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木耳的富硒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亚硒酸钠(Na2 SeO3)为硒源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以获得富硒黑木耳发酵液,为有机硒多糖等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3种不同碳氮源培养基26℃于200rpm进行液体发酵,在不同时间测定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确定了最优培养基(每升)为葡萄糖20g,豆饼粉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2g.在优选培养基中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结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发酵液相比,在硒浓度为10-50mg/L时,黑木耳菌丝体的硒含量和生物量及发酵液多糖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50mg/L时,硒含量、生物量和多糖含量达最高,分别为10.48μg/g、9.37g和L20.3g/L;当亚硒酸钠浓度高于50mg/L时,菌丝体硒含量降低,生物量、多糖含量亦下降.结果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好富硒能力,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会影响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和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效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相比,添加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对硒的吸收利用,并可促进黑木耳生长和多糖含量的提高;但过量添加,则可抑制黑木耳生长并降低多糖含量和对硒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诱变菌株HXS-02为出发菌株,以菌株的生长、总硒和有机硒质量浓度及产率为指标,考察无机硒添加方式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或果糖的添加对酵母富硒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富硒培养时加入亚硒酸钠的适宜时间和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8 h和62.5 mg/L,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至24 h,菌株的干质量浓度和富硒能力最好,总硒产率和有机硒产率分别达到(8 760.7±50.6)μg/L和(8 573.5±46.5)μg/L;NADPH和果糖的添加可显著影响菌株的生长和富硒能力,在无机硒添加的同时向培养基中添加NADPH至浓度为0.20 mmol/L或果糖至质量浓度为6 g/L后,菌株的总硒产率和有机硒产率与未添加的菌株相比,分别增加了32.6%~42.6%和38.1%~51.5%。以上研究表明,适合的无机硒添加方式并辅以添加适量的NADPH或果糖,可以有效促进酵母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能力,提高富硒酵母总硒和总有机硒的产率。  相似文献   

3.
就影响富硒酵母自溶物中硒含量的四个因素 :培养基种类、加硒时间、加入硒浓度以及用浓度梯度法加入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用浓度梯度法加入硒 ,富硒酵母自溶物中硒含量最高 ,即在总硒为 1 5 μg ml浓度下 ,按 1 0、1 2、1 4、1 5、1 6h的时间分别加入 1、2、3、4、5 ( μg ml)的亚硒酸钠 ,得到的富硒酵母自溶物含硒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将酵母接种在添加亚硒酸钠的培养液中进行驯化,获得富集有机硒的酵母,以柑子汁为主要原料,用富硒酵母酿制富硒保健酒.采用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富硒酵母接种量为12%,加糖量7%,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为4d.所得产品有机硒含量可达12~17μg/m1,是一种理想的富硒营养保健品.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硒载体酵母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啤酒酵母为硒载体酵母生产菌株,通过5L全自动发酵罐实验,对硒酵母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硒酵母发酵生产的适宜控制参数和加硒条件:在发酵开始后第2~11h内流加亚硒酸钠,总加入量为8 4×10-4mol/L,经过12h发酵可得硒酵母干粉的生物量为100mL2 1g,酵母中硒的质量分数为1800μg/g以上,酵母细胞对硒离子的利用效率是5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富硒黑木耳菌丝体,以亚硒酸钠为硒源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高产菌株G6进行富硒发酵条件优化.以菌丝体性状和菌丝体硒含量为指标考查不同硒质量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并确定最适硒质量浓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G6菌株液体富硒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培养基中硒质量浓度<50 mg/L时,菌丝体的硒含量随硒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硒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菌丝体硒含量最高,为8.5 μg/g;硒质量浓度>50mg/L时,硒含量不升反降.表明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吸收和利用,过量添加时则抑制菌丝体生长,不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吸收和利用.优化后的富硒黑木耳G6菌株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硒质量浓度50mg/L,玉米粉15 mg/L,豆饼粉20 mg/L,装液量200 mL/500 mL三角瓶,转速160 r/min,25℃发酵培养6d.发酵液中菌丝体硒质量分数达到9.2 μg/g,发酵液多糖质量浓度可达3.7 g/L.  相似文献   

7.
