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对民事再审制度作出了重大的修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申诉难的问题,尤其是规范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和法定事由,使其更加有利于当事人通过启动再审程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总体上看,这次修改的内容从我国审判实践经验出发,较多考虑到了民事再审制度的现实状况,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这次修改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证据失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直接影响到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程。因此,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都密切关注证据失权制度的研究。本文结合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初步探讨了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民事诉讼证据结构体系制度化调整和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实体和程序权益制度化调整。  相似文献   

3.
汪雷 《科技信息》2010,(19):I0407-I0407,I0405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管辖权异议的规定过于原则,适用程序不完备,导致审判实务中对此制度运用不规范,设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根本价值难以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提出完善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时代刑事审判的需要,我国以刑法修正案方式八次对现行刑法予以修正,但是刑事诉讼法依然未予修改。基层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应当适应刑事实体法的修改与时俱进进行修改,如对刑诉法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简易、普通程序的适用以及检察机关的诉讼权限、抗诉、再审程序的规定等应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5.
地震作为典型的不可抗拒事件,对民事诉讼程序会产生重要影响。汶川大地震后,最高人民法院针对震后地区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民事审判的司法解释,体现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地震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辖、立案、期间、送达、审判与执行等方面。明确地震期间和灾后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审理震后地区的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6.
当前,民事简易程序正以其独立的程序价值和功能在多元化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规范简易程序的适用,保障其功能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并于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文章以基层法院为视角,对近3年来某基层法院在民事审判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简易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职权主义色彩十分浓厚。随着审判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主要从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入手,分析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中发动主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民事程序选择权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程序选择权作为程序处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宪法和诉讼法对程序主体原则的肯定。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研究民事程序选择权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及实施观状.比较国外有关立法规定,发观我国现行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存在诸多不足。应当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  相似文献   

9.
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争议较多的一个程序,它是独立于审级之外的一种重要的程序制度,它不是每一案件必经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又叫再审程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案对民事再审事由作出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对程序性再审事由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立法机关奉行程序公正的立法理念,向构建再审之诉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有效地解决当事人反映突出的"申请再审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呼唤司法制度改革。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背景下,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主要在审判模式、审前程序、庭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然,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刑事犯罪引起的附带民事赔偿就其性质而言,与一般的民事侵权导致的民事赔偿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因前者是附带于刑事案件而启动的一种民事诉讼,导致其与一般的民事诉讼在起诉、受理、审判、执行等 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这种区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最终实现,侵害了刑事案件被害人(包括国家)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又因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的规定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司法实践中对此类问题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赔偿的实现进程步骤维艰,故对附带民事赔偿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实践意义。文章仅就赔偿的性质、范围、程序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审判机关在履行审判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程序设计的不完善以及审判行为操作的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笔者以为,应对程序作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科学规范审判行为,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的理由规定得不明确,没有限制发回重审的次数,且缺乏重要的配套制度,这致使司法实践中的发回重审确定性不强、随意性趋大,不仅容易导致循环审判,造成诉讼效率的下降,也忽视了对有关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权利救济,更难以彻底实现审判救济程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举证遇到的诸多障碍以及民事审判改革所追求的诉讼效益和程序正义价值取向,都反映和呼唤举证责任程序保障机制的建立,本从当事人取证。审前证据交换,证人作证人以及法院查证等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民事举证责任程序保障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再审程序的修改与完善,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2007年10月28日出台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重点对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做了修订。修改后的再审程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针对修改后的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和再审事由加以简要阐述,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旨在更好地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16.
简易程序是对普通程序的简化,我国传统理论对简易程序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的理解过于狭窄,仅将基层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素件所适用的程序视为简易程序。笔者拟结合我国的审判实际情况就简易程序的构建和改革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浅,以期为我国当前的审判改革做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设计的民事司法鉴定程序与勘验程序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理论上,民事司法鉴定程序与勘验程序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法国及我国澳门地区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司法鉴定程序与勘验程序关系的处理颇具特色,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参考勘验程序来重新设计我国民事司法鉴定程序,可以使鉴定人出庭的必要性大大降低,这有利于化解鉴定人不出庭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8月通过的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部分对民事再审的实体性事由做了一定调整。其中部分调整适时舍理,删除管辖错误引起的争议很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再审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此次修改仍限于微观角度的部分条文的补充完善,仅仅从技术层面上明确了再审实务的一些操作.未能从根本上改良再审制度.民事再审制度漠视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公权对私权的恣意介入、违背诉讼的基本原则和法理等一系列问题依旧存在.而透过单纯的法条及操作层面,我国再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我国的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仅仅在诉讼制度或法条上对程序的修改作用必然有限.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进行了规定。但修改后的刑诉法并没有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程序进行具体的规定,导致当前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程序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侦查程序,对未成年人设立专门的侦查程序,以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