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2.
头孢氨苄的κ-卡拉胶-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得含头孢氨苄的微囊 ,再用 κ-卡拉胶对微囊进行多次包埋 ,制成缓释体系 .测定了其在不同 p H值的水溶液中的释药速率 ,并对包埋次数对释药速率的影响和缓解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结果表明 ,该缓释体系的释药时间可达 7h,增加包埋次数可延长释药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利用施氏假单胞菌代谢产物——氮气加固可液化砂土的可行性,对该菌反硝化作用的条件与砂样中产气效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碳源对NO_3~--N与NO-2-N还原率的影响以及温度和初始p H值对其最终饱和度、平均产气速率、初始停滞期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碳源、适用温度和初始p H值区间.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钠为最优碳源,该菌在21 h时对NO_3~--N还原率达到100%,NO-2-N存在先累积后还原的过程,并伴有0.82 mmol/L残留浓度.该菌在4~30℃下均可产气.随温度升高,平均产气速率大幅增加,砂样最终饱和度略有降低.恒温20℃且初始p H值为5~9时,该菌可在砂样中顺利产气.中性及碱性环境下砂样的最终饱和度基本一致,酸性环境下砂样的最终饱和度随初始p H值的减小而降低,细菌在砂样中的平均产气速率随初始p H值的下降而减小.与已有微生物气法相比,将该菌应用于IPS技术中具有平均产气速率快、初始停滞期短、工艺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盐梯度太阳池的盐度和浊度,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小型太阳池,得到了不同盐梯度下太阳池各对流层温度曲线;从光学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温度变化率随太阳池深度增加而增加,温度变化率在下对流层深度的2/5 ~3/5处最大;非对流层浊度随盐度、悬浮颗粒粒径及数量增大而增大;太阳池的升温速率与保温性随盐度与浊度的增大而增大,盐度与浊度可以提高下对流层储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MP2/6-311+ +G(d,p)和QCISD(T)/6-311+ +G(d,p)方法研究了HNCS与H原子反应的微观机理.应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计算了200~2500K温度范围内主反应通道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异硫氰酸(HNCS)与H的反应为多通道、多步骤的复杂反应,找到4个可能的反应通道,生成产物H2NCS的通道为主反应通道.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变分效应对速率常数计算影响较大,而隧道效应在低温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温度、p H值、水质硬度、酸释剂、消毒洗涤剂中常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对固体 Cl O2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35℃以下 ,p H值≥ 9.0条件下 ,固体 Cl O2较稳定 ;水质硬度及常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对 Cl O2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粉末状固体 Cl O2在应用时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 ,适时调整产品与酸释剂混合比例来控制Cl O2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PAC-CTS),考察碱度B值、制备温度和C值对不同絮凝剂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铝种类的测定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结果表明,PAC与Ferron试剂的反应速率和不同PAC中的Al_b含量均随B值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制备温度和C值的增加而缓慢降低。结合实验过程,考虑经济性,认为制备温度为50℃、碱度B=2.0、C=1/20是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PAC-CTS),考察碱度B值、制备温度和C值对不同絮凝剂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铝种类的测定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结果表明,PAC与Ferron试剂的反应速率和不同PAC中的Alb含量均随B值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制备温度和C值的增加而缓慢降低。