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小层规模内单砂体的细分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法,详尽剖析了目前在河流相单砂层细分对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沉积间歇面的作用、机械运用等高程对比原则、单纯依据砂体厚度劈分等.指出在层次细分与对比过程中,不可过分拘泥于沉积砂体的层次性,而是需要对沉积过程和砂体的成因作出合理解释,研究砂体本身固有的沉积学特征及其空间展布特点,将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精确的储层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渤海K油田新近系明下段储层受浅水三角洲沉积控制,复合砂体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为明确复合砂体成因、沉积期次及单期砂体展布特征,以明下段A砂体为例,从层序划分入手,建立了复合砂体地层结构;在沉积模式指导下,结合测井及岩芯资料厘定了砂体成因;通过井震结合,划分了成因期次,并分期表征了单砂体展布特征。结果表明,A砂体为分流河道、天然堤、末端决口扇、分流间湾,可细分为3个沉积期次,根据各期次内部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接触关系,归纳为分流河道侧切、河间天然堤沉积、河间分流间湾沉积和分流河道-末端决口扇接触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结合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对PN油田FY油层进行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物源方向分析以及储层精细描述三方面研究,将FY油层纵向上细分为2个油层组,12个小层,25个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为3种亚相、4种沉积微相。应用精细研究成果,结合砂体连通关系,对FY油层进行了主力油层的优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射孔及压裂方案的编制,为PN油田FY油层经济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沉积界面控制的三角洲前缘精细地层对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角洲前缘岩性变化大,旋回性对比易产生多解性的问题,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为例,提出了以沉积界面为约束的精细地层对比方法。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沉积界面按规模大小划分为五级,采用沉积界面逐级识别和界面趋势逐级借鉴的原则,通过五级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建立复合成因砂体格架,通过四级、三级界面的识别和对比建立单一成因砂体及增生体格架。研究表明: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各级沉积界面的分布主要受古地形控制,且具有继承性,在古地形平坦条件下以近水平产状为主,在坡折带则以倾斜产状为主。受沉积界面控制,三角洲前缘复合成因砂体、单一成因砂体以及增生体总体上表现为低角度前积特征,但在坡折带具有高角度前积特征。利用沉积界面逐级对比方法建立的地层格架具有沉积学的意义,能够客观反映三角洲前缘对湖盆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6.
海上"薄散弱"油藏由于其油层薄、砂体小、分布零散、天然能量弱,大多难以经济有效开发。通过井震结合韵律层细分对比技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储层沉积学研究确定砂体成因类型,并利用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定量地质知识库、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对储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细刻画并运用相约束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其进行定量表征。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地层自流注水开发和多底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实践表明,相对于定向井衰竭式开发,单井日产量可提高11倍,采收率约可提高20%,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这为海上"薄散弱"油藏及类似难动用储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四川洛带遂宁组气藏复杂的沉积微相,通过岩相成因单元的识别,采用成因砂体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方法,在微相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建立单井微相数据库。同时,通过常规的变差函数分析控制和约束序贯指示模拟可以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但其采用的二点地质统计学得到的确定的变程参数并不能完全体现遂宁组气藏复杂的砂体空间构形。基于此,提出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能够反映单个成因砂体纵向演化的精细等时小层内,采用成因砂体空间精细雕刻技术,建立精细沉积微相模型,并在相控基础上结合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从而极大地降低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成果在用于砂体及其储集物性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主河道确定和预测、地质概率储量计算等方面可以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上“薄散弱”油藏由于其油层薄、砂体小、分布零散、天然能量弱,大多难以经济有效开发。该文通过井震结合韵律层细分对比技术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储层沉积学研究确定砂体成因类型,并利用叠前纵横波联合反演、定量地质知识库、地质统计学等方法对储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细刻画并运用相约束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其进行定量表征。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地层自流注水开发和多底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实践表明,相对于定向井衰竭式开发,单井日产量可提高11倍,采收率约可提高20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这为海上“薄散弱”油藏及类似难动用储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河流相砂体剩余油识别模型及其成因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向上细分单一河道沉积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及追踪单一河道砂体是认识和河流相储层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及深化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关键.以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砂体剩余油解释模型,综合考虑动、静态因素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剩余油模式识别方法.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丰富,可详细划分为5类成因类型,针对每一类剩余油分布形式应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河流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沉积、露头调查为依据,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和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方法对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可划分为十个层次,并将储层精细解剖到第七层次,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等七种建筑结构要素。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以单一河道砂体追溯为核心建立单砂体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并探讨了这种地质结构模型对于油田开发挖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提出了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微观流动单元,并为二者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芯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集层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层系细分后层间干扰依然严重、层间矛盾突出、注入水无效循环等问题,细分注水技术为 提高注水利用率和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其成功的基础是根据各小层物性资料和开发动态确定合理的 层段组合。为此,采用最优分割法,综合考虑影响细分注水层段组合的各种动静态因素,将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准则思 想与反映细分注水开发效果的各种指标以及主客观权重方法相结合,引入层段直径概念,建立定量化的细分注水层段 划分方法,从而快速地确定最优层段划分方案。实例分析与油藏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结果可靠、计算简便,便于实际 操作,有助于指导多层油藏高含水期的细分注水调整。  相似文献   

14.
