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英语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即将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口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口译中,常常由于理解错误而出现口译障碍.  相似文献   

2.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交流行为。口译的过程是将信息来源语形式转换为目标语形式,可分为接收、理解、记忆、转译、表达五个阶段。其中涉及的主要技巧包括听力、理解和记笔记。所有这些口译技巧都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口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密不可分的.而理解和表达都是在特定的语用场合中发生的,同时也和认知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语用研究中,社会语用观和认知语用观两种观点相互渗透,语用学越来越与认知结合,因为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语用研究离不开交际活动的认知基础.从语用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对口译中的言语理解和表达进行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口译”被钟孔述定义为:“将一种所讲的语言当场口头再现为另一种口头语言。”黄为忻认为:“口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即席活动”。而胡庚中则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提出:“口译可以看作是将口头表达的信息等价地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根本目的在于使交际双方或各方能即席地相互理解。”尽管以上三种有关口译的意义的说法不尽相同,都指出了口译的性质和作用。口语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在不同语言的交际双方起着媒介作用,以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口译的特征。口译的特点是:一是…  相似文献   

5.
口译就是将一种所讲的语言当场口头再现为另一种语言。它的作用是帮助不同的语言交谈者克服语言障碍,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它主要包括“理解、记忆、表达”三个环节。“口译的特点,首先是准确地理解原话.不是一字不漏地记住每一句,而是抓住原话的实质内容,其次是迅速地进行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式的词语转换,而是根据外语的结构特点重新组合。最后是流畅地表达出来,而且要尽量做到传神的地步。”大量的口译实践已经证明,要做一名合格的口译人员,除了需要一些口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外,还需要大量科学系统的专门训练。因为口译工作有它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决不是学好语言、会说外语就能胜任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程序:"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用另一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口译过程是释意过程。"没有‘释意’就不能翻译"。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中国近年来几场中外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的经典实例进行评析,从而证明释意理论对于口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本文将图式理论引入口译过程,着重探讨了激活的图式在听解、记忆、表达三个阶段的作用,并指出口译教学中应注意使图式意识明确化,扩大学生知识面,注重强化、拓展和激活相关图式来提高口译训练效果和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英莉 《科技信息》2010,(30):193-193
一、引言 口译的过程是源语信息听辨、信息理解、信息暂时贮存、信息再现、译语的组织、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口译需要即时、即席地进行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的信息处理加工任务,实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能顺畅地传递信息,彼此交流合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言意关系在欣赏角度渗透着"得意忘言"的美学因子,在创作角度却无法"不立文字",体现出言意的对立统一,流露出深刻的哲学——美学内涵,口译交际活动中,语言和意义的关系是核心问题,包含着理解和表达两个程序;释意理论提出在理解和表达程序中脱离语言外壳,蕴含着言意的动态哲学美学因子,本文试从口译的哲学美学思想源泉——传统言意关系,到过程分析——释意理论分析,再到动态的归宿即"快,准,和谐",以期全面解读口译的哲学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活动日趋频繁。口译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充当桥梁作用。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顺利进行交流。一直以来,口译都被看做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而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跨文化意识角度来理解口译。我们应该看到,口译不仅是将信息从一种语言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1.
语境是指语言文字使用时所处的言语环境。口译时,交际中的信息传递是在语境中实现的,脱离了语境就会造成误译或错译,致使交际中断。依据口译的特点,正确的语境分析是口译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此.语境在口译中至关重要。译员只有准确地把握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并注意培养自己的语境意识,才能确保口译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谭俊 《科技信息》2009,(22):I0120-I0120
口译的内在过程从源语信息的解码到译语语言的输出,是一个大脑高速运转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复杂过程。其中对源语的理解和记忆显然是整个口译活动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口译中理解和记忆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各自的内在过程,揭示出必须打破源语语言结构,抓住逻辑和意义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训练策略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燕红 《科技信息》2009,(32):163-163,165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立法语言和司法语言的模糊性。法庭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口译,交际性质比其它口译更高。本文列举法庭审判过程中四种促使模糊性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模糊信息直译的方法,最后提出译者在法庭口译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有限的补译。  相似文献   

14.
口译是能动结合交际范畴中的语盲理解、语言生成、文化迁移、语体含义以及上下文指示做出的综合产出性的过程活动.加强口译教学,培养综合素质技能较强的口译人才是摆在口译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通过对口译及其过程特点以及口译过程模式的主要研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基于口译教学的核心是综合技能训练的观点,针对口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特点,对教学实践中可以注重提高的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口译教学效果做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交换和传递过程,此过程将语言承载的文化以12头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口译的转化过程不仅是语言的交换,还是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的传递。如果译者不能正确地选择语言,或是缺少跨文化意识,则容易导致语用失误。本文以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采取综观的分析角度,从语言语境、语码和语体、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几方面对口译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崔瑾 《科技信息》2013,(10):226-227
长句结构复杂、分句多、信息量大,对于现场译员的记忆和表达都是不小的挑战。而法国释意派理论提出的口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及"脱离语言外壳"等思想对于汉英长句口译极具指导价值。本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探索长句口译的一般规则,提出了四种口译策略:句子切分、要点重组、逻辑加工和表情达意,并辅以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谭霞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5-85,96
习语是一国风俗人情和文化历史背景的反映,其意义植根于各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口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解码过程,更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传递过程。口译的实时交际性决定了口译中习语应该采用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游戏说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语言哲学思想,这一理论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口译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语言活动也可用语言游戏说来阐释。论述口译是由源语和目的语与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阐明口译具备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目的性、规则性和工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邢龙昌  牟云菲 《科技资讯》2014,(34):248-249
口译能力是外语专业学生很重要的技能。对于口译译者来说,影响他们口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把这些因素分成两大类:来自语言本身的因素和来自语言外的影响因素。该文通过以波赫哈克为首的一批西方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者创建的话语互动模式理论,来分析影响口译活动特别是交替传译的非语言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帮助口译者达到理想的口译与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瑛 《广东科技》2008,(12):50-51
法国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在长期的口译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释意派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员理解、翻译和表达的对象,不是原语的语言形式,而是讲话人或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思想。译员的中心任务是剥离原语外壳,抓住意义实质。运用释意派理论,结合外交翻译的特点,通过分析2007年“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实例,说明外交场合古诗翻译应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