结合实验过程,考虑经济性,认为制备温度为50℃,碱度B=2.0,C=1/20是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还原炉控温还原实验,通过分析CO和H2还原球团矿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模型,提出两种气体混合后还原球团矿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得到还原过程中阻力和反应速率随温度及还原度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CO还原球团矿时,内扩散阻力所占比例随着温度及还原度增加而变大;H2还原球团矿时,内扩散属于速率控制环节;混合气还原球团矿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低于500℃时,CO浓度增加,反应速率降低,而温度超过500℃后,反应速率则随着CO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混合气反应速率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磷光颗粒示踪法,对一套新型内混式石油焦燃烧器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扩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焦管轴向上距示踪剂注入位置为1.0 m的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呈较对称的单峰分布,从烧焦管轴心向边壁靠近,其峰高差别较大.而在示踪剂注入位置以上的4.0 m及9 4 m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由一个尖而高的前峰和长拖尾所组成,曲线的峰高基本一致,表明颗粒沿轴向以弥散颗粒和颗粒团的形式扩散,颗粒沿径向的混合较均匀.分别对1.0 m和4.0 m及以上检测距离内的颗粒扩散行为建立了径向扩散模型和轴向两组分叠加模型,模型预测的颗粒浓度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脉冲磷光颗粒示踪法,对一套新型内混式石油焦燃烧器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扩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焦管轴向上距示踪剂注入位置为1.0m的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呈较对称的单峰分布,从烧焦管轴心向边壁靠近。其峰高差别较大。而在示踪剂注入位置以上的4.0m及9.4m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由一个尖而高的前峰和长拖尾所组成,曲线的峰高基本一致,表明颗粒沿轴向以弥散颗粒和颗粒团的形式扩散,颗粒沿径向的混合较均匀。分别对1.0m和4.0m及以上检测距离内的颗粒扩散行为建立了径向扩散模型和轴向两组分叠加模型,模型预测的颗粒浓度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研究初始质量浓度1μg·m L-1二硫氰基甲烷在不同温度、p H值、COD值水体条件下的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在5~35℃水温范围内,二硫氰基甲烷的消除速率为:V35℃V25℃V15℃V5℃,35℃水体中,第20天二硫氰基甲烷未被检出.在p H 5.0~9.0的水中二硫氰基甲烷的平均消除速率为:Vp H9.0Vp H8.5Vp H8.0Vp H7.5Vp H7.0Vp H6.5Vp H6.0Vp H5.5Vp H5.0,平均消除速率随着p H值的升高而变大,酸性条件下稳定,不易分解,p H≥8.0的弱碱性条件下极易分解.在COD值为0~30 mg·L-1的水中二硫氰基甲烷的平均消除速率表现为:V30 mg·L-1V20 mg·L-1V10 mg·L-1V0 mg·L-1,二硫氰基甲烷的消除速率随着COD值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摇蚊幼虫代谢物溶液氯胺化过程中铜绿微囊藻、氯胺质量浓度、反应时间、p H值和温度等条件对形成消毒副产物(DBPs)的影响.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水合氯醛(CH)、三氯硝基甲烷(TCNM)和卤代酮(HK).实验中未检测到三氯乙腈(TCAN)、三氯丙酮(TCP)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在摇蚊幼虫代谢产物的氯胺消毒过程中,THMs的产生量增加,但在铜绿微囊藻存在下HAAs含量减少.二氯丙酮(DCP)在开始增加,随着氯胺质量浓度、反应时间、p H值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而减少.二氯乙腈(DCAN)和水合氯醛(CH)随着氯胺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随着p 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二氯乙酸(DCAA)随氯胺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反应时间和p H值的增加而降低,三氯乙酸(TCAA)随氯胺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总有机碳(TOC)质量浓度的增加,TCM、DCP、DCAA、TCAA呈稳定上升趋势,DCAN、CH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和2017年两个结冰期内对渤海某海水人工养殖池塘冰厚度的变化和冰盖下水体的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进行连续观测。冰厚采用超声测距仪定时测量,冰温、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 H分层观测。研究发现,盐度的变化与冰的生长密切相关,而冰厚度的变化主要受气温的控制,p H和溶解氧的变化与水温和光合作用相关,冰融化时p H和溶解氧变化浮动较大,冰融水起到了稀释作用,溶解氧浓度降低。可见,气温影响冰厚和水温,进而间接影响了盐度、p H和溶解氧。观测的养殖池塘水体溶氧含量一直大于8 mg·L-1,没有出现缺氧的情况。p H范围在7. 7~9. 0之间,没有出现异常。养殖池塘内的海参对盐度的耐受范围是20~35,而其栖息的水体底层的盐度,主要是在29. 022 7~34. 028 6间,仅当冰融化时,盐度最低值降到21. 074 8,但在之后再3~5 d内上升至29,可见,盐度的变化是在其可承受范围内。综上分析,温度是决定冬季海水养殖生物存活率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和2017年两个结冰期内对渤海某海水人工养殖池塘冰厚度的变化和冰盖下水体的温度、盐度、p H和溶解氧进行连续观测。冰厚采用超声测距仪定时测量,冰温、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 H分层观测。