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科技》2012,(5):65
应用数字化,地磁、形变、地电、流体等观测技术,依据预报要求建立台网,采集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等数据,准实时汇集处理。提取异常,遴选前兆相关参数,提供地震短临分析预报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了1个国家地震前兆数据中心,5个国家学科中心,31个区域前兆台网,600个地震前兆台,3套前兆流动观测系统,2个地震前兆台阵,  相似文献   

2.
翁钊强 《科技资讯》2007,(31):92-93
为了确保"十五"前兆分项目安装在汕头地震台的两套前兆仪器能够运行稳定,产出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据,我台从工作制度、人员、环境和网络等方面进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汕头地震台“十五”前兆项目建设是在国家建设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背景下,在“九五”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在社会对地震预报需求越来越强烈的条件下,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介绍网络化的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在2010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实施的前兆观测系统并网改造升级工作中的应用。"十五"网络化观测系统需要数字化、网络化的观测仪器,而DSC-1A型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可对前端的观测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自带的网络通信接口,使用仪器配套通信软件实现组网通信、数据处理,也可将数据文件转换成"十五"格式,数据入"十五"前兆台网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可行的数据挖掘算法和地震数据可视化方法,设计可行的基于地震前兆数据的可视化数据挖掘的模型,为地震预测提供决策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6.
"十五"以来,宿迁市完成地震前兆台网数字化改造,实现前兆仪器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观测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的越来越多。预测预报对资料观测资料的质量和类别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下的台网布设已经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求。以宿迁市前兆台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存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促进宿迁市地震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延边地震台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以及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深震前后,延边地震台出现的显著的地形变和地下流体前兆异常.针对深源地震前地形变和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基本特征.研究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应力应变的传递与演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证明前兆异常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是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需要,氡观测作为地下流体的一项传统的重要观测手段,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SD-3A自动测氡仪器是"九五"期间由中国地震局研制的自动测氡仪器,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观测资料不断积累,"十五"期间对此仪器进行了改造升级,但是由于地震观测选定的测点条件差异较大,脱气装置都根据观测点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制造,一直以来无法统一,各个台站使用不同的脱气装置,脱气效果各不相同。2016年8月,陇南台殿沟泉和成县台统一更换了自吸气式鼓泡脱气装置后,对测值有较大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钻孔体应变是通过地层内部应变状态依时间连续变化的精细观测,通过观测数据分析来掌握地震应变前兆的中期—短期—临震及震后调整的时空分布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本文分别选取合肥地震台、黄山地震台仪器均正常运行时间段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利用线性平滑滤波方法及差分法求加速度方法分析体应变数据异常变化,从而得出相关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0.
国际新闻地震前兆研究新进展地震预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除了极少数地震伴有"前震"发生,可以作预报,对绝大多数地震,一直未能记录到实地的、可重复观测的震前物理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地震前兆。美国赖斯大学华人科学家钮凤林、  相似文献   

11.
临夏地震台水位测值2018年以来较往年同期高,幅度约为0.3m。针对这一异常,采用相关分析法对临夏地震台两口井水位、水温、流量做相关分析研究,认为临夏台水位观测资料是否为地震前兆异常还要看观测资料后序变化。利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观测资料,对观测资料稳定性的判定,确认相关资料是否对其有影响,为震情跟踪提供重要的参考,对资料的使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红碧 《今日科技》2006,(12):28-28
日前,常山地震前兆观测站测震仪器安装调试成功,正式并入浙江省地震前兆台网试运行。该观测站的试运行标志着常山市已具备地震前兆监测能力,为地震专家分析地震前兆信息、预测地震提供了科学依据。地震前兆观测手段主要有磁电观测、形变(含重力)观测和地下流体观测三类,常山市观测站属于后两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安徽省嘉山地震台TJ-Ⅱ型体应变仪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重点分析降雨、气压、地下水位、人为干扰等因素对体应变仪的影响,从而探究各因素与体应变的相关性。根据各因素与体应变相关性程度不同,对观测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观测质量。通过研究正确区分出地震前兆异常和干扰异常,为地震预报工作者预报地震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保证。研究成果已服务于台站会商及日常前兆异常跟踪工作,为体应变异常核实提供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均匀介质模型模拟地震前兆存在实际地壳介质不均匀、岩石破裂终止区域人为指定等不足,借助ANSYS 12.0数值模拟软件,采用不均匀介质模型模拟地震前兆现象。结果表明,弱介质区是地震前兆出现的主要区域,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弱介质区分布的复杂性。该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地震空区、两头跳和密集—平静—大震的地震前兆现象,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昕 《科技信息》2012,(13):459-459
通过对丰满地震台数字化气氡与模拟水氡观测的对比分析,发现仪器的观测方法和工作原理相同,但观测的对象不同,二者的观测数据曲线变化形态也不一致,数字化气氡的地震前兆异常反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17.
模拟(人工)观测水氡方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开始于邢台地震),氡浓度异常变化预测地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中溶解氡观测作为地震预报的手段之一,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甘肃陇南殿沟泉FD—125测氡仪人工观测和SD—3A型自动测氡仪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本测项的观测实践,并参考《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技术规范》以及《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试行)》资料,分析和讨论了人工测水氡和数字化测气氡在地下水中的存在方式及取样方式、测量方法、计量单位的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干扰排除、标定方法、前兆异常动态等方面的差异及相同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双向S-粗集理论的元素迁移特性和地震前兆异常的区域差异、震前差异的特点,提出基于双向S-粗集的地震预测知识支持算法.首先,收集某地块边界中观测到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划分等价类.其次,求该地块经常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的下、上近似.最后,求该地块某个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的下、上近似,获得该地块某个地震主要的前兆异常.该算法能让地震专家在地震预测难题研究中,有效缩小前兆异常研究的范围.但该算法的实际应用,需待完善的地块边界地震异常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9.
气体观测作为一项成熟的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手段,在地震前后的前兆信息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庐江台观测超过30年,积累的一定的经验以及异常识别方法。自2014年1月底溶解氢高值后,庐江台氢气处于波动变化状态,期间发生霍山Ms4.3级地震及长丰小震群,4月份仪器分子筛活化过程不稳定,数据波动较大更换活化柱后,氢气峰值分离正常,数据趋于平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该文从观测环境、观测条件、仪器性能等方面进行案例总结和讨论,总结出氢气观测中干扰因素的识别和排除。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能够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大气波动、剧烈天气以及其它方面(例如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地震事例筛选-电离层观测参量筛选-异常识别与提取-地震电离层前兆确认;介绍了目前地震影响电离层的三种可能途径:化学、机械波和电磁途径;总结了地震电离层前兆地基和天基监测手段;最后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几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