摘要: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与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渐系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河流相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地震波的波峰和波谷强振幅分别反映了河道边、心滩砂体的分布及河道水系的发育情况;(2)地震资料四阶导数振幅属性对振幅的微弱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河道砂体分布,尤其是对整体河床分布的刻画非常逼真;(3)河道沉积以低频反射为特征,尤以小于 10 Hz 的频率分布区与河道砂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极大地克服单一地震属性参数所带来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当用井资料标定后,其分类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储层沉积相建模的河道模型 ,该模型扩展了对河流分汊、交汇等现象的描述和模拟 ,根据改进的河道模型的特点和河道的地质地理特征 ,利用一种新的河道模型条件化算法 ,并将河道模型与砂岩概率模型相结合 ,实现了协同布尔模拟。实例应用表明 ,改进的河道模型包含了更为全面的地质信息 ,其应用更为广泛 ;新的条件化方法是从河道的上游、下游和支流 3个角度进行模拟计算 ,对河流沉积的描述更为准确 ,算法简洁 ,计算速度明显提高。通过协同布尔模拟可以使储层沉积相建模有效地结合多方面的次级信息 ,降低了储层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南部潮坪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油田位于厄瓜多尔Orient盆地南部14、17区块,整个盆地的构造演化及沉积演化已基本清楚,但对于多套储层砂体,尤其是主力层成因单元级别的研究不多,研究深度也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岩心及录井资料识别出5个微相,并详细刻画了其岩性、沉积构造特征;通过岩电分析,归纳出潮坪各微相曲线特征;通过3次不同方法优选有效地震属性。从物源方向、沉积韵律、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古水流等多个方面总结出潮坪相与潮汐三角洲及河流相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剩余油控制因素与挖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藏非均质性和开发非均质性两方面入手,对长堤断裂带北部地区宏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结果表明,剩余油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模式、断层、微构造、原油性质、井网完善性及储量动用不均衡性等:对断裂带附近及断层边角处、油层有效厚度较大的正向微构造或河流相正韵律沉积厚油层的顶部等剩余油富集区,可采用特殊结构井挖潜:对井网不完善区,可实施补孔或打新井方式挖潜;对距原始油水界面较远且处于微构造高点的井,可选择提液带油的方式挖潜;对强水淹层剩余油,可采用堵水调剖、降粘等配套工艺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层序对比主要依靠各井岩性旋回来识别基准面旋回.对于复杂多变的陆相地层,在油藏范围内进行短期层序对比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自旋回沉积、地层侵蚀和缺失、沉积微相空间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对比难度.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比时要区分地层记录中的异旋回和自旋回沉积;充分利用各种关键界面及标志层信息进行约束;开展沉积微相研究,总结沉积微相与基准面旋回变化的关系;对密井网的砂泥岩薄互层区采用井信息进行粗化去除部分干扰信息;并借鉴其他资料,提高层序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