对钝顶螺旋藻(Spinlina plater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 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素硒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Nano-Se中的金属元素构成和含量,回归分析螺旋藻细胞总蛋白含量及还原性巯基水平与转化Nano-Se生成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从富硒螺旋藻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分离鉴定到Nano-Se,其为较均一的球形或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60nm,其中硒的质量比为58.5%,原子比为34.7%,除主要含硒元素外,也含有微量的Cu、Zn、Fe、Mn和Ca等元素,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还发现Nano-Se的生成与藻细胞总蛋白和还原性巯基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可转化亚硒酸钠生成Nano-Se,为富硒微藻中活性硒形态的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
洋葱无土栽培硒富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施无土栽培,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研究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五个品种洋葱鳞茎的产量、总硒含量、无机硒含量以及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亚硒酸钠的浓度为50 mg/kg时,品种奥林匹克的鳞茎有机硒含量最高,为2.08 mg/kg,产量为2241.7 g/m2,产量和有机硒含量的交互效应与其它品种的各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另外,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升高,洋葱鳞茎的有机硒含量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亚硒酸钠对‘绿岭’核桃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富硒核桃生产中合理施用硒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5年生‘绿岭’核桃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在果实成熟期采集果实,测定种仁抗氧化酶活性及果实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促进了核桃种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提高,减少了丙二醛(MDA)在植株内的累积,提高了植株的抗氧化性;种仁SOD、POD、CAT活性分别以喷施200、80、120 mg/L亚硒酸钠处理最高,活性分别为2.65、9.30、246.98 U/(g·min),较清水喷施的对照(CK)分别提高61.59%、31.54%、104.89%;亚硒酸钠喷施质量浓度为120 mg/L处理时,种仁MDA含量最低,为2.27 μmol/g;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后,提高了核桃坚果产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160 mg/L时,核桃单果质量最大,为13.42 g,较CK提高了6.85%;种仁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叶片喷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20、80、120、200、120 mg/L时达到最大值,质量分数分别为2.41%、0.88%、0.84%、23.09%、70.70%;叶片喷施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核桃种仁内硒含量(0.10~0.16 mg/kg),达到了富硒农产品标准;种仁硒元素含量与种仁SOD活性、产量、单果质量、纵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89、0.92、0.91、0.77。【结论】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可提高核桃单株产量,可显著提高单果质量、横径、纵径、侧径等外在品质,并显著提高种仁硒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内在品质,可提高种仁的抗氧化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表明,叶面喷施120 mg/L亚硒酸钠,核桃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啤酒酵母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影响富硒酵母自溶物中硒含量的四个因素:培养基种类、加硒时间、加入硒浓度以及用浓度梯度法加入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梯度法加入硒,富酵母自溶物中硒含量最高,即在总硒为15ug/ml浓度下,按10、12、14、15、16h的时间分别加入1、2、3、4、5(ug/ml)的亚硒酸钠,得到的富硒酵母自溶物含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Pseudomonas sp.J1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机制,采用电镜技术、X射线能谱分析法(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XPS)对Pseudomonas sp.J1合成纳米硒过程及产物进行表征;通过添加谷胱甘肽抑制剂、改变培养基中NO3-、亚硒酸钠浓度以及培养温度等条件研究各因素对生物合成纳米硒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在麦芽汁培养液中添加亚硒酸钙、亚硒酸钠、二氧化硒等多种硒化合物制备硒酵母的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同化各种无机硒化物为有机硒的利用度不同,其中亚硒酸钙作为硒源具有毒性小、利用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安琪活性干酵母为出发菌种,分析了培养基初始硒浓度、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初始pH以及转速等发酵条件对酵母生物量及富硒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了培养的最优方案.