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现代信息论思想与我国古人老子、王弼关于“象”、“言”、“意”关系之论述相结合,提出了“达意”与“得意”的概念。“达意”是就非原母语译的释而言的,其前提是译对原评议的理解;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将原翻译,而是要让译的读领会原作所传达的信息,即“得意”。所以“达意”是对译的要求,而“得意”则是对译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就是指译者,而客体则包括原作者、原作、原作读者、译作、译作读者五个方面。译者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主客体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建立新翻译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达、雅”是完善得当的翻译理论。“信”即是忠实于原作,讲的是译德。只有“信”字为先,才能以负责的精神深探原义,使译作文通、理通、义达,谓之“以信求达”。要检验译作是否达义,关键是看其是否合乎情理。因而在翻译中,善于发现译作中的不合理点,着力探求其真,才是达义的正道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流行,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字的对比,不再局限于原作和译作两个封闭的体系,转向探讨分析译作和原作之间产生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待翻译的“文化转向”,应采取辩证的态度,本着开放与交流的文化心态,以便更好地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进行翻译研究,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丽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1):128-130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在这个复杂的语际转换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及其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译文与原文之间无论在微观或是宏观上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忠实,只能做到“相似”,翻译的内在本质规律只能是“似”。本文试图从“似”的一元认识结构、二元认识结构和三元认识结构来揭示对翻译内在规律认识的发展过程,认为“似”作为翻译本质特征之一,客观地存在于原作与译作之间,翻译活动也就是追求译作与原作相似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据说文学界近来对“大厂文学”讨论得颇为热闹。面对着不少陷入“穷庙富方丈”困境的国企,时值“改革阵痛”,“分享艰难”之说大兴。褒之者谓之“新现实主义”,贬之者谓之“伪现实主义”。不管是“新”是“伪”,总之是“现实”已经使人们不能不关注它了。我也是“现实”的关注者之一,但对文学却是外行,也没有时间去看那些“大厂文学”的名作,自然没有妄加褒贬的资格。不过对老百姓而言,如今电视的影响远比纸上的“文学”为  相似文献   

7.
脂砚斋是谁?     
《红楼梦》问世后的最初几十年是靠手抄本流传,在一些传抄本中,附录有许多署名或不署名的批语,在署名的批语中,署“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最多,要占一半以上。(据徐恭时先生在《脂本评者资料辑录》一文中的统计,有十名署名评批者,共有一百七十四条批语,脂砚斋占三十五条,畸笏叟占五十五条。)在不署名的批语中,可看出大多数也是脂砚斋的手笔,这些批语也最重要,最有价值。因此历来都为《红楼梦》研究者所重视,但因这些署名是化名,所以“脂砚斋”是谁?脂砚斋和畸笏叟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至今还是个疑案。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提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争论不休的、又没有找到固定答案的问题,那就是“谁是兽中之王?”“什么野兽最厉害?”有人说老虎是兽中之王。可是,有的野牛能把老虎打败;大象发怒时,老虎也逃之夭夭。有人说,狮子才是真正的兽中之王,因雄狮长得外貌威武。实际上狮虎相斗,以同一重量级相拼斗撕杀的话虽然“两败俱伤”,但胜利者一定是老虎。其原因是:第一,老虎生于地形复杂的山林之中,磨炼得身强力壮、  相似文献   

9.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梦  涂靖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107-109
文化预设对文学翻译有三大作用,即完整性、有效性和目的性。完整性──目的语读者根据已有文化体验自发补充译作所缺省的文化信息;有效性──同一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译作,时代背景赋予不同译作以新的生命,使各译作相对原作来说均具可读性;目的性———文化预设使原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译作中得以体现,三大作用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中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流行,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字的对比,不再局限于原作和译作两个封闭的体系,转向探讨分析译作和原作之间产生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待翻译的“文化转向“,应采取辩证的态度,本着开放与交流的文化心态,以便更好地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进行翻译研究,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翻译在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不少名家曾阐述过翻译的标准。唐朝玄奘曾提出翻译即“须求实,又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清代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鲁迅先生也提出:“凡译须兼顾两面。一则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其原作的风姿”。综上所述,翻译须做到“忠实、通顺”。而忠实则是译作的基础。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纂改、遗漏和任意增删等现象。清林纾(琴南)与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过160多部作品,其数目之多,内容之广,为当时了解西方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本人不懂外文,译作中删减或遗漏之处很多,因此林纾“不能算个翻译家”(杨岂深语),只能算是一种再创作罢了。  相似文献   