研究发现,盐度的变化与冰的生长密切相关,而冰厚度的变化主要受气温的控制,p H和溶解氧的变化与水温和光合作用相关,冰融化时p H和溶解氧变化浮动较大,冰融水起到了稀释作用,溶解氧浓度降低。可见,气温影响冰厚和水温,进而间接影响了盐度、p H和溶解氧。观测的养殖池塘水体溶氧含量一直大于8 mg·L-1,没有出现缺氧的情况。p H范围在7. 7~9. 0之间,没有出现异常。养殖池塘内的海参对盐度的耐受范围是20~35,而其栖息的水体底层的盐度,主要是在29. 022 7~34. 028 6间,仅当冰融化时,盐度最低值降到21. 074 8,但在之后再3~5 d内上升至29,可见,盐度的变化是在其可承受范围内。综上分析,温度是决定冬季海水养殖生物存活率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利用纳米铁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染料废水中的酸性品红.通过实验研究了纳米铁的加入量、过硫酸钾的浓度、p H值、温度等因素随时间变化对酸性品红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品红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0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当酸性品红溶液初始浓度为50 mg/L时,在p H值为6.0、反应温度为80℃、过硫酸钾浓度为0.23 g/L、纳米铁浓度为0.13 g/L的条件下,酸性品红降解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9.7%.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体长、催产剂、水体温度、水体盐度及水体pH值对泥鳅排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泥鳅的排卵量随其体长的增长而增加 ;催产剂具有促进泥鳅的排卵作用 ,其效果与催产剂的种类有关 ;培育温度的变化对排卵量的影响较小 ;随盐度的增大 ,排卵量逐渐减小 ;在微酸性的环境中 ,泥鳅排卵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养分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p H值缓冲液和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p H值、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素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均能促进高分子缓/控释肥的氮、磷素释放,氮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快,且温度越高释放越快;磷素在不同p H值缓冲液下表现与氮素相反,碱性条件下释放更快,受温度影响不明显,表现为p H 10.0p H 8.4p H 5.6p H 4.0p H 7.0;氮素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o(1-e-kt)、Elvoich方程qt=a+blnt、抛物线方程qt=a+bt0.5描述,并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r=0.812**—0.986**),磷素则只能用抛物线方程才能达到好的拟合效果.以土壤为介质,土壤相对含水量40%和60%时,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素释放量显著高于土壤相对含水量80%和100%处理,且随温度升高,氮素释放量增大,而磷素释放则无明显变化;高分子缓/控释肥的氮、磷在土壤中的释放分别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能达到最优描述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氡探测煤矿隐蔽火源的机理,运用自主设计的可控角度实验装置,以铀矿石为氡源,研究分析了氡在侏罗纪煤体中不同煤温条件下和不同方向上(β倾角)的运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氡在侏罗纪煤体中的运移具有方向性:同一煤温时,距氡源相同距离位置处的氡浓度值随β倾角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方向上,氡浓度值随距氡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温度越高减小速率越快;同一位置处温度越高氡浓度值越大。计算出了不同煤温下和不同方向上氡在侏罗纪煤体中的运移系数、运移速度和运移总量,结果表明运移系数、运移速度和运移总量均随方向和温度的变化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发现氡-氦团簇作用是氡在侏罗纪煤体中竖直运移的主导因素;运移系数、运移速度和运移量随β倾角的变化规律解释了氡在侏罗纪煤体中运移具有方向性的原因,对测氡法探测隐蔽火源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动力学,实验对初始p H值、温度、亚铁浓度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最佳反应动力学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p H为1、3、4、7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32 7、0.033 9、0.020 3、0.014 9 min-1.当溶液温度值为10、20、30℃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31 7、0.033 9、0.035 1 min-1.当溶液中亚铁浓度分别为7、10、15、20 mmol/L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21 4、0.032 7、0.033 8、0.0407 min-1.罗丹明B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