘学科。这些边缘学科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其反馈的信息也促进了…  相似文献   

9.
《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现象分析与探索,达到让演奏者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演奏者对立体音乐的思维意识和音乐语气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柴科夫斯基《四季》音乐的深刻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是复三部曲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结构、和声现象分析与探索,达到让演奏者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内涵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演奏者对立体音乐的思维意识和音乐语气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柴科夫斯基《四季》音乐的深刻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19世纪比利时出生的法国作曲家弗朗克《交响变奏曲——为钢琴与乐队》为研究对象,从曲式学,以及相关理论、方法与资料,在对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音乐文本研究,以阐明作曲家在音乐表现上如何为适应浪漫主义戏剧性冲突的题材要求来对古典主义的经典体裁形式、曲式结构、和声功能、调性布局等进行的探索和突破。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理解这部作品中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把握它的音乐风格提出了个人看法和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韦伯《邀舞》的音乐分析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文学形式移植到音乐中来,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做法。韦伯作为欧洲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人物,比其他作曲家更早体现这一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邀舞》的音乐语言的剖析,探究其音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它的标题性,丰富的和声色彩,将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家、音乐家、教育家赵元任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早把西洋作曲技法引进中国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涉及西洋和声与民族和声、西洋作曲旋法与民族旋法以及歌曲音调与民族语言的结合。本文选其艺术歌曲的旋律与音调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歌曲中的中西元素。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在创作中重新运用巴洛克时期盛行的帕萨卡里亚这一音乐体裁,赋予其新的艺术表现力.在他的<第四交响乐>终曲中,帕萨卡里亚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具有萨卡里亚与恰空相混合的主题特征、变奏曲式与奏鸣曲式相结合的结构特征、半音化的和声处理等特征,对20世纪欧洲的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了帕萨卡里亚创作的再度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前作曲系主任黄虎威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地写出了以《巴蜀之画》为代表的一系列钢琴作品。以黄虎威先生的部分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在演奏上的一些特点:即突出旋律的民族性;重视和声的色彩感;把握作品的结构布局;融合中西方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6.
德国作曲家韦伯作为浪漫乐派的奠基人,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河,在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1819年创作的标题钢琴作品《邀舞》用写实的手法生动描写了一个盛大的舞会场面。作品音色清澄,和声流畅、质朴富于表现力,曲式略显复杂而不乱,节奏性强,生动如画,结构自由,性格鲜明,音乐语言为感情服务,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套子是流行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套子即公式。音乐中的套子可以理解为可套用的框架、结构或模式等。就如同化学或物理等学科中可套用的公式。一般来说,流行音乐常使用的有和声套子、节奏套子、旋律套子等。所以就有了自动伴奏,所以套子软件如 ACID、Band in Box 等也应运而生。很多作曲家就是使用不同种类的套子谱曲、编曲的。有了套子也就有了即兴演奏、即兴创作等。套子的使用使音乐变得简单了。但好的音乐毕竟是好的音乐,把套子运用好的作曲家可以在同样的  相似文献   

18.
孙芳 《科技信息》2012,(32):311-312
肖邦,十九世纪伟大的波兰作曲家,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的创作者之一。他把自己旋律的天赋,独特的和声感觉,对形式构思的直观创造性理解和辉煌的钢琴技术结合在钢琴音乐的写作中。。其作品洋溢着诗情画意,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前奏曲》被誉为钢琴“小品中的宇宙”,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既含有无限丰富的情绪、精神状态,又包含着罕有的内容,紧凑的瞬间激动、个人感情、人类的、人的感情。。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前奏曲》的演奏风格,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将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黄自是中国三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专业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大多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试图从其两首不同题材、不同角度创作的作品入手,就旋律的线条;和声的功能、色彩、织体写法;曲式的乐句、段落结构及调式、调性等作曲技法逐一解析,梳寻作者如何运用精练的乐语来表现歌曲内容与歌词的意境,以更好地感悟由而形成的清雅乐思和深邃风韵。  相似文献   

20.
和声听觉训练在和声学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明 《科技信息》2006,(6):154-155
高校音乐专业的和声学教学一般包括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键盘和声、和声听觉训练等内容,这几方面内容的教学应当齐头并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重和声分析和四部和声写作而轻和声听觉训练。笔者认为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声教学应该将和声理论、和声分析、键盘和声、和声听觉训练及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和声学教学真正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