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开始了“下西洋”的壮举。临近2005年,国内外学术界举行一系列会议和活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2004年12月11日,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湖北科技史学会、武汉航海学会在武汉理工大学主办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北、北京、台湾、浙江、江苏的50多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组织者筹资出版了由29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郑和下西洋资料与文选,基于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过程,着重分析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应用与创新,总结了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方面的成就与航海精神,结合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海军院校学员的素质要求,阐述了弘扬郑和航海精神,对培育当代海军学员航海素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宗河 《创新科技》2005,(3):48-51
<正>今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届“航海日”。在航海日当天,中国、印尼、肯尼亚、非洲沿海,凡郑和到过的地方,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中国人600年前的一项壮举——大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领船队,世界上第一个“远洋舰队”驶向三大洋,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远洋航行。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遍访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海家早了半个世纪,是中国海洋文明的盛事,更是世界海洋文明的经典篇章。  相似文献   

4.
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世界航海史上绚丽的篇章。隆重纪念这一盛事600周年之际,不禁令人无限感慨、浮想联翩。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时的地球上,都发生了哪些足以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事情?我们不妨跨越时空,放宽眼界,倘佯到他们身边感受一下律动的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5.
28年七下西洋,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不过是一瞬间,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郑和在古里病逝,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的头发、  相似文献   

6.
600年前,郑和这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航海英雄,做出了令现代人惊叹的伟大壮举。他的船队有2.78万人,分乘63艘巨型宝船和更多小一些的船,浩浩荡荡七下西洋,足迹遍及东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4):210-211
六百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庞大舰队,首次出海。他前后七次远航,将整个东方的航海事业推向了巅峰。笔者认为,正确认识郑和航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如何从强盛变为衰弱,从而接受历史教训,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很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的比较研究中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关于下西洋所使用的大型船舶--宝船的船型及样式,却一直缺乏历史的图像资料.文章仅就新发现的一幅<天妃经>的卷首插图郑和航海图进行介绍.文中指出,该图关于郑和船队的形象,可以作为宝船是福船型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七下西洋,乘坐的是有九桅十二帆的宝船十二帆的宝船,航程数万海里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红海沿岸,完成了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界航海史上的壮举。1492年年,意大利的哥伦布率领布率领"圣玛丽亚"号、"平特特"号、"宁雅"号三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启程从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启程,向西远航向西远航,历尽艰险,最终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亚洲和非洲众多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中华民族和平与文明的形象,也使中国声威远播,对今天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也给后人留下众多深层次的历史思考。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也许这些深刻反思才更具理性意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14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起锚远航,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下西洋"。61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长151.18米、宽61.6米的"宝船"模型前,当我们再次扬帆远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时,我们不仅要感叹于中国古代那些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福船"与帆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显示出我国古代在造船和航海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丽凡高度评价说。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到明代,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发现了世界,还是世界发现了我们”,这是印在日本人上杉千年所著《郑和下西洋》一书封面上的话。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与伟大之后的沉寂留下太多的遗憾和假设,而所有的遗憾与假设又总是离不开那个困扰着近百年来几乎所有仁人志士的难题:我们发现世界的历程为何如此艰难?《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这样写道:“郑和下西洋在第七次之后被  相似文献   

13.
华侨"唐人"开发南洋即东南亚地区虽然不是从郑和下西洋开始的,但郑和下西洋,开创了华侨"唐人"开发东南亚的新时代,至今东南亚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郑和下西洋时所留下的遗址。郑和下西洋既提高了"唐人"在国外的地位,又展示了"唐人"的真正良好形象,还提供了中国货之品牌样板,并最终促进了"唐人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近三十年间,遍访亚、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物质、文化交流,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史无前例,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苏麻离青的命名、产地和输出等几方面,说明苏麻离青与郑和下西洋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以史为镜对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的五大方面进行反思,即: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发展观;立法滞后、开发混乱;科技滞后、后继人才堪忧;我国国情仍需大力发展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16.
浏河古称刘家港,地处海头江尾。590年前,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乘风破浪,七下西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惊人壮举。从此,浏河名扬海内外,一时出现"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的繁荣景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而日渐衰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浏河焕发了新的活力,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崛起在扬子江畔,令人瞩目。盛夏季节,记者来到浏河镇,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现代化气息。镇党委书记朱惠明见到记者后,说:"浏河既是古镇,又是文化名镇,还是当今工业卫星重镇。镇区内有郑和七下西洋的旧址,戚继光检阅水军的阅兵台。出过世界名人美籍华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吴健雄博士,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百岁画家朱屹瞻大师"。朱惠明书记一口气,就把浏河的特点推到了记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曾高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他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就是今天的太仓港,古称浏家港。国内水运专家对中国北从大连,甫至北部湾沿海18000公里海岸线进行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后,一致公认太仓长江岸线为集装箱建港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8.
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先导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他在十五世纪初期,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①,在海上活动了将近三十年,访问了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对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意义。郑和领导的庞大船队多次重载远航,勇敢地跟海洋搏斗,战胜恶劣的天气和狂暴的风浪,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大无畏的创造精神,而巳也标志着在明朝达到了我国古代航海和造船事业的鼎盛时期。 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对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明王朝建立以后;有作…  相似文献   

19.
自公元1405年始,明朝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万七八千人、两百余艘船只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航程万余里。在中东方向,最远航行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在非洲方向,最远航行到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2日,“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已从青岛启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大洋考察航次作业将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总航程约6万公里,总耗时300天,这也是我国自郑和下西洋600年后的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环球大洋科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