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研究已成为国际道路工程界普遍重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在分析有关试验路路面使用性能长期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和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情况,结合中国沥青路面的破坏特点,提出了在现行的弯沉设计指标基础上,增加路面疲劳开裂和车辙作为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的研究指标,认为这两项指标能够反映较长时间内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并能有效地反映路面的使用性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大都为功能性损坏,在高速道路上常常表现为早期车辙和平整度的衰减、泛油和抗滑性能的下降,以及水损害的产生,诸如此类病害如不在早期处理而任其发展,必然进一步导致表面松散,或由于渗水而导致下层剥落以及深度车辙等严重的变形类病害,继而造成坑槽等结构性损坏。因此,寻求一种快捷、方便、成本合理的减缓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速道路建设和养护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内容和特点,对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崔云财  郑春鹏 《科技信息》2013,(1):394-394,379
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大、行车速度的提高,以及车辆吨位的加大对混凝土路面设计标准,以及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路面施工质量的问题而导致道路不能发挥预期使用价值将是十分令人痛心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于沥青路面,一旦开始出现局部损坏,若维修不及时,会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李洪河  李平 《科技资讯》2011,(6):106-106
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道路路面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忽视了结构设计,在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中,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早期破坏现象.通过计算水平荷载,以及垂直荷载及其合作用下路面力学的响应,分析沥青路面表面损坏的机理.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损坏是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以及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剪切或拉伸破坏,水平荷载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反映路面使用品质与行车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平整度好的路面,可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平整度差的路面,严重制约道路功能的发挥,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方对此都十分重视,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建设部颁发的《市政道路工程  相似文献   

6.
由于公路交通量的增加、汽车轴我的加大及高等级路面渠化交通的形成,重载、超载车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使得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路面的耐久性变差,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成为道路工作者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强度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地面水对路基的冲刷和渗透作用,将造成道路的水毁现象。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现象十分普遍,研究路基路面的排水系统、讨论车辆荷载下的交变超孔隙水压对沥青混凝土面层疲劳裂纹的形成原因、给寿命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及路面早期破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连学  宁金成 《河南科学》2007,25(5):790-792
超载交通导致的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传统的路面破损有不同的特征,利用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方法难以设计出适合重载交通的路面结构,提出适合重载交通的沥青路面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现象十分普遍,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附近,由于车辆制(启)动频繁,车辙、拥包等损坏现象更加严重。文章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设计、施工中应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供有关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正涛 《遵义科技》2004,32(1):27-27,50,28
遵义大道为从忠庄到南白的城市主干道,全长17.58公里,道路等级为二级,路面为混凝土路面,行车速度:50KM/h,道路红线宽度36M,设计载重汽车—超20级,挂—120。该道路施工完毕使用一年多来,由于大量车辆超载超速行驶:致使路面左侧大面积损坏,如不及时维修,路面损坏将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1.
应用1/4车-路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直接积分法,分析车辆以一定速度匀速移动时,车辆参数(集中质量、悬挂系统弹簧刚度和轮胎弹簧刚度)、路面板参数(路面板厚度、接缝宽度、接缝错台和接缝传荷等)以及地基参数(地基刚度、地基阻尼及地基弱化指数等)对车-路耦合作用力的影响;给出了动荷系数(动静荷载比)随各参量变化的影响曲线及其统计特征;探讨了有接缝混凝土路面板动弯沉和动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路耦合作用力的变异性增大,路面板动弯沉和动应变的波动性增强;因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车-路耦合引起的动态效应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在对全国各地大量高速公路轴载数据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轴型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剪应力场,提出基于车辙的多轴型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该方法对各地轴载谱数据进行换算,并采用换算后的数据,分析不同水平轴载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据此提出轴载限的确定方法,计算各级轴载对车辙的贡献,并给出典型省份的轴载和车辙谱.研究表明,不同轴组类型作用时路面内相同位点处最大剪应力值较为接近.荷载对路面变形特性的影响可以分为3个层面:对于≤10t荷载,路面具有很稳定的抗力;对于>10~15t轴载,路面具有较稳定抗力;对于>15t轴载,路面难以提供稳定抗力.采用抗剪强度较高的改性沥青材料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纤维沥青路面的响应,基于弹性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单周期动荷载作用下,不同的荷载作用时间、路面体阻尼比、土基模量和加载方式对不同纤维沥青路面结构的路表最大弯沉的影响规律.对于不同纤维沥青路面结构:不同荷载作用时间下,路面的动静态弯沉差值基本接近;随着路面体阻尼比的逐渐增加,路面的动态弯沉逐渐减小,但减小率和到达最大动弯沉对应的时间基本接近;随着土基模量的逐渐增加,路面的动态弯沉逐渐减小,但减小率基本接近;半矩形波荷载比半正弦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动态弯沉大,而弯沉差值基本接近.分析表明,在单周期动荷载作用下,纤维的加入提高了路面的整体抗变形能力,但对路面的动态弯沉影响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车辙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研究表明传统的线弹性层状体系可以作为模拟车辙的分析模型.选作沥青基层顶层压应变作为力学响应指标.采用均匀分析方法,合理设计计算次数,有效地获得力学响应,分析层厚和模量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路面的行为函数包括结构行为和功能函数两个部分.路面的结构行为,是指路面损坏状况、结构强度随使用时间或累计荷载作用次数而衰变的规律;路面的功能函数,是指路面的行驶质量、结构强度和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积累的路面使用性能数据,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强度在路面使用过程中的衰变模型;与路面使用性能模型相结合,首次导出了沥青路面的行为函数.该行为函数反映了路面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路面性能衰变过程中主要参数之间的同步相互作用过程,在路面性能、强度、结构组合和环境因素之间建立了明确的联系,为基于性能的路面设计、评价和管理提供了通用、简便的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建立了粘弹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半正弦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内剪应力粘弹性响应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温度、深度等因素对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正弦荷载作用的末期,路面结构承受的剪应力由正向变为反向,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承受正向和反向剪应力的重复作用,剪应力和剪应变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在同一深度,剪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剪应变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不同省份收集了20个道路断面的计重收费数据,并在25条道路上进行现场交通摄像与数据读取,分析道路的方向分布系数、车道分布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向分布系数一般为50%~60%,而重交通方向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在总作用次数中所占的比例为50%~85%.当两个方向交通荷载特性存在明显区别时,应对两个方向的路面结构分别进行设计.交通行驶方式对车道分布系数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双向两车道道路,高速公路的车道分布系数较大;而对于双向三车道道路,非高速公路的车道分布系数较大.分别对高速公路和其他公路提出了车道分布系数的推荐值,供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之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级公路路面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因此其养护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文章着重探讨了恢复路面功能性损坏的多种方案,包括路面病害处治、新铺罩面层和大粒径沥青混凝土(LSAM)下面层设计等,其中有的方案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修复后的路面质量有了特别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20.
与柔性路面相比,刚性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消除柔性路面的种种弱点,虽然这种路面的造价比柔性路面高,但稳定性好,养护费用较低,由于规划、设计、施工和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居住区道路刚性路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政党使用,文中针对居住区道路普通采用的刚性路面发生的多种形式的破坏,从多个方面对路面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