12.
李直 《科技智囊》2003,(12):52-56
ERP合身就好就ERP而言,企业需要的是“贴身小背心”而不是“貂皮大衣”。这个比喻可谓是既生动又一语中的。所谓“貂皮大衣”,肯定是比较保暖,而且是一件脸面光彩的行头,最主要的还是它的价格不菲。相形之下,“贴身小背心”与“貂皮大衣”比起来在面子上可能要打一点折扣,但一样保暖,价格合适,可谓既经济又实惠。  相似文献   

13.
“达旨”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作、译作及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解析。指出“达旨”式翻译法是以原作为信息源泉,为满足特定条件下特殊读者的需求,采用删、增、改、按等手段,成功实现中西文化不同价值体系间转换的翻译方法。它蕴含了多种现代翻译思想,是构建现代中国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同时对当今的翻译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任桂婷  高扩昌 《科技信息》2007,(35):181-181,203
翻译是两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旨在使目的语读者能准确地领会原作的精神。而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对译作的影响来强调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以此引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重视,从而使译作能够真正传达原作的精神,尽可能与原作能够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15.
任雨 《世界知识》2011,(7):61-61
沃伦·巴菲特,金融界巨擘,江湖人称“股神”,就连比尔·盖茨都公开承认,自己是巴菲特的忠实粉丝。为了聆听他的教诲,全世界有众多富商愿意花费几百万美金,只求有机会跟巴菲特共进午餐。做他的儿子,有什么不好?平心而论,做一个“富二代”,真的未必完全是好事。  相似文献   

16.
倪婷婷 《科技信息》2011,(1):I0214-I0215
语境是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译者对语境的考虑不仅体现在原作的理解阶段,同时也体现在译作的表达阶段。这个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译者既是原作的读者,又是其译作创作者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7.
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从翻译是一种模式,旨在揭示不同语言之间潜在的亲缘关系出发,提出了“纯语言”的概念,并以这一抽象的概念为核心,把传统翻译研究中译作与原作的二元对立关系和谐地统一到对“纯语言”的终极追寻中,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翻译的忠实与自由。他所提出的译者的任务,就是探索“纯语言”,在自己的语言中将“纯语言”从另一种语言的魔咒中释放出来,让“纯语言”之先通过翻译这座桥梁更充分地照耀原作。本雅明对翻译理论的独特思考,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文中试图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笔者的理解.对本雅明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几点解读。  相似文献   

18.
陶沙  韩杰 《科技信息》2010,(24):175-175,176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译文分析,认为翻译诗歌要意形结合。不仅要把握原作的意象、原作者的本意,还应该注重形式上语言、韵律、风格的使用,尽量与原作保持"形"的一致。译者应该在体现原作的范围之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使目的语读者能够读到最接近原作的译作。应尽量避免译作中出现美文之风和译者中的"意象派",使意形结合体现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19.
“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提出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之一,对于指导翻译理论与实践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张培基的翻译尽量在原语与目标语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体现出译作与原作的“视域融合”。这种翻译策略为英汉互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谁是海湼?     
今年2月间,西德的巴伐利亞廣播电台在德国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海湼逝世一百周年的前夕,曾对西德的許多小学生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几乎没有一个说得上海湼是誰。有的說他是一个“中世纪的舞蹈大师”,有的说他是一个“工会职員”,而当别人提醒說海湼是一位詩人时,才有几个恍然大悟地说:“噢——对了,他是一个犹太人。”这不能怪孩子們对自己祖国的偉大詩人一無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