在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硒浓度25μg/mL,接种量10%,装液量60/250 mL,温度30℃,初始pH 5.0,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40 h后),该活性干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量分别达到9.89 g/L、954 μg/g.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过程普遍存在的时间较长的问题,考察了4种水溶性醌类介体(α-AQS,AQS,1,5-AQDS和AQDS)对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亚硒酸盐过程的加速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条件,对硒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和粒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醌类介体都加速了亚硒酸盐的还原,其中,AQDS的加速效果最显著;在pH值为8.0,温度为30℃,AQDS浓度为0.2mmol/L条件下,48h时亚硒酸盐的转化率达到100%;加入AQDS后会生成更大尺寸的硒纳米颗粒,并可能使硒纳米颗粒表面包裹的有机物质成分及含量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修复亚硒酸盐污染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硒酸钠(1.25~20 mg/L)和亚硒酸钠(0.25~4 mg/L)染毒处理7 d后,黑斑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核异常细胞率、总核异常细胞率均随染毒剂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亚硒酸钠的毒害作用明显强于硒酸钠,对黑斑蛙蝌蚪红细胞均存在较强的细胞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6.
以杨树木屑为原料,考察了固液比、酶添加量、pH和酶解时间对其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酶解条件制得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5 g/L的酶解液,将酶解液作为碳源替代传统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其他营养成分不变,发酵制备富硒酵母,重点研究了酵母菌在酶解液中的生长情况和富硒能力。结果表明,酵母在酶解液培养基中长势良好,5 L发酵罐发酵36 h后,每L发酵液酵母干重23.9 g,单位酵母硒含量超过3 500 μg/g。  相似文献   

17.
有色薄膜覆盖对豌豆芽苗生长及富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黑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无色六种薄膜覆盖和无覆盖物条件下豌豆芽苗生长及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亚硒酸钠处理的豌豆芽苗的根、芽部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覆盖黑色薄膜可以增加芽长,提高芽鲜重,从而提高豌豆芽苗菜产量和商品价值;但各种覆膜处理降低了豌豆芽中大分子结合硒和总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富硒酵母自溶物中硒的含量.4个样品的硒的含量(μg/g)分别为48.51、147.12、472.52、268.79;4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10、0.97、1.36、2.84.硒的平均回收率为97.2%.表明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富硒酵母自溶物中的硒含量,方法较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纳豆芽孢杆菌可以转化亚硒酸钠为有机硒。对一株纳豆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确定了亚硒酸钠适宜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以纳豆芽孢杆菌BSN424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进行诱变,根据耐硒和富硒能力筛选,经连续传代培养后筛选出了富硒纳豆芽孢杆菌。结果表明,适宜加硒时间为培养后3h,培养时间为24h,培养基适宜硒质量浓度为6μg/m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系统功率为100W,诱变时间为25s。诱变后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富硒能力的诱变菌株BN-44,经摇瓶发酵后的富硒量为1136.43μg/g,相比出发菌株的742.12μg/g提高了53.13%。研究表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能有效地对纳豆芽孢杆菌BSN424进行诱变,旨在为有机硒生物转化法中寻找益生菌富硒载体及其诱变育种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啤酒酵母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硒(以亚硒酸钠形式供给)的数量和硒对酵母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既和培养基中SeO_3~(-2)浓度有关,亦和细胞群体所处的生长阶段有关。培养基中SeO_3~(-2)浓度高于10~(-6)M时,酵母细胞的生长就要受到抑制。在一定范围内,酵母细胞吸收硒的量,随着培养基中硒含量的增多而增加。在对数生长期,酵母细胞吸收硒的量最大。但在对数生长期给以10~(-3)M亚硒酸钠,酵母细胞中有红色颗粒出现,可能是亚硒酸根还原而产生的元素硒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