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4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时空分异特征。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分析近40年气温、降水的年与季节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研究区气候类型与气候时空分异特征。结果通过对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气候各因子及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结论①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包括7种气候类型,东、中、西部分别以中温带森林草原气候、暖温带大陆性森林草原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为主;②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近40年有升高的趋势,冬季和夏季气温增加,春秋两季气温变化不大;③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有减少的趋势,秋季降水减少明显,冬季降水基本不变,夏季和春季降水波动较大;④研究区气候变化在空间上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和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于慧斌 《科技资讯》2010,(33):134-134,136
我国是最早重视气候与疾病关系的国家,《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异常气候变化与四季的规律气候递变均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的系列变化,因此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探讨在防治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时值深冬,北风凛冽,飞雪肆虐,北半球笼罩在严寒之中。同处此区的不少国家开始进入供暖期,虽然取暖方式差异较大,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想尽办法节能省钱我国幅员辽阔,冬季南北温差较大,而取暖方式南北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南方多烤炭火,北方则以暖气为主。同时,取暖的能源和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从污染严重的煤炭供暖到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从零星的居民自采暖到集中供暖,计费方式上也从按面积收费到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气象部门预报的气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说明不考虑形成气候变化的外因是不行的;阐明我们以形成气候变化的外因——日食,预报我国2004年气候准确的机理;指出如在数值预报方程中加入日食造成的负的非绝热加热率,可使气候预报的准确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计算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冀、蒙、辽交界地带)1961?2007年的气候风险指数,将其与土地易损性系数综合得到生态风险指数,划定生态风险级别,分析气候风险和生态风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异规律。得出的结论主要为: 1) 1961 ?2007年,气候风险呈现增加趋势。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气候风险指数逐渐变大,风险增强;阿巴嘎旗风险极高,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周围旗县也处在高风险中或者有向高风险变化的趋势。2) 研究区域内,越向北方、向西方的区域生态风险级别越高,风险越大;4级高风险和5级极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阿巴嘎旗南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和翁牛特旗中北部科尔沁沙地地区。3)生态风险级别较高的地区对草原覆盖度变化、气候变化都表现得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气候变化"为基础,提出与"碳排放"相关联的一系列议题,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争执。"气候变化"的确切概念是"全球气候变暖",认为过去一些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引起更多的水患、干旱和风暴;气候之所以变化,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加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尤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碳减排承诺、多灾种预警系统、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认知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地史及水文气象资料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全球气候一直在变化;气候变化的动力主要在天在地而不在人;当今的气候变化可能只是气候变化总过程中的一个波动阶段而非永远的趋势,且其变幅并未超出历史上气候变化的范畴。因此,不能断言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为排放CO2所致。所以对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气候变化应当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气候模式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关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模式对不同事件的模拟效果并探讨了模拟效果影响因素.虽然不同模式模拟结果有所差异,但大部分模式都能再现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过程,并能有效预测未来极端气候变化情况.综述了温室气体增加情景下我国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极端气候模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大量发生,比如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欧洲多国的洪灾、美国西部的干旱、我国河南等地的强降水,等等,严重程度逐年增加,人身和财产损失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11.
邓爱华 《科技潮》2007,(4):31-35
在欧洲、美国等地,去冬气温一路走高、屡破纪录;在我国,大家对刚刚过去的暖冬还记忆犹新。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灯火之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熄灯5分钟,以呼应此评估报告的发表,向世界展示欧洲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我国气候变暖也成了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全球变暖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的气候变化有何特征?气候变暖将带来哪些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只有做到污染物排放负增长,才可能不突破气温上升两摄氏度的"红线"。7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气候变化专家丁一汇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表示,科学界对气温上升两摄氏度以上对地球有明显负面影响已经形成共识,"到那时,全球10~30亿人口得不到充分的淡水供应,粮食产量下降5%~7%"。丁一汇解释说,"上升两摄氏度"是科学家们依据过去100年的气候资料和未来100年的气候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五次IPCC的报告中,人们逐渐了解了"气候变化"这个概念,且多数人相信"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CO_2等的排放)造成的。然而在科学界,一直以来,IPCC的气候模型并没有被完全证实;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导致了气候变暖并无确定结论,CO_2的增加是否导致全球变暖仍有异议。既然气候变化是不确定的,那么举证责任应该落在坚持人类导致了气候变暖的这些危言耸听者身上。NIPCC的几个报告对IPCC报告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数据,说明了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根据IPCC和NIPCC的报告,我们重点讨论了气候变化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气候是否在变化,是否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为什么人们相信是人类活动造成了气候变化及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应对。我们更支持NIPCC的观点:气候变化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自然的趋势;气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预测;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但并未证实其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候的自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深刻影响区域植被动态、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化循环、气候反馈及其人类福祉.持续的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及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深刻地影响树木生长动态的时空格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概况,着重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树木生长对气候系统的反馈,并就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未来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应考虑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加强对树木死亡时空格局及内在机理的认识,重点关注不断增加的极端气候事件及火、虫灾干扰对树木生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并融合地面观测、遥感及陆面动态植被模型模拟等多种分析手段综合分析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尺度效应及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最新发布的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若不加以行动控制.未来气候将进一步变暖,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最高将达6℃左右。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召开了最新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IPCC第4次评估报告。这是一个唤醒世界的报告.呼吁全世界行动起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会上,澳大利亚宣布批准《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大致内容是:全球气候将在未来二十年内发生突变,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届时,因气候突然变冷,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将锐减,并因此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冲突甚至核战争,成百上千万人将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死亡。那么,中国专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世界性问题怎么看呢?气候变化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春市环境气候观测资料分析,揭示了长春市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分布,不同性质地面环境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及长春城市热岛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长春城市建设规模及其特殊的地面物理性质,对气候环境已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年、季环境温度分布都以市中心温度为高,向郊区逐渐降低,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而且长春城市热岛强度的年、季变化与我国北方城市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8.
邓爱华 《科技潮》2012,(5):50-53
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之后,"碳交易"这个名词开始被媒体频繁提及,进入公众的视野,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仍然是神秘而遥远的存在。进入2012年,气候变化、能源危机渐行渐近,"碳交易"的现实也触目可见了。近日,北京举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仪式。2013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月17日,由西北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联合成立的中加气候变化与碳封存研究中心,在西北大学召开了城市气候变化研讨会(Urban Climate Change Workshop)。研讨会上,陕西省发改委气候办袁建歧处长就当前陕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国家的战略及措施做了主题发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气候变化实验室主任William Gough教授做了Ur-  相似文献   

20.
"战争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中强度最大、最为集中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远比工业碳排放大得多,更应计入参与战争国家的碳排放总量。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次大会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从2013年起执行第二承诺期,并在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