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规模定制下的汽车底盘产品族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设计实施方法 ,阐述了产品族规划流程、产品族结构树中各级 PFSC之间及其与产品间的组合关系。针对客车底盘产品实例 ,进行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客户需求研究 ,构造了底盘产品的客户需求层次分析模型 ,并给出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底盘产品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客车底盘设计更新、换型周期短的特点,在建立客车零部件图形库、底盘参数数据库的基础上,基于AutoCAD ActiveX自动化界面技术,用Visual Basic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建立客车底盘参数化总布置绘图系统,即客车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BPDM).该系统的研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客车底盘的虚拟设计,可以快速高效地绘制客车底盘总布置图.  相似文献   

3.
从焊接工艺、采用机器人焊接必要性及机器人焊接线的组成,机器人夹具设计、实现柔性化等方面入手,在对某产品座椅、某产品底盘焊接车间设计的基础上,对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座椅、底盘焊接线中的应用、特点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使车辆在底盘测功机试验中具有实车道路试验的效果,需要为其室内试验系统创建更为接近实车道路试验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环境为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根据车辆底盘测功机试验的功能,通过分析虚拟环境下试验系统的技术需求,构建了虚拟环境交流底盘测功机试验系统,分别设计了其虚拟环境子系统、测功机和电气子系统,以及测控子系统.通过对虚拟现实、动态加载控制和试验系统平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开发了Prescan软件的虚拟环境、Links-RT支撑的动态加载控制和DDS平台上计算机网络实时通信的底盘测功机试验系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底盘测功机试验与室外道路试验的受控速度误差在1 km/h的试验精度要求范围内,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智能化电动车辆的发展趋势,对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汽车底盘进行了研究,对车辆底盘传动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在结构设计上满足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汽车的底盘要求,如直行、蟹行、原地转向等工况;然后,建立了整车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各种典型行驶条件下的车辆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最终得到整车底盘传动系统各主要承力部件的受力情况。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在设计之初找到底盘受力的薄弱环节,为后续的车辆底盘设计和制造物理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结合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系统的特点,设计出基于Windchill平台标准服务模型的派生式CAPP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CAPP与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集成,以及在派生式CAPP系统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面向产品结构的派生式工艺设计、文件柜管理、版本管理、生命周期和工作流管理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此系统通过在长春一汽集团的车身厂和底盘厂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基于PDM的CAPP系统的开发模式是切实、高效、可靠、安全的系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凌忠良 《科技信息》2010,(16):73-73
本文研究了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模块化技术,在对模块化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辅助模块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开发了模块化设计系统。应用此系统对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增强了产品功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叉车底盘各子系统间的干涉和耦合特性,文章利用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进行叉车主动后轮转向(active rear steering,ARS)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DYC)的解耦控制。在分析底盘系统可逆性的基础上,确定解耦变量配对关系,建立BP神经网络逆系统模型并串联到原底盘系统前,使叉车底盘系统解耦成2个独立的伪线性系统;设计PD闭环控制器并与神经网络逆系统组成复合控制器,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控制策略能够消除底盘各子系统间的干涉和耦合,提升叉车的状态跟踪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车辆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整体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现采用协同设计的方法对于车辆底盘进行开发设计,目前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汽车设计过程中运用多团队协同方式,进行车辆系统的重组,实现多个领域下总体任务的分解,将一个个子系统任务整合,以多团队协作下的底盘设计工作模型作为参数获取方法,最终圆满完成车辆的底盘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电气综合控制柜的检测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综合控制柜可以对全车的电气产品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电器综合控制柜的主要功能,重点研究了其中的几项功能试验。通过计算,设计合理的试验装置,实现各种功能的检测,使系统的功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汽车中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并以底盘、车身、车辆辅助管理系统、多媒体应用的电子技术为例,对汽车的发展进行了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汽车产品平台及产品族性能优化效果并提高开发效率,提出了一种融合共享变量决策和多学科设计优化的产品族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厘清了产品族设计优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建立了产品族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和MDO模型;接下来,提出了改进的产品族设计流程;最后,针对某高性能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平台的底盘产品族优化问题,示例了所提出优化方法和设计流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过协同优化的产品族能有效处理多产品多目标间的协调问题,相较于非平台化开发,在保证关键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车型零部件通用化率,充分发挥产品平台化开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仪器在车辆综合性能测试中存在的不足,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车辆性能测试领域,并利用DataSocket、Web Sever通信技术开发了车辆综合性能网络化虚拟仪器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采用PC—DAQ方案及串口通讯等,通过多传感器采集和数据融合,配以虚拟仪器测控软件,实现时汽车底盘测功、排放、噪声、侧滑、前照灯、制动以及悬架特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的网络化测试仪器系统.实践表明,虚拟仪器及其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据采集测控系统的性能,增强了信息、数据共享功能,系统具有实时性、可扩展性和准确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型号的车载电源热载荷要求,对电源机箱内的各电源模块和机箱进行热仿真分析.根据车载电源实物建立实物三维模型.确定网格划分参数和电源机箱各元器件参数,计算车载电源内部元器件的热堆集,以及机箱在风冷条件下的整体表面散热性能.通过ANSYS Icepak软件进行有限元热仿真分析,验证机箱设计条件、升温幅度.为优化和改进该型号车载电源机箱外观设计、散热形式、内部元器件布置和内部元器件功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志 《江西科学》2007,25(6):741-745
对于带底盘建筑结构受力性能,本文从2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带底盘结构进行静力分析,二是对带底盘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对带底盘结构的深入研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结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豆收获机的车架为对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导入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对车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和模态仿真分析,对车架样件进行模态试验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和结果的正确性。对车架不同工况下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以车架固有频率和动载荷系数为2.5时材料的最大许用应力为约束,以车架质量最小为目标,进行了轻量化优化设计,优化后底盘车架减质量16%。  相似文献   

17.
舰用电子机柜的优化设计及其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电子设备的框架结构和即插即用的印制板进行了动态特性的研究。结合所提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动态特性设计的4个要点,对框架整体结构的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证明了利用有限元进行概念优化设计的有效性,及有限元计算和实验分析相结合进行结构设计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建立计算机机箱物理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分析计算机机箱对平面电磁波的屏蔽效能,讨论机箱上缝隙和孔阵对机箱内屏蔽效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机箱上的缝隙使机箱内距离缝隙较近处屏蔽效能减小,且屏蔽效能随着与缝隙的距离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干扰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的汽车覆盖件可制造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汽车覆盖件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结构,研究了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该系统将基于成形工艺知识的定性分析与基于反向法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覆盖件的成形性分析,利用成本知识估算覆盖件及其模具的制造成本.其工作流程为:首先,利用基于事例推理/基于规则推理的混合推理技术对覆盖件实体模型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其次,调用反向法有限元软件模拟成形过程;然后,再次利用上述混合推理技术进行覆盖件工艺方案设计;最后,利用基于事例推理技术和经验公式,估算覆盖件及其模具的制造成本.该评价系统将覆盖件成形性分析和制造成本评估有机结合,在早期设计阶段,就能对覆盖件设计方案快速、全面和比较精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