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利用遥感影像对信阳市生态海绵体进行提取,用ArcGIS对照和纠正,识别出信阳市的生态海绵体,再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选取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赋值对信阳市的生态海绵体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各评价因素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信阳市海绵体分析灰度图.最后根据信阳市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的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为信阳市以及其他中小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开发信阳茶文化旅游的意义、优势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旅游是茶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文章介绍了茶文化旅游开发对信阳市的重要意义,论述了信阳市开发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并提出了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信阳市区域旅游一体化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核心 外围”理论,结合信阳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分布规律,提出将信阳市的旅游景点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品牌核心区,进行一体化设计和营销,创建鲜明的旅游形象,实现信阳市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温涛  吴骞 《科技信息》2009,(24):273-273
由于信阳的降水量年际变化量相关性显著,降水量偏多和偏少时段交替出现,但偏多或偏少时段的长度(年数)和变化程度各不相同,造成了信阳市春、初夏受旱率分别为4年左右一遇,而伏旱则为3年一遇,二季连旱为5年一遏,往往造成严重灾害的三季连旱为25年一遇;通过对信阳市1971--2008年的降水、土壤底墒、蒸发资料统计分析,建立信阳市墒情动态演变的监测模型,同时建立信阳市土壤墒情预测模式,为信阳市旱情(主要是土壤墒情)监测与分析及有效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5.
以信阳市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均方差法、协调度模型的定量分析和新冠病毒事件的案例分析,进行信阳市城市发展规模与医疗设施协调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信阳市的城市医疗设施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放大信阳市医疗设施不足的情况;(3)应当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作用,并将城市医疗设施建设与其他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信阳市农业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功能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走向现代化,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本文就信阳市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构建信阳农业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GPS技术、WEB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建立信阳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设计了信阳市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可以为该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利用信阳市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了引起信阳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经济发展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因素和农业收入因素.通过与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比较,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引起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因素.结合信阳市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实现信阳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信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可能的来源,采样并分析信阳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化学元素组成,得到了可吸入颗粒物中14种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研究表明:信阳市可吸入颗粒物中主要化学元素为Al、Si、K、Ca、P、Fe、S,其中由燃煤引起的S元素质量浓度最高,为8.2 μg·m-3.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燃煤源、土壤源、建筑施工源与垃圾焚烧源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信阳市土壤有机碳库(Soil Organic Carbon,SOC)储量与有机碳密度进行了估算,探讨了信阳市SOC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信阳市0~1m土体内有机碳储量约为0.11Pg,其中土壤耕层内约为0.04Pg。0~1m土体平均SOC密度为6.02kg/m2,耕层SOC密度为2.13kg/m2,信阳表层SOC储量所占比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核心———外围”理论,结合信阳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分布规律,提出整合旅游景点、建立品牌核心区、加强区域联合创建鲜明旅游形象等发展战略构想,从而实现信阳市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发展信阳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阳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只要我们抓住入世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制定好信阳市旅游规划,理顺体制,加强管理,扩大宣传,旅游业一定能经受住入世的考验,成为信阳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以1951-2013年信阳市城区日均气温为研究对象,运用5日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对四季开始及持续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63年,信阳市城区平均入春、入夏、入秋、入冬的时间分别为:3月26日、5月29日、9月19日和11月20日;(2)春季长度具有增加趋势,冬季长度具有缩短趋势,意味着1951-2013年信阳市城区年均温具有升高的趋势,与IPCC报告的结果相一致;(3)四季开始的时间及长度具有短的波动周期(10年内);(4)未来信阳市城区四季开始及持续时间变化趋势将延续过去63年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中,信阳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但其优越的位置并未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个问题引起一些地理学家的困惑.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信阳的历史和地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经验观察、空间对称分析和异速标度分析,揭示信阳的地理特殊性和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主要判断如下:(1)中国城市对称分析表明,信阳市在中国的位置特殊:位居南北对称轴与东西对称轴的交点,即秦岭-淮河线与京广线的交汇处.(2)小麦产量与粮食产量的异速标度关系及其对数线性模型的预测残差分析显示,信阳地区在河南省的环境独特:信阳淮河以南六县属于河南省的"异类".信阳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因为地位不高没有国家和省投资,改革开放以后的工业化阶段因为缺乏矿产资源而没有崛起.但是,由于信阳位处中国城市网络的枢纽,待到第三产业真正成为中国产业的主体的时候,信阳将可能会因为交通和商贸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冬季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1年冬季对信阳市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分布鸟类46种,隶属13目26科.信阳市冬季鸟类平均密度为5.83只/hm2,鸟类多样性指数为2.404,均匀度指数为0.628,优势度指数为0.146.最后,就加强鸟类资源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信阳为例,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特征,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信阳市油茶园灯下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动态,于2015年5月-2016年10月采取诱虫灯诱集的方法对信阳市油茶主要产区昆虫群落开展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信阳市油茶园灯下昆虫共9目55科120种,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为主,占总科数的60%,占总物种数的69.17%;为害油茶的主要优势种为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螺纹蓑蛾Clania crameri、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等; 6、7、8月三个月份为油茶园昆虫活动的高峰期,Shannon多样性指数2016年整体上要高于2015年,2015年为6月份最高,达4.1067,2016年为7月份最高,达4.3994,均匀度指数波动也较为平稳,2015年为6月份最高,达0.8213,2016年为8月份最高,达0.9337.本研究为该区域油茶害虫的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阻力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河南信阳为例,在全面调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从研究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镇)化特征入手,阐明了中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阻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加快中部农业经济地区城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及发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市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与其条件相比则不和谐,主要原因是水体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处理好水体养殖业与水体环境保护关系的主要措施是: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工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把小流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加强大、中型水库水质的监测管理;加强农村水产养殖业与畜禽养殖业的规划与管理,建设生态养殖模式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9.
运用点-轴理论对信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与生态化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从国家宏观生态政策和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入手,以河南信阳为例全面分析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城市(镇)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镇生态化”概念,揭示了生态化是方向、城镇化是手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阐述了二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与作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